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陈独秀外孙女活出壮怀激烈

日期: 2018-08-18
浏览次数: 416

来源:《亚洲周刊》

文/章海陵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红色口号于二零一六年由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提出,重申中共成立时的追求,久违了的中共创党领袖陈独秀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毛泽东称,陈独秀是早年新文化思想界的明星、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创造了党(中共),有功劳”;“后期,他犯了错误,类似俄国的普列汉诺夫”。文革后,中国思想解放,尤其前苏联解体后,历史档案公开,大革命时期的陈独秀史实真相大白,他的“罪名”也一一被否定。

        长期以来,陈独秀被诬为中国革命的对立面,其儿孙命运各有千秋。儿子陈延年、陈乔年与父亲划清界限,献身中共事业,奉为革命烈士。长女陈子美也曾参加中共地下工作,文革中受父名之累,挂“孝子贤孙”黑牌,遭游街示众。陈子美后偷渡来香港,辗转到美国,于二零零四年客死纽约。

        陈独秀外孙辈中,值得一提的是张军。她命运坎坷悲凉,却壮怀激烈,更奋发有为。一九六四年,张军仅为上海初中一年级学生,就报名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她在困苦环境中成长,凭自学取得大学学历,现今是上海颇有成就的律师。张军对外祖父陈独秀怀有深厚亲情,自己也是“陈独秀资料”收藏家,但政治观点并不完全认同。近年到访俄罗斯,她对当年共产国际与陈独秀的恩怨更是感概万千。

        十岁便挑起全家重担

        张军父亲张燕、母亲陈虹是部队文化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电影界工作。一九四九年出生的张军是家中长女,妹妹张小军,弟弟张军辉,三人名字中都有“军”字,青春年华也都在新疆生产兵团中度过,可算地道的“军二代”。三反五反运动中,张燕被怀疑经济上有问题,但无证据,被上级送去安徽郎溪劳教,一九五九年突发心脏病离世;陈虹患全身性关节炎,起不了床,生活不能自理。从这时起,十岁的张军就挑起了全家重担,不仅做家务及照顾弟妹,还要当政审中母亲的“文书”,大量文字任务在身,也由此知道了陈独秀为何人,而母亲陈虹是陈独秀与施芝英所生的女儿。

        后来,从陈独秀研究家靳树鹏及各种读物中,张军对母亲陈虹、外婆施芝英的情况有更多了解;张军的部分童年记忆也被“激活”。施芝英是医护师,典型上海女人,打扮得体。“我上托儿所时,有一天父母抱着我去见过她,现在仍记得母亲和外婆吵起来,钞票也散落一地”;“后来方知,外公陈独秀给了外婆一笔抚养女儿,即我母亲的生活费。恰好,父亲转回上海后,一时没安排工作,生活甚为拮据,所以,那次向外婆索要一些生活费而发生了争执”。

        外公是陈独秀,父亲劳教而亡,母亲面对无尽的政审,“我将有怎样的人生?该如何争取自己的前途”?张军思前想后,决定报名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九六四年六月十日,上海火车站送行者人山人海,知青大箱小包的行李塞满车厢,唯独十四岁的张军没有人送,随身只有一个小藤箱,里面有几本父母看过的文学名作、一件罩衫、两套内衣裤。她连被褥都不带,要留给家人用。列车启动那一刻,车上车下哭成一团,张军傻了般毫无表情,她牵挂卧病在床的母亲和仍在上学的弟妹,更想着永别了的学校大门和同学。但她发誓,决不当众流泪,如果内心实在压抑,就找个没人的地方宣泄一下。

        张军进疆头半年,每月津贴三元,年底才开始发工资三十四元七角五分,知青戏称自己是“三四七五部队”。六月夏收,张军跟随康拜因(联合收割机)接粮袋时,长辫子卷进皮带,幸亏师傅发现及时,差点送了小命;她使用的草叉比她个头都高出许多。这年冬季,因带头在冰水中修渠张军突然发高烧,患上急性关节炎,右腿萎缩,被误诊截肢,幸亏母亲有远见,坚决拒绝手术。

