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核心价值与核心利益

日期: 2014-03-11
浏览次数: 1295

 转载《亚洲周刊》2014年3月16 第4版

  中国要建立新时代的核心价值,对少数民族问题要有新思维,才能保住中国的核心利益。

  如果没有核心价值的共识,一个大国就要面对核心利益不断被挑战的痛苦。美国的经验就是重要的教训﹕它不断在种族和地域的问题上被撕裂,但又不断靠它的核心价值,保住它的核心利益。

  美国种族与地域之争的高峰就是南北内战。一八六一年到一八六五年的血腥内战,军民死亡人数近百万人,尸横遍野,去年美国导演史匹堡拍的巨片《林肯》(Lincoln),就描绘这样惨绝人寰的场面。

  但是,这部电影也点出北军在林肯总统的领导下,最终可以赢得胜利,就是因为它在道德上占据了制高点。无论多么残酷的战争,它都可以在灵魂深处鼓舞军心和民心,让他们可以克服身体上的创伤。那些被林肯接见的士兵,居然可以在林肯面前,背诵出「盖兹堡演说」(Gettisburg Address),显示那些即将出发冲锋陷阵的军人知道为何而战,为谁而战。

  这也是核心价值的威力。「盖兹堡演说」只有短短的几百字,两三分钟就讲完,但它含金量高。突出「人生而平等」,并且用了「平凡中见不平凡」的修辞,说出美国政治的终极理念与实践,就是「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言简意赅,让听者动容,也说出了美国核心价值的诉求,向全球辐射,保住美国的核心利益。

  后来孙中山将其翻译为「民有、民治、民享」,并以此奠定了三民主义的论述。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也说过,他年轻时就会背诵这篇「盖兹堡演说」,显示它穿越国界与时间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在立国之初,也有不少核心价值的诉求。为人民服务,破私立公,老三篇的平等主义精神,都让中国人感受那种核心价值的力量。这也是中共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时期,在少数民族地区有强大的号召力,以阶级的分析,打破了种族的藩篱,更打破了西藏等地的神权统治,用更高的道德的论述,瓦解原来对农奴的压迫,建立新的价值秩序。

  但近三十年来,由于意识形态的大撤退,全国「向钱看」,无论政策与论述,都陷入价值的废墟,无法服众,失去了理论上「批判的武器」,而最后只有靠「武器的批判」,或是靠大量的经济援助,但无法深入到少数民族的内心深处,也就无法弥合民族与宗教的裂痕。

  这次昆明大屠杀是凄厉的警钟,提醒当局对于少数民族的问题要有新思维,才能保住中国的核心利益。关键还是中国要建立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超越肤色与宗教,在一个更高的道德制高点,推动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就像林肯的「盖兹堡演说」,让不同的种族、宗教和国家都可以感动。

  从林肯到奥巴马,美国最终让黑人当上总统,巧妙地化解了种族之争。如果有一天,来自新疆或西藏的精英可以当上中国的领袖,服膺大家都认同的中国宪法,以中国的核心价值为荣,那么当前困扰的恐袭与少数民族问题,就可以化解于无形。

邱产本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7 - 28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7月28日1949年3月23日,当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时,五大书记中年纪最轻的任弼时却只能坐在吉普车里随行。这位年仅45岁的革命家,此刻正被多种疾病折磨得形销骨立。苏联医生诊断书上"动脉血管硬化、糖尿病"的字样,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年轻生命承受的沉重负担。从西柏坡到北平的这段路程,成为任弼时生命中最后的平静时光——抵达北平后,他终于获准彻底休息。在中央领导集体中,任弼时的健康状况始终是最令人揪心的。1948年春进驻西柏坡时,他的病情已相当严重。苏联派遣的医疗组经过详细检查后确认,这个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的领导者,正被多种老年性疾病困扰。即便如此,任弼时仍坚持要求工作,直到毛泽东以中央名义强行要求他休养。这种近乎自虐的工作状态,源于他内心深处对革命事业的极度责任感。1949年4月12日,任弼时强撑病体在北平西郊玉泉山为青年团一大...
2025 - 07 - 28
来源:视频号朱东润:书读到字缝里去那才叫真本事
2025 - 07 - 15
来源:视频号 2025年7月11日
2025 - 07 - 11
来源:神州语录 2025年7月9日 潘虹:1954年11月4日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大陆女演员,表演艺术家。她是首位登上《时代周刊》和开创电视广告模特时代,并首任省级影协主席的华人艺人。本文摘自《潘虹日记》,其背景是,1968年4月19日,那个失去人性的岁月里,潘虹爸爸的一个耳朵被别人撕下来一大半,羞辱之中,吃药自杀。第二天,潘虹妈妈去龙华火葬场想看潘虹爸爸最后一眼。可火葬场的人不让她进,并要她划清界线。潘虹妈妈只好委派10岁的女儿潘虹去处理。这里记述的是当时的情况,泣血的文字,让人泪奔。父亲节读这样的文字,泪不能禁,那个疯狂而没有人性的年代,再也不能来了。以下为日记全文。敬请欣赏。【潘虹日记】(1994年)4月21日  星期四26年了,每到这一天,我总觉得冷。这来自心底来自骨髓的寒意,是26年前,我第一次迎面遇见死亡时,他留给我的。前天,是父亲的忌日。可真正让我感知到死亡的,是26...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