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一位铁腕皇帝登基,却被后世误传为窝囊皇帝

日期: 2019-07-03
浏览次数: 119

作者:任艳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人熟知的“3•15”打假日,而一千多年前的这一天,却与三国时期两个重量级的人物紧密相联。

       公元220年的3月15日,一代枭雄曹操在洛阳去世,也许是历史的巧合,正是一年后的这一天,曹操的死对头——织席贩履的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由此正式开启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说起刘皇叔,不少人的印象里,他都是动辄哭天抹泪,颇具妇人之仁的“娘炮儿”,与曹操的硬汉形象相比,简直弱爆了。可是,只要稍加梳理就会发现,刘备不仅不是窝囊皇帝,反而是一位颇有手腕的英雄人物。

       一、织席贩履刘玄德

       刘备虽是皇室后人,无奈年代久远,家道早已中落,到刘备这儿只能跟母亲织席贩履讨生活。虽然家境不好,但刘备的人缘不差,他一位同宗的父亲为他出资,拜大儒卢植为师,与公孙瓒成为同学。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不怎么爱读书,却“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貌似一个学渣。但其实学习的方法有多种,诸葛亮读书也是“只观其大略”。刘备正是不读死书,在社会这个大学堂里,摸爬滚打领悟出治世的道理。

       与人交往打造出刘备的高情商,他人缘很好,结交到许多豪杰,连大商人张世平、苏双都抱着金子,跑来涿州为其资助。有了这样的资本,刘备才能在黄巾军起义时,毅然投身到镇压起义的运动中,又因军功得到安喜县县尉一职,正式踏上历史舞台。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张飞怒鞭督邮的桥段,而历史的真实情况是,这一切都是刘备干的!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刘备当安喜县尉后,板凳还没坐热,朝廷就下令,因军功得官职的将被淘汰,刘备也在其中。当负责此项工作的督邮来到安喜县后,刘备前去拜见,这督邮却装病不见。刘备登时火大,二话不说带着人手冲进去把督邮五花大绑,痛痛快快地抽了二百鞭子,弃官而去。

       这一顿怒抽打得解气,干得漂亮,而这才是刘备血气方刚的铁腕本色。

       二、青梅煮酒论英雄

       离开安喜县之后,刘备辗转各路,终于从陶谦手上接手徐州,不想又被吕布趁火打劫给夺走,刘备无奈只好投降曹操,先做豫州牧,再封左将军,还与曹操上演了一出煮酒论英雄的精彩戏码。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暮春一日,曹操与刘备相对而坐,案上青梅煮酒,局面似乎轻松惬意,实则暗流涌动。酒酣之时,两人论起英雄,“四世三公”的袁绍,威震荆襄的刘表,江东领袖孙策等人皆不入曹操法眼。对于谁是英雄,曹操手指刘备后又指自己道:“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震惊的刘备手一抖掉了筷子,随后巧借天公打雷,随机应变地遮掩过去。

       一代枭雄曹操慧眼识人,早已看出刘备虽然寄人篱下,但绝不是碌碌无为的等闲之辈。巧的是,这并不是曹操一个人的看法。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因衣带诏事发,逃离虎穴,先投袁绍,再附刘表。出身高门的袁绍闻听刘备来投,特意出城二百里相迎;刘表待刘备更以上宾之礼;后来的赤壁之战前夕,偏居江东的孙权也说:“非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如此,对于刘备是否英雄,实是英雄所见略同!

       三、英雄本色刘皇叔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在刘表的授意下,刘备北上进攻许昌。曹操派出大将夏侯惇率大军反攻,于博望坡两军对峙。《三国演义》中,博望坡的那一场大火,是诸葛亮出山后的重头戏,显示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其实,那把火实是刘备所为,而且烧的不是别人,是自己。

       两军对峙博望坡,相持不下时,刘备心生一计。他先派出小队人马与夏侯惇比划两下,接着败退,刘备适时地放上一把火,把自家营寨给烧了,营造出一副丢盔弃甲、仓皇逃窜的狼狈模样。夏侯惇看在眼里,误以为刘备大势已去,在后面狂追不舍。当他行到狭窄的林间山道时,正中刘备的埋伏,遭遇攻击。要不是李典来救,只怕夏侯惇的小命就丢在这博望坡了。

       博望坡一战显示出刘备卓越的军事才能,也显露了他的英雄本色。

       退兵回来的刘备在荆州一待就是六、七年,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来攻,刘备仓皇过江联合孙权,眼前的荆州却放弃不取。如果说,刘备不忍取荆州,因念刘表乃其同宗,是其仁德,那么他毫不留情,直取益州就不能不说是其铁腕表现了。

