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孙中山与女儿孙婉

日期: 2023-03-20
浏览次数: 7

来源:《今日头条》2023年3月18日

“我拒绝孙中山参加我的婚礼,孙中山寄来的4000元嫁妆也悉数奉还!”孙中山的女儿孙婉结婚时拒绝父亲参加婚礼,连嫁妆也退还。孙中山逝世后,孙婉也拒绝参加葬礼。这对父女的关系何以到了这个地步?

孙婉是孙中山与发妻卢慕贞所生的二女儿。

1896年,孙婉出生于檀香山时,父亲孙中山正在遥远的欧洲组织爱国运动,是清政府驻英使馆通缉令上的“常客”,时常为躲避追捕命悬一线。

这时的孙中山,没办法抽时间陪伴妻女,几乎缺席了孙婉的整个童年。

长期不见面,偶尔仓促聚,这样的父女相处模式,持续了16年。

一个男子的出现,让这对父女撕破了脸。

1912年,孙婉到美国加州国立大学读书,孙中山委托好友黄兴派人保护孙婉。

黄兴为孙婉选中了哈佛毕业的青年才俊王伯秋。

孙中山很满意这个人选:他十分欣赏王伯秋的才能和胆识,一直有意提拔。

王伯秋不敢懈怠,尽心尽力,悉心照料孙婉。

时间久了,17岁的孙婉爱上了30岁的王伯秋。

黄兴向孙中山写信报喜,但一直很欣赏王伯秋的孙中山,却坚决不同意这段恋情。

原来,孙中山知道:王伯秋已经在国内娶了一位长辈包办的李姓妻子。

孙中山反对“一夫多妻”,岂能让女儿跟别的女人共侍一夫?

正值叛逆青春期又深陷爱河的孙婉,说什么都不肯放弃这段感情。

18岁的孙婉不顾一切与王伯秋完婚,很快生下了一双儿女。

不久,父亲与母亲卢慕贞离婚,娶了宋庆龄为妻。

这让她更加坚持自己的感情,从小就缺少父爱,如今有了归属,认为父亲更应该理解和支持自己,而不是干涉她的选择。

孙中山没有放弃,转而对王伯秋施压。

这时的王伯秋,既要面对上司的施压,也要承受母亲的施压:

王伯秋的父亲是前清重臣,虽然清朝已被推翻多年,但老太太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认为孙中山反对清朝就是“大逆不道”,自己儿子与这样一个人的女儿结婚,有辱家门。

孙婉委托大嫂陈淑英充当说客,孙中山的态度非常坚决:除非王伯秋与原配离婚,否则不会同意这门婚姻。

好景不长,王伯秋顶不住孙中山和母亲的双重施压,无奈选择与孙婉离婚,还带走儿子和女儿,以便让孙婉“恢复单身”。

孙婉认为父亲葬送了自己的幸福,对父亲恨之入骨。

她觉得父亲非常自私:他自己可以为了爱情与母亲离婚,却亲手扼杀了亲生女儿的爱情、拆散了自己幸福的婚姻。

她万念俱灰,孤身来到澳门,陪伴被父亲休婚的母亲卢慕贞,此生再未与父亲见面。

1921年,孙婉与年长自己14岁、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博士戴恩赛步入婚姻。

她明确表态:“我拒绝孙中山前来参加婚礼。几日前,我夫妇曾收到他与宋女士寄来的4000元嫁妆,也将悉数奉还!”

婚后,戴恩赛对孙婉非常宠爱,慰藉、温暖着她伤痛的心。

孙婉曾在一封信中写到:“您是世界上赐给我温暖和快乐W一的人;我知道你的热情,没有你我不能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1925年2月,孙中山病危:“婉儿竟恨我到如此地步!”

他的眼中蓄满泪水,“留我一张照片给她吧,万一她想我呢,万一呢……”

说完便抱憾辞世。

孙中山病逝后,孙婉只是委托丈夫代表自己前去参加葬礼。

1979年,孙婉病逝。

女儿戴成功在母亲珍藏的少量遗物中,发现了一张外公孙中山的照片。

或许,孙婉早已在内心原谅了父亲!

孙中山与女儿孙婉

孙中山与女儿孙婉

孙中山与女儿孙婉

孙中山与女儿孙婉

孙中山与女儿孙婉

孙中山与女儿孙婉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5 - 12
来源:视频号民国最低调的传奇人物——林森。为抗日战争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2025 - 05 - 09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5月7日1959年的庐山会议,其实分作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两部分。前者开完,后者也立马召开了,中间一天也没有间隔。前面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叶剑英是不准备参加的,当时他在南京开合成军队战斗条令的相关会议。7月底,政治局扩大会议将要结束时,叶剑英收到中办厅通知,与刘伯承一起从北京来到庐山。跟他们一块后上山的还有徐向前、101等人,主要是为参加八届八中全会而来的。7月30日,叶剑英受毛主席的委托,与聂荣臻一块到彭德怀住处,劝彭做检讨,扭转其思想。叶剑英跟彭德怀是老战友,不过两人性格迥异,长期负责的革命工作也有巨大差异。鲜有人知道,一年前彭德怀主导的“反教条主义”运动,主持全军训总工作的叶剑英,跟刘伯承一块遭到猛烈批判。关于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的“万言书”抨击,叶剑英于59年年初赴广东、海南,对两省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进行了一番亲身考察。从他考察时作的几首诗来看,心情...
2025 - 05 - 09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5月8日大会背景:时代转折的十字路口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正站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在政治领域,“文化大革命” 刚结束不久,其留下的创伤亟待愈合,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秩序急需重建,干部群众渴望拨乱反正,从混乱的政治漩涡中挣脱出来,迈向稳定发展的正轨。在这复杂局势下,华国锋同志作为当时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其领导岗位的去留,成为关乎中国未来走向的核心议题,也引发党内诸多思考与讨论。会议开场:凝重氛围下的关键议题1980 年的那场关于华国锋去留的关键会议现场,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压抑。长条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党和国家的核心领导人物,他们神色各异,有的眉头紧锁,有的目光深沉,都深知这场会议对于党、国家和民族未来走向的重大意义。华国锋同志坐在会议桌一端,他面容疲惫却透着几分坚毅,双手交叠在桌上,静静等待着会议开场。此前,他出于对局势的洞察和对党与国家发展的考量,已向组织...
2025 - 05 - 09
来源:《凤凰新闻》2025年5月8日1945年,彭德怀的侄子彭启超参军时,刚正的彭德怀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叛变了革命,我就毙了你。”这是因为1921年,彭德怀在湘军做班长的时候,战友郭德全不幸病故,郭德全的幼子郭炳生被彭德怀接到部队,视若子侄,用心培养,没想到郭炳生在红三军团二师担任师长的时候,叛变了革命,投靠了敌人。这件事对彭德怀刺激很大,所以他对自己的侄子说了这一番话。1962年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之后,彭启超突然冲进了彭德怀居住的吴家花园,悲愤地说:“伯伯,我清楚记得您在延安对我说的那句话,要我永远忠于革命,如果我叛变了革命,您就毙了我,您要是背叛了我也可以毙了您。今天,您里通外国,我该怎么办?”这是最为敬重自己的侄儿,彭德怀面对来势汹汹的质问,浑身发抖,却不知道怎么回答。彭德怀的心在滴血,他心中反反复复只有一句话:“我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我不能把里通外国的罪名带进棺材里...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