        无法为双亲送终

        张军还受到政治上各种打击和刁难,一些左倾思想严重的干部竟称张军是“张国焘的孙女,陈独秀的外孙女”,被列为反革命分子,只差没揪到台上批斗。一九六九年七月,母亲陈虹受迫害致死,张军正处于严格监控中,不得回上海尽孝送葬。想到双亲不幸离世,却一个都不能送终,张军无比悲愤,好在想到比自己更悲苦的大有人在。

        张军有一段失败婚姻,有段时间不得不带着两个女儿往返奔波,向上级申告自己的政治冤情。她最终得到平反,回到干部队伍中,担任文化、宣传和教育等工作。张军是一个好学不倦、冰雪聪明的女子,其才华各部门都无法否认。也曾有人挑剔她仅有初中一年级学历,但更多人认为,唯其如此才更显出她的难能可贵。厄运最后一次“露脸”是一九八九年年底,张军遇到严重车 祸,骨盆粉碎性骨折;身体没 完全恢复时,她的胆总管又被 两颗结石堵住,经紧急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

        中国律师制度改革先河

        九十年代,张军参加全国律师高级职称考试,获取二级律师职称。一九九四年,张军辞去公职,创办中国第一家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取名新疆赛德律师事务所,寓意纪念陈独秀之赛先生与德先生,开律师制度改革之先河。二零零五年,张军退休并调回上海,继续当专职律师。

        张军热爱律师工作,也热衷陈独秀研究。经陈独秀三儿、舅舅陈松年介绍,张军认识了“托派”名人郑超麟,二人很快结下忘年交。郑告诉说,少女陈虹当年曾随难民船去汉口找到陈独秀要求上学,由于条件不许可,陈独秀就亲自教女儿识字。过了两年,在女友潘兰珍的逼迫之下,陈独秀把女儿送去贵阳卫生学校读书,每月给生活费十三元,父女情深可见一斑。张军更难忘外婆施芝英与外公陈独秀的感情经历,当年因险恶环境所迫,施、陈二人不得不分手,他们的这段感情受到深埋,这也是施芝英多年不为外间所知的原因,当然陈的密友郑超麟除外。施芝英后来另组家庭,但把前夫陈独秀的大照片藏在相框夹层中,即自己肖相的背后,一藏就是几十年。

        陈独秀如此受眷恋,可从他的性格魅力来窥知。上世纪二十年代,年届四十的陈独秀为呼吁自由、抗议不公,竟攀登墙头呼口号、撒传单,满腔热血堪比青年!由此可见,“ 陈独秀之魂”是奇特存在, 如同一团炽热而耀眼的火焰。这也是一团会延烧、会传承的不灭火焰,陈独秀长女陈子美身缚多个酱油桶,扑向怒海、 奔向自由时,已年届五十八岁。此举闻之,谁不鼻酸唏嘘?同样,在陈独秀外孙女张军壮怀激烈的生命史中,也可看到“ 陈独秀之魂”在闪动。

        但张军今天思考的是,中国的左倾政治为何如此严酷?究竟什么魔咒令祖国命运多舛?早在新疆时,她就想到过,外公陈独秀的思想是否正确?是否没学透马克思主义,却急着到中国点火?在三儿陈松年的陪伴下,陈独秀度过了部分最后岁月。松年舅舅告诉张军,武力亦或非武力夺取政权,延年、乔年两位舅舅与自己父亲陈独秀意见不一,常有争论。张军则认为,推翻旧制度之前,就应当早早对新制度有周全构想,并在胜利后予以认真体现。这一点孙中山没有想到,更不可能做到,因此他失败了,这时必然后果。陈独秀可能已想到,但为时太晚、太晚!

