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贫贱夫妻百事哀”的上一句,才是千古经典,写清了人生的本质

日期: 2022-09-27
浏览次数: 12

来源:《凤凰新闻》2022年9月26日

“贫贱夫妻百事哀”的上一句,才是千古经典,写清了人生的本质

- 想人生最苦离别 -

….

人这一生最好的修行,就是渡了枕边人。

王弗16岁嫁给苏轼,“唤鱼池”前抚掌结缘,奈何天妒良姻,27岁香消玉殒。苏轼亲手为爱妻撰写了墓志铭,10年后又写下了《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她本是他的小师妹,也是他全部的青春回忆。

王宴媄15岁初遇25岁的李商隐,一见倾心,原是郎才女貌,结秦晋之好,但是13年后,王宴媄不幸病逝,为此李商隐写下了《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后,李商隐未再娶,直至终老。

卢婉君嫁给纳兰性德时,纳兰正陷入对表妹雪梅的追思之中,自她殉情以后,他一度以为自己不会再爱上任何人了。但是三年后,卢夫人难产病逝,给了纳兰沉重的打击,那是时候他才明白,陪伴才是最深情的告白,于是他写下了《浣溪沙》: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他才23岁,8年后纳兰也与世长辞。

“贫贱夫妻百事哀”的上一句,才是千古经典,写清了人生的本质



同样是23岁的欧阳修科举中第,恩师胥偃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这位大才子。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本是人生最美的两件事,但是两年后胥夫人产子后不幸染病,溘然长逝。为此,欧阳修作《玉楼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从那以后,欧阳修的诗词,便多了几分忧伤。

20岁的韦应物,曾为16岁的元苹弃武从文,并安心过着俭朴的日子,始终陪伴。可是他们的夫妻缘分在20年后走到了尽头,当时韦应物甚至无钱为妻子下葬。多年后忆起往事,韦应物写下了: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有同样经历的,还有我们今天的主角元稹,韦丛20岁下嫁给他时,元稹还未有功名,日子过得很是清贫,但是婚后韦丛却始终在默默支持着他,直到她27岁那年,元稹升任监察御史。遗憾的是,在这也是人生中的最后一年,元稹还没来得及和妻子庆祝一下,她就撒手人寰了。

她们,都陪他们走过了人生的一小段路,就像天使一样,看着他们变得好起来后,便离开了。于是,他们都成为了大诗人、大文豪,在属于他们的时代里叱咤风云。

“贫贱夫妻百事哀”的上一句,才是千古经典,写清了人生的本质

韦丛病故后,元稹曾作《离思五首》: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是不是元稹悼念韦丛的,始终没有人说得清楚,但其中一定有元稹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在他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她给了他所有能给予的温暖,看着他从寂寂无名到名满京师。

而元稹笔下的《遣悲怀三首》,一定是写给自己爱妻的悼亡诗,因为其中有一句“贫贱夫妻百事哀”。

在这首诗里,元稹回忆了自己曾经和妻子的困苦生活,尤其是韦丛,独自守在洛阳照顾着家里,让他可以安心在外面奋斗。

所以这一句诗也成为了千年的不朽之句,但“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前一句才更经典,因为里面蕴含了人生的本质。

“贫贱夫妻百事哀”的上一句,才是千古经典,写清了人生的本质

- 诗文赏析 -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出自元稹的《遣悲怀三首 · 其二》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31岁的元稹刚升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元稹在回家的途中,还未来得及分享喜悦,27岁的韦丛就因病离世了,为此元稹作下此诗,在妻子的墓前含泪诵读。

韩愈为韦丛写了墓志铭:归逢其良,夫夫妇妇。独不与年,而卒以夭。实生五子,一女之存。铭于好辞,以永于闻。

“贫贱夫妻百事哀”的上一句,才是千古经典,写清了人生的本质

诗文大意为:

曾经你总是开玩笑,徜徉以后的美好生活,现在一切都实现了,而你却永远地离开了。你缝制过的华裳都赠予了别人,现在连针线盒我都不敢去打开;

因为思念你,我连家里的婢女都格外地怜爱,也曾在梦中为你送去钱财,不忍看你靠缝补养家。我知道人生终有一别,遗憾的是当时我并没有去珍惜,对穷困共患难的夫妻而言,这是最悲哀的事。

