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白居易一首“鸟”诗,写出了生命的平等和可贵,建议入选课本

日期: 2023-04-08
浏览次数: 8

作者:雀食有文化 2023/2/18

白居易,字乐天,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唐朝诗人那么多,白居易其实比大多数诗人都过得好,除了仗义执言要求严惩杀害武元衡的凶手那一次被贬江州之外,他的一生算得上是顺风顺水。

乐天好命,得意于一切名利他自己看得明白,想得清楚,活得通透。

白居易一首“鸟”诗,写出了生命的平等和可贵,建议入选课本

在那个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党争夺利的王朝,他不是没有想过直言敢谏、宁折不弯,但当他看多了争权夺利,才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不足以让朝政清明,让国家中兴,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的保全自己。

对于独善其身,白居易想得特别明白,所以他的后半生过得非常潇洒舒适,有诗、有酒、有美人、有俸禄。

但他心中却从未放下天下百姓,他为官一任,爱民为重,把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落实到为百姓谋福利的实际行动,70岁后更是家财尽数捐出,用于修建洛阳龙门一带的民生水利。

作为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推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写下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那一字一句,那字里行间到处充满了对民生的关注同情、抨击朝廷暴政的民本主义思想。

白居易一首“鸟”诗,写出了生命的平等和可贵,建议入选课本

他看到了掌权者对人民的巧取豪夺,写下“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卖炭翁》;

他看到沉重的赋税徭役造成人们的贫困,写下“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观刈麦》;

他能看到劳动人民“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艰苦劳动场面,也能看到战争给百姓带来“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的沉重灾难。

正因为如此,白居易才能和李白、杜甫两位诗坛巨擘比肩成为唐朝三大诗人。

唐穆宗长庆二年,当时朝廷牛李党争已趋于白热化,政局波诡云谲,白居易不想参与其中,便自请到外地任职。

在一个草长莺飞的季节,白居易行走在山间地头,看到了小孩和大人们肆无忌惮的伤害鸟类,不禁心生悲凉,有感而发一首情真意切的《鸟》诗,用来来劝诫大家要爱惜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白居易一首“鸟”诗,写出了生命的平等和可贵,建议入选课本

《鸟》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是谁说,一群鸟儿的性命微不足道?它们和人类一样,都是有血有肉的生灵;我奉劝你不要去打枝头上的鸟儿,因为幼鸟还在巢中等待它母亲的归来。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诗的起句为诗人的感慨,感情色彩浓烈,直击人心。

他用一个反问句表达了自己对人们漠视生命的痛惜,也发表出了他对世事的看法。

他认为,众生平等,只要是生命就没有所谓的高低贵贱之分,小鸟的命也是命,也和人类一样有血有肉的,人类不要去伤害它们。

白居易一首“鸟”诗,写出了生命的平等和可贵,建议入选课本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这两句是白居易从另外一个角度劝诫世人去尊重生命,他用的是人们最看重的氏族伦理阐述。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鸟儿也有父母,当我们把出来觅食的鸟儿打死,你可知道鸟巢穴中那嗷嗷待食在等待母亲归来的幼鸟,下场也会很惨。

以幼鸟盼望母鸟的动人的情景来劝说人们善待生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让人闻之泪目,所以这两句诗也是千古名句。

白居易这首《鸟》诗,表面流露出的是他盼望人们要珍爱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其实映射着现实社会。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白居易生活的年代,唐王朝的统治已经是岌岌可危的状态,上层阶级只顾自己争权夺利,劳苦百姓的疾苦根本得不到重视。

在这种社会现象下,白居易的这首作品的出现,也是希望上层阶级们可以尊重平民,因为百姓与权贵们一样,都有着同样的生命和尊严。

白居易一首“鸟”诗,写出了生命的平等和可贵,建议入选课本

这首《鸟》很朴素也很简单,特别好理解,最主要的是还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 所以也有网友呼吁能够入选语文课本,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从这首诗中受到启发。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5 - 12
来源:视频号民国最低调的传奇人物——林森。为抗日战争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2025 - 05 - 09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5月7日1959年的庐山会议,其实分作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两部分。前者开完,后者也立马召开了,中间一天也没有间隔。前面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叶剑英是不准备参加的,当时他在南京开合成军队战斗条令的相关会议。7月底,政治局扩大会议将要结束时,叶剑英收到中办厅通知,与刘伯承一起从北京来到庐山。跟他们一块后上山的还有徐向前、101等人,主要是为参加八届八中全会而来的。7月30日,叶剑英受毛主席的委托,与聂荣臻一块到彭德怀住处,劝彭做检讨,扭转其思想。叶剑英跟彭德怀是老战友,不过两人性格迥异,长期负责的革命工作也有巨大差异。鲜有人知道,一年前彭德怀主导的“反教条主义”运动,主持全军训总工作的叶剑英,跟刘伯承一块遭到猛烈批判。关于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的“万言书”抨击,叶剑英于59年年初赴广东、海南,对两省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进行了一番亲身考察。从他考察时作的几首诗来看,心情...
2025 - 05 - 09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5月8日大会背景:时代转折的十字路口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正站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在政治领域,“文化大革命” 刚结束不久,其留下的创伤亟待愈合,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秩序急需重建,干部群众渴望拨乱反正,从混乱的政治漩涡中挣脱出来,迈向稳定发展的正轨。在这复杂局势下,华国锋同志作为当时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其领导岗位的去留,成为关乎中国未来走向的核心议题,也引发党内诸多思考与讨论。会议开场:凝重氛围下的关键议题1980 年的那场关于华国锋去留的关键会议现场,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压抑。长条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党和国家的核心领导人物,他们神色各异,有的眉头紧锁,有的目光深沉,都深知这场会议对于党、国家和民族未来走向的重大意义。华国锋同志坐在会议桌一端,他面容疲惫却透着几分坚毅,双手交叠在桌上,静静等待着会议开场。此前,他出于对局势的洞察和对党与国家发展的考量,已向组织...
2025 - 05 - 09
来源:《凤凰新闻》2025年5月8日1945年,彭德怀的侄子彭启超参军时,刚正的彭德怀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叛变了革命,我就毙了你。”这是因为1921年,彭德怀在湘军做班长的时候,战友郭德全不幸病故,郭德全的幼子郭炳生被彭德怀接到部队,视若子侄,用心培养,没想到郭炳生在红三军团二师担任师长的时候,叛变了革命,投靠了敌人。这件事对彭德怀刺激很大,所以他对自己的侄子说了这一番话。1962年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之后,彭启超突然冲进了彭德怀居住的吴家花园,悲愤地说:“伯伯,我清楚记得您在延安对我说的那句话,要我永远忠于革命,如果我叛变了革命,您就毙了我,您要是背叛了我也可以毙了您。今天,您里通外国,我该怎么办?”这是最为敬重自己的侄儿,彭德怀面对来势汹汹的质问,浑身发抖,却不知道怎么回答。彭德怀的心在滴血,他心中反反复复只有一句话:“我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我不能把里通外国的罪名带进棺材里...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