        近日,张军路过一片萧条的上海老北站,那儿被新客站取代已有多年。自己十四岁时告别此地恰好已有五十四年,她说,当年那片送行的哭声仿佛至今仍在耳边,而她这老知青历经苦难终于回到了故乡。那么,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命运中是否真有一股神奇力量在起作用,否极泰来?不,张军认为,哪怕在磨难重重、最不堪回首的岁月里,冥冥之中,她仍觉得父亲在她身旁,令她觉得活着有底气。这可不是幻觉,因为爸爸年轻时爱不释手的文学名作一直都在她的小藤箱里,它们是《莎士比亚戏剧选》、《普希金传》、《浮士德与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毁灭》和《铁流》等。现实生活中也有人在帮扶她、同情她,其中有普通百姓,也有领导干部。尤其是后者,他们是身穿绿军装的好人,心怀善良、憎恶邪恶,自己的父母不也就是这样的军人吗?在他们的人生字典里,有革命、有公平、有正义,也有人性,而且全部叠加交织在一起,无法拆开。有他们,张军就像活在自己家里。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8 - 06
来源:灵寒青文2025年7月8日一个女人得有多特别,才会让两个男人,一生都忘不了她?一个是她青春年少时的初恋,即便没能走到一起,却在她去世后坚持扫墓十三年,从不间断;另一个是她的丈夫,在她离世后终身未娶,孤独度日三十年。而这,就是真实发生在王世瑛身上的故事。那么,她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她的人生又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王世瑛新时代女性1899年,王世瑛出生在福州。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许多家庭或许会为降生的是女儿而愁眉不展,但王家不同。王家是福州有名的书香世家,世代官宦,门第赫赫,家中也自有女儿当自强的教育氛围。她的父亲任职教育部,是地方士绅中颇有声望的人物,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女儿更是寄予厚望。得益于此,王世瑛识字早,性子稳,听说读写样样精通,尤以作文为长。11岁那年,王世瑛考入福州女子师范。但王世瑛是同学中的“异数”,她一袭旗袍配以及腰长发,举止大方、性情温婉,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却在笔下锋芒毕...
2025 - 08 - 05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7月22日于炳然,原名于斌,1903年生,黑龙江省望奎县人。1917年7月,16岁的于炳然考入齐齐哈尔黑龙江省立第一中学。在校读书期间,被推选为学联主席,先后领导了反对军阀吴俊陞和贪官耿之光的两次学潮。1923年,于炳然中学毕业后,被选送日本留学,恰逢东京大地震,在生死线上挣扎15天后,脱险归国。1924年9月,他又考入国立北平法政大学。“五卅惨案”发生后,北京各大学为声援上海学生的斗争,举行示威游行。于炳然是这次游行的组织者之一。1928年冬,日本侵略者要在东三省强修铁路,北平各大学东北籍学生,联合起来组织“东北旅平学生路权保持后援会”,掀起声势浩大的护路运动,于炳然是总指挥、请愿总代表。1930年夏,于炳然大学毕业。不久,黑龙江省招考公费留欧学生,于炳然在考试中一举夺魁,于1931年4月动身赴英国,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研究国际问题。九一八事变后,他苦苦...
2025 - 07 - 28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7月28日1949年3月23日,当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时,五大书记中年纪最轻的任弼时却只能坐在吉普车里随行。这位年仅45岁的革命家,此刻正被多种疾病折磨得形销骨立。苏联医生诊断书上"动脉血管硬化、糖尿病"的字样,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年轻生命承受的沉重负担。从西柏坡到北平的这段路程,成为任弼时生命中最后的平静时光——抵达北平后,他终于获准彻底休息。在中央领导集体中,任弼时的健康状况始终是最令人揪心的。1948年春进驻西柏坡时,他的病情已相当严重。苏联派遣的医疗组经过详细检查后确认,这个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的领导者,正被多种老年性疾病困扰。即便如此,任弼时仍坚持要求工作,直到毛泽东以中央名义强行要求他休养。这种近乎自虐的工作状态,源于他内心深处对革命事业的极度责任感。1949年4月12日,任弼时强撑病体在北平西郊玉泉山为青年团一大...
2025 - 07 - 28
来源:古道地图 2025年07月21日 1927年8月11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119号(特字第97号)记录(摘录):听取:3——关于中国问题(见政治局1927年7月21日会议第118号记录,决定:5(报告人:温施利赫特、加拉罕同志)。 决定:3——(1)认为有必要满足乌拉尔斯基同志打算装备大约一个军的请求。为此目的拨给15000支步枪、1000万发子弹(算在库伦储备物资帐上)、30挺机关枪和4门山炮,带2000发炮弹,总金额110万卢布。 (2)只有取得上级机关特别允许后才能开始将货物运往海参崴。 (3)米高扬同志要紧急弄清楚在汕头设立商务代表处或另外一种经济机构的可能性。 (4)将41名中共党员暂时留在库伦。 (5)关于向中国派遣共产国际执委会工作人员的问题和关于伯纳1927年8月9日的电报问题,等布哈林同志回来后再议。...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