元稹升官前,曾获左拾遗,但因元稹屡屡弹劾贪污腐败的官吏,而触动了贵族的利益,所以被贬为河南尉,恰逢母亲过世,他回家丁忧三年。期间韦丛独守洛阳,靠为别人缝制衣服为生,五子一女花费巨大,日子过得很艰难。

元稹升官后,本以为日子能好过一点,可韦丛却芳年早逝,爱妻的付出让元稹悲痛不已。

但是元稹也写了“诚知此恨人人有”,言下之意是,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这样的事,生离死别是不可避免的,放在穷苦夫妻的身上才显得格外沉重。

“贫贱夫妻百事哀”的上一句,才是千古经典,写清了人生的本质

这两句诗有双重含义,一是诗人表达了内心的愧疚之情,悔恨自己当初没能多陪伴妻子,等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其次是诗人的自我成长,遭遇了这样的不幸后,诗人才明白人要懂得惜缘、惜人、惜福,有些人一转身就成为了永远。

“诚知此恨人人有”这句可视为是世情,而“贫贱夫妻百事哀”则是诗人内心的领悟。

物质生活固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同样也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家庭、感情最基本的保障,人人都会经历离别,可对生活困苦的人而言,离别会成为一生的遗憾。

所以怜取眼前人,时时刻刻都肯去努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做的事。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5 - 12
来源:视频号民国最低调的传奇人物——林森。为抗日战争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2025 - 05 - 09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5月7日1959年的庐山会议,其实分作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两部分。前者开完,后者也立马召开了,中间一天也没有间隔。前面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叶剑英是不准备参加的,当时他在南京开合成军队战斗条令的相关会议。7月底,政治局扩大会议将要结束时,叶剑英收到中办厅通知,与刘伯承一起从北京来到庐山。跟他们一块后上山的还有徐向前、101等人,主要是为参加八届八中全会而来的。7月30日,叶剑英受毛主席的委托,与聂荣臻一块到彭德怀住处,劝彭做检讨,扭转其思想。叶剑英跟彭德怀是老战友,不过两人性格迥异,长期负责的革命工作也有巨大差异。鲜有人知道,一年前彭德怀主导的“反教条主义”运动,主持全军训总工作的叶剑英,跟刘伯承一块遭到猛烈批判。关于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的“万言书”抨击,叶剑英于59年年初赴广东、海南,对两省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进行了一番亲身考察。从他考察时作的几首诗来看,心情...
2025 - 05 - 09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5月8日大会背景:时代转折的十字路口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正站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在政治领域,“文化大革命” 刚结束不久,其留下的创伤亟待愈合,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秩序急需重建,干部群众渴望拨乱反正,从混乱的政治漩涡中挣脱出来,迈向稳定发展的正轨。在这复杂局势下,华国锋同志作为当时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其领导岗位的去留,成为关乎中国未来走向的核心议题,也引发党内诸多思考与讨论。会议开场:凝重氛围下的关键议题1980 年的那场关于华国锋去留的关键会议现场,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压抑。长条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党和国家的核心领导人物,他们神色各异,有的眉头紧锁,有的目光深沉,都深知这场会议对于党、国家和民族未来走向的重大意义。华国锋同志坐在会议桌一端,他面容疲惫却透着几分坚毅,双手交叠在桌上,静静等待着会议开场。此前,他出于对局势的洞察和对党与国家发展的考量,已向组织...
2025 - 05 - 09
来源:《凤凰新闻》2025年5月8日1945年,彭德怀的侄子彭启超参军时,刚正的彭德怀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叛变了革命,我就毙了你。”这是因为1921年,彭德怀在湘军做班长的时候,战友郭德全不幸病故,郭德全的幼子郭炳生被彭德怀接到部队,视若子侄,用心培养,没想到郭炳生在红三军团二师担任师长的时候,叛变了革命,投靠了敌人。这件事对彭德怀刺激很大,所以他对自己的侄子说了这一番话。1962年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之后,彭启超突然冲进了彭德怀居住的吴家花园,悲愤地说:“伯伯,我清楚记得您在延安对我说的那句话,要我永远忠于革命,如果我叛变了革命,您就毙了我,您要是背叛了我也可以毙了您。今天,您里通外国,我该怎么办?”这是最为敬重自己的侄儿,彭德怀面对来势汹汹的质问,浑身发抖,却不知道怎么回答。彭德怀的心在滴血,他心中反反复复只有一句话:“我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我不能把里通外国的罪名带进棺材里...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