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日期: 2023-05-04
浏览次数: 16

来源:凤凰新闻 2023年4月30日

作者:溪阳东

他出身贵胄,才高情妙,

却也又痴又傻,纨绔”败家“,

为娶青楼女子遣原配,

“挥霍”无度散尽亿万家财,

却被世人称为:比国宝还要珍贵!

他就是民国四公子之一

——张伯驹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张伯驹年轻时的照片

纪录片:张伯驹

风流倜傥富二代

张伯驹,原名家骐,别号丛碧馆主,1898年3月生于河南,生父张锦芳是光绪三十年进士张镇芳的弟弟。

张镇芳是谁?袁世凯哥哥的内弟。袁世凯当上直隶总督后,让其主管盐政,他还曾在袁世凯的支持下,创办了北方第一家商业银行:盐业银行,他官财两运亨通,但两子女却先后夭折,所以6岁的时候,张伯驹就被过继给了张镇芳做继子。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张伯驹确实也是个好苗子,天赋异常,自幼就享有“神童”之誉,7岁入私塾,9岁能写诗,一部《古文观止》倒背如流,书架上的书,只要是他看过的,放在第几行第几本,他都能记得住。

后来,他被送入英国人办的书院读书,与袁世凯的几个儿子同是校友。毕业后,被父亲送进军阀曹锟、吴佩孚等部,先后任过提调参议等职。

但张伯驹十分厌烦从政为官,终不顾双亲反对,退出了军界。从此过上了写诗作画、看戏唱曲的“纨绔”生活。

面若旦角,眉如柳叶,待人温和,无丝毫戾气,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穿丝绸,长年一袭长衫,丝毫不讲派头,堪称富贵子弟中的清流。

为娶美妓遣原配

为风尘女子出头的男人,天底下多得是,但能把上海红倌美妓,培养成山水画家的,恐怕只有张伯驹一个。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1933年,张镇芳因病去世。临终前,握着张伯驹的手道:“你要支撑起这个家,照顾好母亲啊!“张伯驹这才答应就任盐业银行董事长兼总稽核。

北伐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金融中心,1935年,盐业银行总管理处从北京迁到上海。因为应酬,张伯驹自然免不了要去风月场所。一次在天香阁吃花酒时,他认识了名妓潘素。

那时,上海的风月场,没人不知道潘素——“潘妃”。这名色艺俱佳的奇女子,是前清宰相潘世恩之后。母亲是大家闺秀,从小教她音律和女红。母亲病死后,父亲败光了祖产,继母就把她卖进了妓院。潘素清秀妩媚,又弹得一手好琵琶,很快成为当红倌人,虽然风光无限,可旁人只识她的美貌,无人知她的内秀,她原本以为自己也就将这样一生枯燥无味,直到遇见张伯驹。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张伯驹一见潘素,惊为天人,才情大发,提笔而就一副嵌字联:“潘步掌中轻,十里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将潘妃比作“赵飞燕”和“王昭君”。而他身为“民国四公子”之一,潘素又哪能不知道?两人可谓情投意合,一见钟情。

潘素当时已名花有主,国民党中将臧卓,一听说张伯驹动了心,赶紧把潘素软禁起来。

张伯驹才不管这些,买通臧卓的佣人,愣是把潘妃从臧家偷走。随后两人立刻逃到北京,迅速成婚。这一年,张伯驹37岁,潘素20岁。

张伯驹本来是有妻室的,但是随后张伯驹将两笔巨款分给两房太太,办了离婚手续,结束了复杂的家庭关系。从此,他就专宠潘素一人。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婚后,张伯驹发现潘素绘画极有天分,他是那个真正懂她的人,他也成了她的伯乐。

“父亲自比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他要把母亲培养成董小宛式的人物。父亲为母亲请来画家朱德甫,让母亲正式拜师,学习绘画。不久又请来夏仁虎老先生,让母亲正式拜师,学习古文。”张伯驹女儿张传彩后来回忆说。

潘素天资聪慧,果然成了另一个“董小宛”。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潘素的《青山红松图》

山水、人物、花竹、鸟兽,潘素无不擅长,特别是山水,多用青绿,笔法直逼南宋。后来潘素还曾三次与张大千联袂作画,就连张大千都赞叹她的画:“神韵高古,直逼唐人,谓为杨升可也,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项背”。

此后大半生,张伯驹与潘素,夫唱妇随,尽享诗画唱和之乐。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夫妻两人“诗画唱和”的作品

散尽家财买字画

家里原本指望张伯驹当官,可他从小厌烦政治,整天只知道写诗作画。

家境殷实的他,自然是有得天独道的优势,有这样”任性“的资本。

“家里什么事都不管,出去做官也不干,唉,随他吧。”其母哀叹。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张伯驹在自家院内

