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城市文明病:大流感与禽流感

日期: 2013-04-09
浏览次数: 841

 

文章转自:2013年4月9日《信报》 占飞/文

  谁都忘不了1996年至1997年爆发的禽流感,那是H5N1,禽鸟(特别是鸡)尸横遍野,自此教世人惊觉“大流感”(the great influenza)原来一直阴魂不散,与人类的文明并存,只是不断变种,以不同的亚型(subtype)遗祸人间;然后是2003年的SARS,那是变种的冠状病毒,据说与流感病毒有亲缘关系,之前从未在人类身上发现……然后是H9N2、H7N7、H3N2、H7N9,都是与城市文明相关的流行病。

  “流行病”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可追溯至2400至2600年前,即成书于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400年的《希波克拉底文集》(The Hippocrates Corpus),那是西方医学的经典著作,分析公元前四世纪希腊的流行病传播方式,基本上与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相涉,现代医学史专家从中发现,城市与文明正是一切流行病的温床,换句话说,疾病与死亡乃城市与文明必须付出的代价。

  H与N:文明之劫

  及至2000年前,罗马名医盖伦(Claudius Galen)将希波克拉底的体液(humours)学说发扬光大,他指出拉丁文pestis意指引发大范围死亡的“瘟疫”,现代医学史从古代医学文献中考证,在罗马时代曾爆发多次大规模的瘟疫大流行——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引致瘟疫,日死万余人;公元125年蝗灾之后,传染病导致八十多万人死亡;公元164年到180年,罗马帝国爆发黑死病,那是帝国沦亡的主因。

  中国文献也不乏瘟疫的记载,比如《周礼•天官•冢宰》说:“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厉疾。”《吕氏春秋•季春纪》说:“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从中可见,瘟疫(厉疾、疾疫)古已有之,也说明了瘟疫一年四季皆可随时爆发,那是因为时令之气的不正常,此所谓“非时之气”,那不就是人为的结果吗?

  “大流感”是最恐怖的瘟疫,目下在华东肆虐的H7N9是禽流感的一种亚型——H为血细胞凝集素,N为神经氨酸酶,H分为十五个亚型,N分为九个亚型,两者合共有一百三十五种亚型,最恐怖的是H7N9——如SARS,以往仅仅存在于禽鸟体内,从未发现人类受到感染,此例一开,意味着什么?毫无疑问,那是文明之劫。

  文献记载,在1580年、1675年和1733年,流感曾三度爆发为大规模的“流行病”。文献记载了三十一次流感大流行,包括1957年爆发H2N2,即“亚洲流感”、1968年爆发H3N2,即“香港流感”、1977年爆发H1N1,即“俄罗斯流感”。

  大流感:致命瘟疫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禽流感在意大利被首次确认。话说1960年,一千多只普通燕鸥在南非死亡,这是史上第一次发现禽流感引发的高死亡率案例,此乃H5N3型,从“大流感”到“禽流感”再到SARS,这个世界的发展步伐愈是高速,流行瘟疫的爆发频率便愈是频密。

  约翰巴里(John M. Barry)在《大流感:史上最致命的瘟疫》(The Great Influenza:The Story Of the Deadliest Pandemic in History)考据纵横,记述了有史以来最具毁灭性的的大流感史料,此书将医学、政治与疾病传播互动的过程描绘得细致入微,旁及科学家、医疗工作者的勇气或怯懦,当中也对信仰、价值观、研究态度和方法,作出发人深省的探讨。

  该书提到1918年春天,“西班牙流感”蠢蠢欲动,但潜伏至秋季才全面爆发,那就是诗人奥登(W.H.Auden)笔下的《罗马的秋天》或《罗马的沦亡》(The Fall of Rome):“红腿的小鸟/蹲在它们带斑点的蛋上/注视着每座流感肆虐的城市。”“在一起移向别处/无敌,成群结队的驯鹿横穿/一片又一片金黄苔藓/沉默而迅捷。”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5 - 09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5月7日1959年的庐山会议,其实分作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两部分。前者开完,后者也立马召开了,中间一天也没有间隔。前面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叶剑英是不准备参加的,当时他在南京开合成军队战斗条令的相关会议。7月底,政治局扩大会议将要结束时,叶剑英收到中办厅通知,与刘伯承一起从北京来到庐山。跟他们一块后上山的还有徐向前、101等人,主要是为参加八届八中全会而来的。7月30日,叶剑英受毛主席的委托,与聂荣臻一块到彭德怀住处,劝彭做检讨,扭转其思想。叶剑英跟彭德怀是老战友,不过两人性格迥异,长期负责的革命工作也有巨大差异。鲜有人知道,一年前彭德怀主导的“反教条主义”运动,主持全军训总工作的叶剑英,跟刘伯承一块遭到猛烈批判。关于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的“万言书”抨击,叶剑英于59年年初赴广东、海南,对两省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进行了一番亲身考察。从他考察时作的几首诗来看,心情...
2025 - 05 - 09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5月8日大会背景:时代转折的十字路口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正站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在政治领域,“文化大革命” 刚结束不久,其留下的创伤亟待愈合,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秩序急需重建,干部群众渴望拨乱反正,从混乱的政治漩涡中挣脱出来,迈向稳定发展的正轨。在这复杂局势下,华国锋同志作为当时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其领导岗位的去留,成为关乎中国未来走向的核心议题,也引发党内诸多思考与讨论。会议开场:凝重氛围下的关键议题1980 年的那场关于华国锋去留的关键会议现场,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压抑。长条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党和国家的核心领导人物,他们神色各异,有的眉头紧锁,有的目光深沉,都深知这场会议对于党、国家和民族未来走向的重大意义。华国锋同志坐在会议桌一端,他面容疲惫却透着几分坚毅,双手交叠在桌上,静静等待着会议开场。此前,他出于对局势的洞察和对党与国家发展的考量,已向组织...
2025 - 05 - 09
来源:《凤凰新闻》2025年5月8日1945年,彭德怀的侄子彭启超参军时,刚正的彭德怀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叛变了革命,我就毙了你。”这是因为1921年,彭德怀在湘军做班长的时候,战友郭德全不幸病故,郭德全的幼子郭炳生被彭德怀接到部队,视若子侄,用心培养,没想到郭炳生在红三军团二师担任师长的时候,叛变了革命,投靠了敌人。这件事对彭德怀刺激很大,所以他对自己的侄子说了这一番话。1962年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之后,彭启超突然冲进了彭德怀居住的吴家花园,悲愤地说:“伯伯,我清楚记得您在延安对我说的那句话,要我永远忠于革命,如果我叛变了革命,您就毙了我,您要是背叛了我也可以毙了您。今天,您里通外国,我该怎么办?”这是最为敬重自己的侄儿,彭德怀面对来势汹汹的质问,浑身发抖,却不知道怎么回答。彭德怀的心在滴血,他心中反反复复只有一句话:“我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我不能把里通外国的罪名带进棺材里...
2025 - 05 - 08
来源:视频号 2025年5月7日一位不该被遗忘的大师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