       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荆州,有了自己的地盘,说话就硬气,遇到益州刘璋来请,刘备毫不犹豫率军入蜀。当然,刘备醉翁之意不在酒,入蜀的目的绝不是为刘璋作嫁衣裳,他想的是成就鼎立之势,益州志在必得。

       刘备入蜀并不急于取益州,一面伺机而动,一面树立恩德,收拢人心。终于,在刘璋杀了自己的不忠之臣张松后,刘备找到借口与刘璋反目,进而一路杀到成都,劝降刘璋,自己领了益州牧。之后,刘备再接再厉夺取汉中,并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在汉中之战中,击败曹操,进位汉中王。

       至此,刘备登基称帝已是水到渠成。章武元年(公元221年),闻知北方曹丕已经代汉建魏,传言汉献帝也已遇害,刘备果断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

       值得一提的是,刘备不仅善于谋略,治国也是一把好手,再次展现他铁腕的作风。入蜀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刘备派专人制定典律。据《诸葛亮传》记载,虽然法律严苛,执法严峻,却是公平公正,百姓无怨。有了法律依据,刘备法、礼并用,恩、威并行,秉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策略,把法律和教化合二为一,经过整治,蜀汉政权的工作效率提高,吏治清明,人民生活步入正轨。

       东汉末期,外戚与宦官当道,政治腐败,民生凋敝。乱世之中,须是英雄方能开创新的局面。而所谓英雄,高智商与高情商,外加一副铁腕才是标配,刘备正是如此,才能在群雄纷起的乱世站稳脚根,从织席贩履,辗转各路英豪,虽一度落魄,却步步为营,锻炼胆识,磨练意志,到最后终成霸业。在被人们误解为窝囊皇帝多年后,让我们还刘备一个铁腕皇帝的英雄本色!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5 - 12
来源:视频号民国最低调的传奇人物——林森。为抗日战争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2025 - 05 - 09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5月7日1959年的庐山会议,其实分作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两部分。前者开完,后者也立马召开了,中间一天也没有间隔。前面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叶剑英是不准备参加的,当时他在南京开合成军队战斗条令的相关会议。7月底,政治局扩大会议将要结束时,叶剑英收到中办厅通知,与刘伯承一起从北京来到庐山。跟他们一块后上山的还有徐向前、101等人,主要是为参加八届八中全会而来的。7月30日,叶剑英受毛主席的委托,与聂荣臻一块到彭德怀住处,劝彭做检讨,扭转其思想。叶剑英跟彭德怀是老战友,不过两人性格迥异,长期负责的革命工作也有巨大差异。鲜有人知道,一年前彭德怀主导的“反教条主义”运动,主持全军训总工作的叶剑英,跟刘伯承一块遭到猛烈批判。关于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的“万言书”抨击,叶剑英于59年年初赴广东、海南,对两省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进行了一番亲身考察。从他考察时作的几首诗来看,心情...
2025 - 05 - 09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5月8日大会背景:时代转折的十字路口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正站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在政治领域,“文化大革命” 刚结束不久,其留下的创伤亟待愈合,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秩序急需重建,干部群众渴望拨乱反正,从混乱的政治漩涡中挣脱出来,迈向稳定发展的正轨。在这复杂局势下,华国锋同志作为当时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其领导岗位的去留,成为关乎中国未来走向的核心议题,也引发党内诸多思考与讨论。会议开场:凝重氛围下的关键议题1980 年的那场关于华国锋去留的关键会议现场,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压抑。长条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党和国家的核心领导人物,他们神色各异,有的眉头紧锁,有的目光深沉,都深知这场会议对于党、国家和民族未来走向的重大意义。华国锋同志坐在会议桌一端,他面容疲惫却透着几分坚毅,双手交叠在桌上,静静等待着会议开场。此前,他出于对局势的洞察和对党与国家发展的考量,已向组织...
2025 - 05 - 09
来源:《凤凰新闻》2025年5月8日1945年,彭德怀的侄子彭启超参军时,刚正的彭德怀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叛变了革命,我就毙了你。”这是因为1921年,彭德怀在湘军做班长的时候,战友郭德全不幸病故,郭德全的幼子郭炳生被彭德怀接到部队,视若子侄,用心培养,没想到郭炳生在红三军团二师担任师长的时候,叛变了革命,投靠了敌人。这件事对彭德怀刺激很大,所以他对自己的侄子说了这一番话。1962年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之后,彭启超突然冲进了彭德怀居住的吴家花园,悲愤地说:“伯伯,我清楚记得您在延安对我说的那句话,要我永远忠于革命,如果我叛变了革命,您就毙了我,您要是背叛了我也可以毙了您。今天,您里通外国,我该怎么办?”这是最为敬重自己的侄儿,彭德怀面对来势汹汹的质问,浑身发抖,却不知道怎么回答。彭德怀的心在滴血,他心中反反复复只有一句话:“我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我不能把里通外国的罪名带进棺材里...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