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白居易一首“鸟”诗,写出了生命的平等和可贵,建议入选课本

日期: 2023-04-08
浏览次数: 8

作者:雀食有文化 2023/2/18

白居易,字乐天,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唐朝诗人那么多,白居易其实比大多数诗人都过得好,除了仗义执言要求严惩杀害武元衡的凶手那一次被贬江州之外,他的一生算得上是顺风顺水。

乐天好命,得意于一切名利他自己看得明白,想得清楚,活得通透。

白居易一首“鸟”诗,写出了生命的平等和可贵,建议入选课本

在那个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党争夺利的王朝,他不是没有想过直言敢谏、宁折不弯,但当他看多了争权夺利,才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不足以让朝政清明,让国家中兴,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的保全自己。

对于独善其身,白居易想得特别明白,所以他的后半生过得非常潇洒舒适,有诗、有酒、有美人、有俸禄。

但他心中却从未放下天下百姓,他为官一任,爱民为重,把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落实到为百姓谋福利的实际行动,70岁后更是家财尽数捐出,用于修建洛阳龙门一带的民生水利。

作为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推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写下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那一字一句,那字里行间到处充满了对民生的关注同情、抨击朝廷暴政的民本主义思想。

白居易一首“鸟”诗,写出了生命的平等和可贵,建议入选课本

他看到了掌权者对人民的巧取豪夺,写下“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卖炭翁》;

他看到沉重的赋税徭役造成人们的贫困,写下“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观刈麦》;

他能看到劳动人民“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艰苦劳动场面,也能看到战争给百姓带来“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的沉重灾难。

正因为如此,白居易才能和李白、杜甫两位诗坛巨擘比肩成为唐朝三大诗人。

唐穆宗长庆二年,当时朝廷牛李党争已趋于白热化,政局波诡云谲,白居易不想参与其中,便自请到外地任职。

在一个草长莺飞的季节,白居易行走在山间地头,看到了小孩和大人们肆无忌惮的伤害鸟类,不禁心生悲凉,有感而发一首情真意切的《鸟》诗,用来来劝诫大家要爱惜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白居易一首“鸟”诗,写出了生命的平等和可贵,建议入选课本

《鸟》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是谁说,一群鸟儿的性命微不足道?它们和人类一样,都是有血有肉的生灵;我奉劝你不要去打枝头上的鸟儿,因为幼鸟还在巢中等待它母亲的归来。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诗的起句为诗人的感慨,感情色彩浓烈,直击人心。

他用一个反问句表达了自己对人们漠视生命的痛惜,也发表出了他对世事的看法。

他认为,众生平等,只要是生命就没有所谓的高低贵贱之分,小鸟的命也是命,也和人类一样有血有肉的,人类不要去伤害它们。

白居易一首“鸟”诗,写出了生命的平等和可贵,建议入选课本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这两句是白居易从另外一个角度劝诫世人去尊重生命,他用的是人们最看重的氏族伦理阐述。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鸟儿也有父母,当我们把出来觅食的鸟儿打死,你可知道鸟巢穴中那嗷嗷待食在等待母亲归来的幼鸟,下场也会很惨。

以幼鸟盼望母鸟的动人的情景来劝说人们善待生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让人闻之泪目,所以这两句诗也是千古名句。

白居易这首《鸟》诗,表面流露出的是他盼望人们要珍爱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其实映射着现实社会。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白居易生活的年代,唐王朝的统治已经是岌岌可危的状态,上层阶级只顾自己争权夺利,劳苦百姓的疾苦根本得不到重视。

在这种社会现象下,白居易的这首作品的出现,也是希望上层阶级们可以尊重平民,因为百姓与权贵们一样,都有着同样的生命和尊严。

白居易一首“鸟”诗,写出了生命的平等和可贵,建议入选课本

这首《鸟》很朴素也很简单,特别好理解,最主要的是还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 所以也有网友呼吁能够入选语文课本,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从这首诗中受到启发。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8 - 13
时间:1975年6月21日下午5时15分至6时20分地点:中南海参加人:柬方——柬共中央常委英萨利,柬共中央委员、军需军备大臣明山,柬共中央委员杜姆,柬共中央委员、东部地区副书记彭中方——邓小平翻译:谢月娥、齐宗华记录:王海容、唐闻生(毛主席同布特书记热烈握手)布特书记:向毛主席致敬!毛主席:欢迎你!布特:谢谢!毛主席:Very welcome(非常欢迎)!布特:我们今天能在这里会见伟大领袖毛主席感到非常愉快!(毛主席同英萨利握手)毛主席:(伸出两个手指)第二次见面了!英萨利:祝毛主席长寿!毛主席:(手指柬方人员)Long live you(你们长寿)!(毛主席同明山握手)明山:毛主席是杰出的领袖!(毛主席摆手)(毛主席同杜姆握手)杜姆:向毛主席致敬!(毛主席同彭握手。宾主入座)毛主席:我眼睛不行,腿也不行,讲话也不行。不行了,靠你们!布特:我们很愉快地接受。我们很高兴能会见主席。毛主席:...
2025 - 08 - 13
来源:视频号傅国涌 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 ,哪一些人在中国近代转型中起了关键作用。
2025 - 08 - 13
来源:视频号汪篯,北大第一位殉道者,被陈寅恪逐出师门的教授!
2025 - 08 - 06
来源:灵寒青文2025年7月8日一个女人得有多特别,才会让两个男人,一生都忘不了她?一个是她青春年少时的初恋,即便没能走到一起,却在她去世后坚持扫墓十三年,从不间断;另一个是她的丈夫,在她离世后终身未娶,孤独度日三十年。而这,就是真实发生在王世瑛身上的故事。那么,她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她的人生又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王世瑛新时代女性1899年,王世瑛出生在福州。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许多家庭或许会为降生的是女儿而愁眉不展,但王家不同。王家是福州有名的书香世家,世代官宦,门第赫赫,家中也自有女儿当自强的教育氛围。她的父亲任职教育部,是地方士绅中颇有声望的人物,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女儿更是寄予厚望。得益于此,王世瑛识字早,性子稳,听说读写样样精通,尤以作文为长。11岁那年,王世瑛考入福州女子师范。但王世瑛是同学中的“异数”,她一袭旗袍配以及腰长发,举止大方、性情温婉,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却在笔下锋芒毕...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