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瞿秋白36岁慷慨赴死,建国后毛主席却说:以后少纪念他,这是为何

日期: 2025-02-08
浏览次数: 14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2月6日

【前言】

1935年夏天,年仅36岁的瞿秋白在福建长汀的一片山坡上,盘腿而坐,面对着行刑的枪口,他没有丝毫畏惧,嘴里轻轻哼着《国际歌》,一枪声响起,他倒在了血泊之中。

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建国后,毛主席却在1962年作出了一项令人震惊的指示:“以后要少纪念瞿秋白,要多多纪念像方志敏这样的同志,”

一个为革命奋斗一生,最终英勇牺牲的共产党人,为什么在去世多年后,却被要求“少纪念”?这句话背后的含义究竟是什么?

瞿秋白36岁慷慨赴死,建国后毛主席却说:以后少纪念他,这是为何

【革命萌芽】

瞿秋白出生于1899年,江苏常州的一个显赫家庭,家族历史上,瞿家曾是世家望族,但在他父亲瞿世伟这一代,家道中落。

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儒家学者,崇尚文化传承,从小便培养瞿秋白诵读古典诗文,特别是唐诗宋词,但这种宁静的家庭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

瞿秋白36岁慷慨赴死,建国后毛主席却说:以后少纪念他,这是为何

随着家族的衰败,瞿秋白的父亲未能再为家庭提供稳定的经济支持,家庭的经济状况越来越紧张,最终导致了整个家庭陷入困境。

家境的贫困逼迫瞿秋白不得不早早肩负起了生计重担,为了支持家庭,瞿秋白高中未能顺利毕业,而是辍学开始谋生。

瞿秋白36岁慷慨赴死,建国后毛主席却说:以后少纪念他,这是为何

1916年春节前的一个寒冷日子,他的母亲在长期债务的压力下,心力交瘁、对生活彻底失去希望,最终选择自尽。

这场家庭悲剧深深刺痛了年仅十七岁的瞿秋白,在母亲去世的三天后,瞿秋白痛心疾首地写下了《哭母诗》,字里行间充满了悲恸与自责。

母亲的死促使瞿秋白意识到中国的落后和贫弱,最终形成了自己对革命的早期思考,这个时期,瞿秋白已经意识到,改变国家和社会的命运,或许就是他一生的使命。

第二年,面对家里的困境,瞿秋白前往北京继续求学,起初,他希望能进入北京大学,但因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他未能如愿。

瞿秋白选择了俄文专修馆,这是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免费提供教育的学校之一,在这里,他学到了俄语,也逐渐接触到社会主义思想。

此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逐渐渗透进瞿秋白的思维中,他的革命理想开始悄然生根发芽。

瞿秋白36岁慷慨赴死,建国后毛主席却说:以后少纪念他,这是为何

与此同时,瞿秋白还积极参与了当时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他早期的革命思想便是在这种动荡的社会环境中逐步成型。

那么,瞿秋白从文学青年到投身革命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

【高光时刻】

1924年,国民党在中国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改革,而瞿秋白正是这场历史性事件中的关键人物之一。

他不仅参与了国民党“一大”的筹备工作,还直接参与了党的政策制定,起草了《三大政策》的纲领。

瞿秋白36岁慷慨赴死,建国后毛主席却说:以后少纪念他,这是为何

作为当时党内最具理论水平的人物之一,他在这一时期的工作,帮助党内树立了坚定的革命方向,也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支持。

瞿秋白的语言能力、理论水平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使他成为了党内外的杰出代表。

与许多早期的革命家不同,瞿秋白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的宣传,他还是一个有着强烈实践意识的革命者。

在大革命的前期,瞿秋白奔走于上海、广州等地,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合作,致力于共同抵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1927年,大革命遭遇了严重的挫折,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开始对共产党进行大规模的清洗。

面对这一危机,瞿秋白作为党内的核心人物,积极推动党内的变革,并参与了著名的“八七会议”,该会议彻底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明确提出了以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为主的战略方针。

在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上,瞿秋白直言批判李立三的错误,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必须修正左倾路线,采取更加灵活和务实的策略。

但是这一立场并未得到党内一致认同,尤其是与王明、李立三等人的关系愈加紧张。

瞿秋白36岁慷慨赴死,建国后毛主席却说:以后少纪念他,这是为何

1931年,王明借助共产国际的支持,掌控了党的领导权,在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瞿秋白因与王明的政治观点不合,被撤销领导职务。

此后,他被排挤到上海,从事左翼文化运动,在短短几年内,从党的最高领导层到被边缘化,瞿秋白的政治生涯经历了急剧的转折。

【毛主席的评价】

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党内高层做出决定,让瞿秋白留在苏区领导文化教育工作,对于这一决定,瞿秋白内心早已有所预感。

他的健康状况不断恶化,肺结核病情加重,而党内的政治斗争也让他逐渐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孤独。

1935年,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后,他因病无法随队转移,被迫留在根据地打游击,不久后,他被国民党军队捕获。

