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俄罗斯渔民意外打捞“芯片”,来自2.5亿年前,地球文明在循环?

日期: 2022-07-04
浏览次数: 8

来源:《凤凰新闻》2022年7月3日

数百万年前的非洲大陆上一群猿人聚集到一起,它们不再是树上的常客,而是在草原上驰骋,和大部分的猎食者一样,开始追寻猎物,当然那个时候的人类文明尚未崛起,在自然界中还存在厉害的天敌。随着不断的发展进步,人类文明开始立足于地球之上,目标自然是长久不衰的延续下去。

俄罗斯渔民意外打捞“芯片”,来自2.5亿年前,地球文明在循环?

但是关于地球上生物的起源问题一直以来都悬而不决,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过程。

对于生物演化我们大体上是了解的,但是地球上生命最初的来源到目前为止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性,例如前段时间科学家在隼鸟二号的样本中发现了多种氨基酸的存在,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这也说明生命的原材料可能是来自于地球之外,它们跟随着陨石或者其他天体碎片被带到地球之上,最终在原始海洋中机缘巧合之下诞生了生命。

俄罗斯渔民意外打捞“芯片”,来自2.5亿年前,地球文明在循环?

俄罗斯渔民意外发现“芯片

芯片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劳动结晶,在远古时期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是来自于俄罗斯的一位渔民,在钓鱼的时候发现了一块看起来很有意思的石头,他顺势就捡起来去看,在仔细的查看之下发现了一个令人难以相信的东西。

俄罗斯渔民意外打捞“芯片”,来自2.5亿年前,地球文明在循环?

在这块石头上,渔民Viktor Morozov发现了有着奇怪图案的物体,最开始或许他并不清楚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总之一切都看起来非常的诡异。

Viktor Morozov把这块石头带回家之后,第二天便把它送给自己在大学中的一位朋友,他可以对此进行研究。

俄罗斯渔民意外打捞“芯片”,来自2.5亿年前,地球文明在循环?

通过一系列的检测研究,科学家发现这块带着“芯片”的石头其实已经非常古老了,至少在2.5亿年前就已经出现,看起来和现代的芯片如出一辙。这不禁让人好奇,2.5亿年前恐龙还没有灭绝,正是它们发展的巅峰时期,在恐龙时代哺乳动物都是苟延残喘的,在自然界中几乎是看不到它们的身影,更不要说后起之秀的人类文明。

没有智慧文明的存在,没有一定的科技手段,是根本不可能制造出芯片的,但是芯片出现在一块石头上,按照研究结果,2.5亿年前它就已经存在,可想而知这个结果有多么震撼,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难道地球上的智慧文明是不断循环的?

俄罗斯渔民意外打捞“芯片”,来自2.5亿年前,地球文明在循环?

“芯片”可能是什么?人类文明在循环?

按照目前的主流观点,地球上的生物发展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发展历程,整体来看比较类似于线性的发展,所谓的智慧文明循环或者说史前文明的存在问题目前并不被主流科学所支持。那么这个出现在2.5亿年前的“芯片”它到底又是什么身份?

其实问题有的时候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首先可以来判断这个所谓的“芯片”到底是什么东西,如果真的是“芯片”,也就是人类智慧文明的产物,那么这个问题将变得复杂,毕竟2.5亿年前恐龙才刚刚崛起,那个时代根本不可能出现人类,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往多了说就是数百万年。

俄罗斯渔民意外打捞“芯片”,来自2.5亿年前,地球文明在循环?

后来经过重复研究,发现这个物体并不是“芯片”,而是一种奇葩的古生物。

这种古生物便是早已经灭绝的海百合,它们生活在早寒武纪世,虽然名字听起来像是植物,它们的外形也比较像植物,但其实是一种棘皮动物。它们在死后形成化石,有的时候因为错觉效果,往往会形成比较奇怪的造型,让人误解。

俄罗斯渔民意外打捞“芯片”,来自2.5亿年前,地球文明在循环?

很多人认为史前文明是存在的,同时地球上的智慧文明也在不断循环之中,我们从科学的角度其实可以接受类似的观点,但是必须要有充足的证据来证明。毕竟按照目前的理解,地球生物的发展进化充满着更多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尤其是智慧文明也拥有着不可重复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关于地球上智慧文明的循环一说并不成立。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5 - 12
来源:视频号民国最低调的传奇人物——林森。为抗日战争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2025 - 05 - 09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5月7日1959年的庐山会议,其实分作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两部分。前者开完,后者也立马召开了,中间一天也没有间隔。前面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叶剑英是不准备参加的,当时他在南京开合成军队战斗条令的相关会议。7月底,政治局扩大会议将要结束时,叶剑英收到中办厅通知,与刘伯承一起从北京来到庐山。跟他们一块后上山的还有徐向前、101等人,主要是为参加八届八中全会而来的。7月30日,叶剑英受毛主席的委托,与聂荣臻一块到彭德怀住处,劝彭做检讨,扭转其思想。叶剑英跟彭德怀是老战友,不过两人性格迥异,长期负责的革命工作也有巨大差异。鲜有人知道,一年前彭德怀主导的“反教条主义”运动,主持全军训总工作的叶剑英,跟刘伯承一块遭到猛烈批判。关于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的“万言书”抨击,叶剑英于59年年初赴广东、海南,对两省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进行了一番亲身考察。从他考察时作的几首诗来看,心情...
2025 - 05 - 09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5月8日大会背景:时代转折的十字路口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正站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在政治领域,“文化大革命” 刚结束不久,其留下的创伤亟待愈合,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秩序急需重建,干部群众渴望拨乱反正,从混乱的政治漩涡中挣脱出来,迈向稳定发展的正轨。在这复杂局势下,华国锋同志作为当时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其领导岗位的去留,成为关乎中国未来走向的核心议题,也引发党内诸多思考与讨论。会议开场:凝重氛围下的关键议题1980 年的那场关于华国锋去留的关键会议现场,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压抑。长条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党和国家的核心领导人物,他们神色各异,有的眉头紧锁,有的目光深沉,都深知这场会议对于党、国家和民族未来走向的重大意义。华国锋同志坐在会议桌一端,他面容疲惫却透着几分坚毅,双手交叠在桌上,静静等待着会议开场。此前,他出于对局势的洞察和对党与国家发展的考量,已向组织...
2025 - 05 - 09
来源:《凤凰新闻》2025年5月8日1945年,彭德怀的侄子彭启超参军时,刚正的彭德怀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叛变了革命,我就毙了你。”这是因为1921年,彭德怀在湘军做班长的时候,战友郭德全不幸病故,郭德全的幼子郭炳生被彭德怀接到部队,视若子侄,用心培养,没想到郭炳生在红三军团二师担任师长的时候,叛变了革命,投靠了敌人。这件事对彭德怀刺激很大,所以他对自己的侄子说了这一番话。1962年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之后,彭启超突然冲进了彭德怀居住的吴家花园,悲愤地说:“伯伯,我清楚记得您在延安对我说的那句话,要我永远忠于革命,如果我叛变了革命,您就毙了我,您要是背叛了我也可以毙了您。今天,您里通外国,我该怎么办?”这是最为敬重自己的侄儿,彭德怀面对来势汹汹的质问,浑身发抖,却不知道怎么回答。彭德怀的心在滴血,他心中反反复复只有一句话:“我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我不能把里通外国的罪名带进棺材里...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