30岁那年,他在琉璃厂偶遇一幅横幅,上书“丛碧山房”四个字,仔细一看,居然是康熙御笔!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张伯驹在丛碧山房花园内

藏了这幅画,他自号“丛碧”,醉心于收藏,花钱如流水。

听说溥儒有《平复帖》,张伯驹无论如何要买。此前,溥儒曾将唐代韩干《照夜白图》转卖,致使国宝流失国外。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照夜白图》

《平复帖》是西晋文人陆机真迹,距今已1700年,是中国最古老的书法瑰宝,被收藏界尊为“中华第一帖”。要是卖到国外,将是民族之痛。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平复帖》,现存最早的书法真迹

溥儒张口就要20万大洋,一个子儿都不能少。张伯驹拿不出,为此彻夜难眠。直到溥儒母亲去世,急着用钱,张伯驹出了四万大洋,抱回《平复帖》,泪流满面。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恭亲王奕訢之孙,画家溥儒,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

为了展子虔的《游春图》,张伯驹耗尽了万贯家财。这画距今1400多年,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画作。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天下第一画卷”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古玩商马霁川觅得后,一心想卖给外国人。张伯驹听了,心急如焚,可马霁川狮子大开口,要800两黄金换画。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游春图》局部

张伯驹刚以110两黄金,买了范仲淹的《道服赞》。别说800两,80两他也拿不出。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张伯驹收藏的范仲淹《道服赞》

无奈之下,他四处奔走,向各方呼吁:“《游春图》有关中华民族历史,谁为了金子转手洋人,谁就是民族败类!”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张伯驹收藏的宋徽宗题李白《上阳台帖》

不得不说这一招还真灵,马霁川怕事情闹大,只好让价到200两黄金。张伯驹一咬牙,把宅子给卖了。那是李莲英的旧宅,占地15亩,要是搁到现在,光拆迁就得一个亿!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宋代杨婕妤《百花图》,现存最早女画家作品

为避免书画流失海外,卖房、卖地,卖潘素的珠宝……由张伯驹保护的顶级书画,前前后后多达118件。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张伯驹收藏的唐寅《王蜀宫妓图轴》

如果用”以命护画“来形容他的珍视程度也不为过。1941年,张伯驹曾遭绑架。对方要200根金条,潘素想来想去,只有卖画了。可张伯驹说:“那些画一张也不能动,就是我死了,也不能卖出去!”

最终,经过八个月讨价还价,潘素把能卖的东西都卖干净了,才将他换回来。后来张伯驹把包括《平复帖》在内的所有字画一一缝入衣被里,与家人一同逃往西安,一路担惊受怕,寝食难安。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张伯驹收藏的杜牧《张好好诗》

就是这样一个张伯驹,将8件最顶级的书画捐献给了故宫。其中就有《平复帖》和《游春图》。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游春图》被视为故宫镇宫之宝,大热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还有提及。

政府欲奖励其20万元,但张伯驹分文不取,最后只收下一张褒奖令。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文化部部长茅盾亲笔签名颁发的奖状

很多人都不理解:耗尽家业收藏,说捐就捐了?

张伯驹曾对人说:”不知情者,谓我搜罗唐宋精品,不惜一掷千金,魄力过人,其实,我是历尽辛苦,也不能尽如人意。因为黄金易得,国宝无二,我买它们不是卖钱,是怕它们流入国外。“赤子之心可见一斑。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张伯驹书画作品

随后,张伯驹将余下所藏书画,分批捐献给了故宫和吉林博物馆。故有人说:”为人不识张伯驹,踏遍故宫也枉然。“

张伯驹曾说:“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则是予所愿也!今还珠于民,乃终吾夙愿!”

此乃真名士!

除热爱国家之外都是小事

然而建国后,张伯驹被打成了右派。老帅陈毅坚决不信,“你这样的人都被打成右派,我该向你道歉。”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京剧大师杨小楼(左)和余叔岩(右),都是张伯驹故交,建国后,张伯驹排的戏被歪曲,错化成右派

张伯驹笑说:“国家大,人多,个人委屈难免,算不了什么,自己看古画也有过差错,为什么不许别人错我一顶帽子?”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后人在文章中也写道:“父亲时常教育我说:一个人要热爱自己的国家,这是大事,不能马虎;除此之外都是小事,不必斤斤计较。”

1966年,张伯驹又成了“现行反革命”。白天,夫妇俩被游街批斗,晚上,两人依然写诗作画。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面对磨难,张伯驹坦然自若。唯有一次,他低下了头颅。红卫兵将他的藏品焚烧,张伯驹跪在火旁,苦苦哀求:“这可都是国家的宝贝,烧了就再也没有了!”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张伯驹那段时间的记事本

解放前的张家,仅管家就有10位,但那之后,他的宅院却被强占,拥有无数书画珍宝,却成了生活无着的落魄老头,只能靠亲朋的接济度日。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晚年张伯驹与潘素