在狱中,蒋介石曾多次试图劝降这位前中共领导人,甚至提出可以安排他担任国民党大学的教授,只要他愿意放弃革命信仰。

但是瞿秋白始终不为所动,他拒绝写自白书,也拒绝向敌人交代任何党的秘密,但与此同时,他内心的挣扎却远比外界想象得更为复杂。

瞿秋白36岁慷慨赴死,建国后毛主席却说:以后少纪念他,这是为何

在监狱中,他写下了《多余的话》这篇文章,详细记录了自己从一个文人到革命者的心路历程。

《多余的话》在后来的历史叙述中成为了瞿秋白最具争议的遗作,文章中,他回顾了自己的革命生涯,并坦诚地表达了自己在某些时刻的迷茫与挣扎。

不同于方志敏那种坚定不移、毫无动摇的革命信念,瞿秋白在文章中呈现出了一种自我剖析的复杂心境,他并没有否定共产主义理想,而是表达了自己对于革命道路的困惑。

瞿秋白36岁慷慨赴死,建国后毛主席却说:以后少纪念他,这是为何

这种自省和内在矛盾,使得《多余的话》在后来的政治环境中被误解为“动摇”和“自白书”,甚至有人将其解读为“投降主义”的表现。

这篇文章的悲观情绪,和瞿秋白过去无畏的革命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瞿秋白在文章中并未直接攻击党,但其情感上的动摇和对革命道路的迷茫,确实给了敌人以可乘之机,将他与叛徒的标签联系在了一起。

许多人认为,《多余的话》表达了瞿秋白的“自首”心态,甚至有言辞尖锐的批评者将其称为自我放弃的“自白书”。

瞿秋白36岁慷慨赴死,建国后毛主席却说:以后少纪念他,这是为何

昆剧《翟秋白》

1935年,他在敌军的包围下被捕,最终不幸遭遇了惨痛的死亡,无论是他坚守革命信仰的坚定态度,还是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后都未能改变他悲剧性的结局。

在临死前,瞿秋白依然保持着对革命的忠诚,并拒绝向敌人交代任何党的机密,他高唱国际歌,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表现得异常冷静和从容。

瞿秋白的死并没有让他的革命精神得到更广泛的纪念,反而由于《多余的话》的误解,他成为了党内的“负面角色”。

不过新中国成立后,瞿秋白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并被安葬在北京八宝山。

在1962年,毛主席在批示中明确指出:“以后要少纪念瞿秋白,要多多纪念像方志敏这样的同志。”

相比之下,方志敏、刘胡兰等在狱中毫无动摇、坚定到底的革命者,被塑造成更符合党内标准的革命英雄形象。

毛主席的这一评价并非对瞿秋白个人的全盘否定,而更多是出于政治考量,1950年代后期,中国正处于意识形态高度紧张的时期,毛主席希望树立更加坚定、毫不妥协的革命典型。

在这样的背景下,瞿秋白的形象因《多余的话》的影响,被认为不符合当时的革命英雄标准,因此,毛主席在政治宣传中选择了强调其他英雄人物,而对瞿秋白的纪念逐渐减少。

瞿秋白36岁慷慨赴死,建国后毛主席却说:以后少纪念他,这是为何

音乐剧《瞿秋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瞿秋白的一生,尽管他的革命道路充满坎坷,但他始终未曾真正背离共产主义理想。

在敌人面前,他拒绝背叛,在刑场上,他依然高唱《国际歌》,他的英勇和信仰,远比一篇文章所能定义的更加复杂和深远。

瞿秋白36岁慷慨赴死,建国后毛主席却说:以后少纪念他,这是为何

【结语】

瞿秋白的牺牲依然为中国革命史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他在面临严峻形势时依然选择忠诚于革命,拒绝背叛,这份坚定的信仰仍然值得后人学习。

历史不仅是由胜利者书写的,真正的革命英雄可能会因为一时的偏见而被遗忘,但历史的长河终将还原他们的真实面貌,正如瞿秋白为革命献身的精神,永远无法被抹去。

【参考信源】

中国新闻周刊2021-12-18 《百年独伊:伤痛的往事太多,有音乐响起就跳舞》

瞿秋白36岁慷慨赴死,建国后毛主席却说:以后少纪念他,这是为何

井冈山红色教育培训基地 2021.03.10 《瞿秋白的风雨人生》

瞿秋白36岁慷慨赴死,建国后毛主席却说:以后少纪念他,这是为何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3 - 19
来源:百度2024年6月11日在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和清朝的终结,中华民国宣告成立,揭开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个崭新的篇章。然而,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并未如期带来和平与繁荣,反而是政治派别的争斗和地方势力的割据连年不断,民国成为了一个风雨飘摇的政权。在这一系列混乱的政治背景下,唐绍仪以其卓越的外交能力和政治手腕,先后在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中担任要职,甚至一度成为民国的首任总理。然而,他与袁世凯及后来的蒋介石等民国要人的政见多有不合,这不仅导致他数次辞职,也使他成为了多方势力争夺与利用的对象。尤其是在日本侵华时期,唐绍仪成为了日本帝国主义拉拢的重要目标。他的政治立场和最终选择,不仅影响了他个人的命运,也在一定程度上牵动了整个民国的政治走向。1938年,在全国抗日战争如火如荼之时,唐绍仪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一桩骇人听闻的暗杀事件,不仅让他的生命戛然而止,也引发了一连串政治风波。这起事件背后...
2025 - 03 - 19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3月19日1955年至1958年,先后有57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在这些开国上将中,有一位资历相当深厚,被外界认为具备有元帅起点的将军,他就是周士第。毫不夸张的是,在周士第的军事生涯中,他的成长与人民军队的创建和成长是同步的。而他本人身上,也有着许多“第一”的标签: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孙中山铁甲车队第一批成员、我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叶挺独立团的首批骨干成员之一。在两次东征、两次北伐战争以及南昌起义中,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周士第在海口琼崖中学读书期间,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思想进步。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当地的一所小学任教,但因为在上课时宣传进步革命思想而被辞退。1923年,周士第来到了广州,并在同乡中共党员徐成章的推荐下,顺利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接受军事训练,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1924年11月,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正式组建,铁甲车队虽然...
2025 - 03 - 19
来源:视频号陈炯明与孙中山的联俄之争
2025 - 03 - 18
来源:视频号割据军阀?联省自治?被低估被误解的陈炯明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