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西方嘲笑中国没信仰,到今天才恍然大悟:中国人信仰才是最伟大的

日期: 2019-09-17
浏览次数: 15

来源:《凤凰新闻》20190908

近代因为清王朝的衰弱,整个古老的中国成为西方列强任意欺凌的对象,当时的中国那是积贫积弱,在备受外部入侵的同时,内部还四分五裂,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所以当时西方给了我国一个羞辱性的名字,叫做“东亚病夫”。而当时西方总结我国失败的原因,最关键的就是信仰。西方一直嘲笑我国没有信仰,但是直到今天,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中国人的信仰才是世界最伟大的,甩了世界几十条街。

西方人近代研究我国五千年历史,认为中国之所以衰败,是因为没有信仰。而西方认为人如果没有信仰,就会无所畏惧,而且也无法团结起来,才导致了近代中国的内乱和衰弱。西方就是因为有了信仰,在基督教指引下,团结一致的对外入侵,获取财富,才有了西方近代的强大。

而且认为中国人信仰儒学,道家,法家等都不是信仰,只是一个个处事的原则和文化的原则而已。而唯一称得上信仰的只有佛教,而佛教在近代中国也是很微弱,没有严密的组织,更加没有严密的信仰约束。很多还只是初一十五去寺庙上香,而且遇到灾难或者祈求愿望时才会想起佛教,所以西方认为这也不是信仰。

西方从近代开始,一直在嘲笑我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为此甚至还断定我国难以发展。但是,直到今天,西方人看到我国短短几十年,在一贫如洗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办大事,表现出极大的团结和凝聚力,并且极其的高效,使得整个国家面貌和建设上发生了深刻变化。整个工业从无到有,到世界工厂,以及中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无论军事,科技,还有很多领域开始赶超并领先世界。用几十年完成西方几百年才完成的创举的的时候,西方才开始意识到,中国并不是没有信仰,反而信仰世界最为的伟大。因为中国的信仰并不是宗教,并不是神灵,而是自己,也就是自己的祖先。信仰宗教其实还是一种虚无,而中国人信仰祖宗,却实实在在的带来了三大好处。

第一,信仰祖宗带来了团结。

中国人都讲究香火永传,为的是对得起祖宗,而中国人的祖宗,大家都承认那是炎黄。所以有了这个信仰,中国人永远都会是一家人,不会像西方国家那样四分五裂,越分越小。所以正是因为对于祖宗的信仰,我国才能在五千年的长河中不断团结,分久必合,保持强大。而每一次的强大,都是因为再一次的团结。

第二,带来了智慧。

世界只有中国人做到了五千年历史的延续,而这个最为关键的也是信仰祖宗所带来的。因为中国的文明,通过祖宗一代一代的传递到下一代,使得中国人可以不断在祖宗的基础上,继承祖宗已经获得的智慧基础上,继续升华和发展,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永葆活力。这使得中国人拥有世界无与伦比的智慧和传承,这也是中国人最具创造力的基础。

第三,信仰祖宗带来了不断复兴的力量。

中国人一直以不辱没祖宗为最基础的原则,都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无论何时,都会为祖宗的成就感到骄傲,并且随时要恢复祖宗的荣光。而近代中国衰弱后,立刻就在中国人心中种下了复兴的种子,希望恢复祖宗的伟大。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的为国家的独立和强大而奋斗,而且在这种信念下,中国人永远会以国家利益为上,不因为私利损害国家利益。这样往往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很多在西方不可能实现的工程和速度,在中国人面前都是小儿科。

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我国40年迅速的强大和发展,正是因为如此,中华民族才能不断复兴。而现在西方深陷个人主义和分裂主义,而且整个信仰非常脆弱,无法凝聚力量,在发展上无法跟我国相比。所以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中国人的信仰才是最伟大的。

参考文献:《中国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5 - 19
来源:人民论坛网 2025年5月17日出处:《“文革”的预演:“四清”运动始末》(人民出版社)作者:林小波 郭德宏1964年12月26日,在毛泽东的生日宴会上,毛泽东一边喝酒,一边谈话,很多话是“话中有话”。据曾志回忆,那晚丝毫没有寿宴的气氛,个个都紧张而困惑,只听主席一个人在那里嬉笑斥责。随着运动的开展,作为一线指挥的刘少奇与“退居二线”的毛泽东在一系列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毛泽东对刘少奇的许多做法非常不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逐渐把“挖修根”的视线转移到中央上层。对工作中问题的不同看法,再加上其他复杂的个人因素,两位领导人也逐步由分歧走向了公开的冲突。【一】鉴于前段运动中出现了打击面过宽、过火斗争等严重的“左”的错误,1964年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利用各地负责人在京参加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时机,召集各中央局的领导干部召开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以总结前一段“四清”运动的经验教训,部署下...
2025 - 05 - 12
来源:视频号民国最低调的传奇人物——林森。为抗日战争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2025 - 05 - 09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5月7日1959年的庐山会议,其实分作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两部分。前者开完,后者也立马召开了,中间一天也没有间隔。前面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叶剑英是不准备参加的,当时他在南京开合成军队战斗条令的相关会议。7月底,政治局扩大会议将要结束时,叶剑英收到中办厅通知,与刘伯承一起从北京来到庐山。跟他们一块后上山的还有徐向前、101等人,主要是为参加八届八中全会而来的。7月30日,叶剑英受毛主席的委托,与聂荣臻一块到彭德怀住处,劝彭做检讨,扭转其思想。叶剑英跟彭德怀是老战友,不过两人性格迥异,长期负责的革命工作也有巨大差异。鲜有人知道,一年前彭德怀主导的“反教条主义”运动,主持全军训总工作的叶剑英,跟刘伯承一块遭到猛烈批判。关于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的“万言书”抨击,叶剑英于59年年初赴广东、海南,对两省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进行了一番亲身考察。从他考察时作的几首诗来看,心情...
2025 - 05 - 09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5月8日大会背景:时代转折的十字路口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正站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在政治领域,“文化大革命” 刚结束不久,其留下的创伤亟待愈合,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秩序急需重建,干部群众渴望拨乱反正,从混乱的政治漩涡中挣脱出来,迈向稳定发展的正轨。在这复杂局势下,华国锋同志作为当时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其领导岗位的去留,成为关乎中国未来走向的核心议题,也引发党内诸多思考与讨论。会议开场:凝重氛围下的关键议题1980 年的那场关于华国锋去留的关键会议现场,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压抑。长条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党和国家的核心领导人物,他们神色各异,有的眉头紧锁,有的目光深沉,都深知这场会议对于党、国家和民族未来走向的重大意义。华国锋同志坐在会议桌一端,他面容疲惫却透着几分坚毅,双手交叠在桌上,静静等待着会议开场。此前,他出于对局势的洞察和对党与国家发展的考量,已向组织...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