这样的落差,他一笑置之。中国第一玩家王世襄回忆说:“他除了年龄增长,心情神态,和住在李莲英旧宅时并无差异。不怨天,不尤人,坦然自若,依然故我。”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张伯驹自创鸟羽体书法,潇洒超逸,可见其自在心性

为人涵养方面,张伯驹更叫人高山仰止。袁复辟失败后,他儿子袁克定人见人躲,张伯驹收留他长达十年,只因为他不与日本人合作。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袁克定

“第一大右派”章伯钧死后,亲戚朋友避之不及。张伯驹拄着拐杖,带上潘素,寻遍了大街小巷,第一个登门吊慰。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章家后人在书中说:“人心鄙夷,世情益乖。相亲相关相近相厚的人,如浮云飘散。一个非亲非故无干无系之人,却悄悄叩响了家门。”

这就是张伯驹,无论世道如何,都坚守做人的根本。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另外这样一位大人物,性情也是很好玩,书信里的张伯驹,即是一位寻常可爱的老头,还带几分俏皮,譬如某年,他曾写信给杨绍箕:“如能星期六(十一月十日)来京,想敲一个小竹杠……”日常可爱,可见一斑。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张伯驹致杨绍箕“请客”札

大书法家启功赞他: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红学泰斗周汝昌说:

“我见过的文化高人很多,

张伯驹这样的,寥寥无几。”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面对困苦,淡然自若,

潮涨潮落,固守根本,

为了民族瑰宝,不惜千金散尽。

被错戴帽子,亦坦然接受。

为娶美妓遣原配,“任性”散尽家财,为何说“他比国宝要珍贵”

他传奇的一生,

浓缩着近现代中国的风云幻变,

同时亦书写着

中华传统名士的爱国大德懿行!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6 - 26
来源:视频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025 - 06 - 26
来源:凤凰新闻2025年5月30日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这次会议对“立三路线”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在米夫的支持下,王明取得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全党的统治由此开始,一个月后,一个人从苏联归来,他叫张闻天,谁也不会想到,这位31岁的年轻人会在四年后成为我党的最高领导人。1931年上半年的上海处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之下,顾顺章和向忠发相继被捕叛变,我党遭受重大损失,在这种背景下,共产国际指示我党在上海组建临时中央政治局,临时中央政治局成员为博古、张闻天、卢福坦、李竹声、陈云与康生,其中,博古、张闻天、卢福坦为常委,博古负总责。就这样,回国才只半年的张闻天成为我党仅次于博古的第二号人物。1933年初,张闻天随中央机关从上海转移至中央苏区,并在随后召开的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与中央书记处书记,这里的中央书记处书记相当于原来的中央...
2025 - 06 - 26
来源:2025年6月26日四人帮在文革期间令人闻风丧胆,连老一辈领导都要让他们三分,他们斗倒了一批又一批老干部,但是仍然有与四人帮做斗争的勇士。1974年10月26日,年仅25岁的长春第一光学仪器厂青年工人史云峰开始了他人生中的一个大胆的举动:向吉林省内的14个省市党政机关单位寄出了25份传单,传单内容主要是“必须给刘少奇同志恢复名誉”、“我们信任周恩来同志”“江青还我八亿人口的文艺生活”,等等,矛头直指当时的“四人帮”两天后的10月28日,史云峰又在长春市胜利公园门前的交通岗楼上贴出标语:“广大干部、党员、工人怀念刘主席!所谓'文化大革命’是极左路线大泛滥!”等等。史云峰向吉林省内党政机关寄送传单、张贴标语一事,因与当时极左的政治气候相左,立即引起当地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于是,有关此事的报告迅即层层上报,一直报到北京最高层。据史料记载,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王洪文迅速在上报材料上批...
2025 - 06 - 24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6月23日1967年的6月20日深夜,李立三在监狱里给毛主席写信。至此,他仍旧坚信毛主席是了解、信任他的,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同时从湖南老家出来投身革命的,更因为早在1921年底的时候,当他从远隔万里的法国勤工俭学回到湖南,还未来得及回家见父母和亲人们,第一时间就立即跟着毛主席前往湖南安源考察。由此可见,他与毛主席之间的革命情谊与绝对信任。1929年时,在李立三主持中央工作期间,他与周代表党中央,再三明确表示支持毛主席在红四军之中的政治核心领导地位,因此奠定了“古田会议”的风向与基础。至于他后来因“立三路线”的错误而离开领导岗位远赴苏联,其实这十几年留苏历史在政治上的情况,亦是早有清白结论。然而到了“文革运动”的时候,那些“牛鬼蛇神”的造反派却仍旧没有放过他。1967年的6月21日时,很多单位联合起来召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批斗李立三大会。李立三被押到批斗场的时候,整个人早...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