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1992年杨尚昆缺席开幕式,邓公有所担心,托其儿子带话说想开点

日期: 2024-04-07
浏览次数: 4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4月7日

1992年10月12日,党的“十四大”在北京开幕。

在此之前,前半年,邓公刚发表了闻名世界的“南方谈话”。

彼时,陪伴在邓公身侧的,总有一人,那便是杨尚昆,他一路陪同邓公视察了深圳、珠海、上海。

1992年杨尚昆缺席开幕式,邓公有所担心,托其儿子带话说想开点

而就在十四大的开幕式,杨尚昆却缺席了,邓公对此有些担心,还亲自托杨尚昆的儿子回去转告:想开点。

而杨尚昆在得知邓公传话后,也坦然道:“没有什么想不开的。”

所以,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两人之间又有什么渊源呢?

1992年杨尚昆缺席开幕式,邓公有所担心,托其儿子带话说想开点

同邓公一样,杨尚昆的一生风云际会,也是经过大风大浪,大起大落之人。

两个人相差3岁(邓要年长一些),真正相识是在中央苏区,但是冥冥之中,两个人的人生轨迹却似乎早已出现交集。

两人同是川渝老乡,都是十多岁的时候便背井离乡,毅然投身革命,此后再未见过父母。

除此之外,两人还都曾留学苏联,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学成归国后又先后从上海去到了瑞金,投笔从戎。

也便是从瑞金开始,两人长达60余年的革命交情自此开启。

彼时,邓小平担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而杨尚昆则担任红三军团政委和总政治部副主任,两人的办公地,在瑞金金沙洲坝的“白屋子”。

1972年时,邓小平故地重游,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当年办公的“白屋子”。

他指着“白屋子”激动地说到:“我(当年)就住在这里,《红星》报也是在这个屋子里编辑的”

而后,他又挨个指着,清楚地介绍道:“这一间是总政组织部办公室,那一间是武装动员部办公室,王稼祥主任当时住的这一间,杨尚昆副主任住的那一间……”

说罢,他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当年的岁月。

1934年10月,伴随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败,中央红军主力8.6万人,被迫离开瑞金,进行战略转移。

杨尚昆和邓小平全部都在队伍之中。

其中,邓小平带领《红星》报编辑部编入野战纵队,接中革军委命令,随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的红三军团同时渡河,开始长征。

11月,他们一起经历了红军突围以来最惨烈的湘江战役,此一战后,中央红军从8.6万人锐减至3万多人。

后来桂北民间流传一首民谣,“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这所描述的,正是当时的壮烈场景。

湘江战役结束一年后,1935年11月,邓小平和杨尚昆在战场上又相遇,两人一起参加了直罗镇战役。

此战,敌军先头部队率先对直罗镇发起进攻,红军诱敌深入,在直罗镇包围全歼敌军一个师,而后敌援军见势不妙,急忙撤退,撤退不及,一个团再被红军追击歼灭。

直罗镇战役大获成功,为中央放心将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奠定了重要基础。

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此后,杨尚昆离开红三军团,历任很多职位,从军队到地方,从前线到后方,每一个职位少则几个月,多则两三年。

而邓小平先是接替了杨尚昆原有职务,后又正式担任129师政治委员,并自此和师长刘伯承亲密合作13年。

8年全面抗战,129师由八路军中三个师中人数最少的一个,发展到后来兵强马壮,将星璀璨,刘邓大军的名头也越来越响。

也就是这期间,时任北方局书记杨尚昆奉命协助华北抗日游击战,多次和邓小平协同作战。

1940年8月,刘邓大军46个团参加了由八路军总部发起的百团大战,而在此前的7月下旬,杨尚昆刚刚出席了八路军总部召开的百团大战军事会议,并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负责积极动员力量,打好配合。

1945年4月到6月,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邓小平被选为中央委员。

而杨尚昆也在两个月后走马上任,担任中央办公厅主任,自此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就是二十年。

解放战争期间,杨尚昆一直留在中央机关,邓小平则率部在前方浴血奋战,两个人虽然相见不多,但多有函电往来,都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而努力,并最终共同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办公厅的工作更加繁重,党政军民学,各行各业都有联系,杨尚昆将自己的岗位定位为麻将中的一张“听用牌”,他说:“办公厅的工作就好比是‘听用’,什么需要就干什么。”

而同一时期,邓小平脱下军装,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投身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两三年的时间,就将原本鱼龙混杂的川渝地区治理得井井有条。

1952年7月下旬,邓小平从地方调到中央,举家从重庆前往北京,并在8月初被正式任命政务院副总理。

1956年,邓小平出任中央总书记,杨尚昆是书记处后补书记兼中央办公厅主任,两人的工作关系自此更加密切。

在中南海共事13年的时间里,两人一起经历、参与、处理了许多重大事件。

1957年11月,毛主席第二次访苏,杨尚昆和邓小平都在代表团行列。

两人在国家经济建设,对苏联外交等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在这个过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另外难能可贵的是,两个人都是“实事求是派”,万事万法,都讲究实地调查。

而这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为这对历经大风大浪的老战友的亲密合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81年7月,杨尚昆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常委兼秘书长,次年9月又担任了中央军委副主席。

1988年,邓小平郑重向代表们推荐,主席是荣誉职务,应该由革命的元老担任。杨尚昆同志是革命的元老,他有资格担任这个职务。

代表们全票通过,就这样,杨尚昆再次走进了中央,当上了主席。

在中央工作的几年,杨尚昆密切配合邓小平的工作,同为“实事求是派”,他坚定地拥护邓小平关于思想要解放一点,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的主张。

期间,他已多次陪同邓小平到南方实地视察。

1989年时,以邓小平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都退下去了,而为了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杨尚昆又坚持工作了一段时间。

从1989年到1992年,他连续4年在春节期间陪同邓小平到南方的上海等地视察,这期间,又一重大战略决策酝酿出来,那便是开发浦东。

也是因为这个决策,上海这个在深圳等经济特区崛起的背景下黯然失色的“东方的巴黎”终于重振雄风。

1992年1月到2月,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期间,在广州和杨尚昆一家相会。

两家人关系处得很好,杨尚昆的二儿子杨绍明是摄影师,给邓小平拍摄过十年照片,那个时候正好当上了全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邓小平得知后,还风趣的对杨尚昆道:“这样一来,你们杨家有两个主席了!”

话音刚落,两家人笑作一团。

后来,杨尚昆一路陪同邓小平完成南巡,先后视察了深圳、珠海和上海,一路上,邓小平多次发表了重要谈话。

两人留在最后一站上海,共同度过了春节。

这期间,邓小平办公室、会客厅和卧室灯光经常是彻夜通明。

很快,那篇闻名于世的“南方谈话”就诞生了,杨尚昆回到北京后,又极力推动中央进行了整理、转发。

这一年,邓小平88岁,杨尚昆85岁。

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前夕,中央决定杨尚昆完全退下来。

10月12日,“十四大”开幕式,会场内却不见杨尚昆的身影,邓小平有些担心,特意托杨尚昆的儿子回去转告父亲,想开点。

而杨尚昆其实对此很坦然,他说:“没有什么想不开的。”

到这时,在杨尚昆和邓小平各自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两人的交情已经有60多年,多年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两个人互相信赖,亲密合作,高度一致,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一年半后,1998年9月14日,杨尚昆也离开了人世。

如今斯人已逝,但是他们之间的革命友情以及他们在相识相知长期共事的60多年内,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做出的贡献,必将永远值得称颂。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6 - 26
来源:视频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025 - 06 - 26
来源:凤凰新闻2025年5月30日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这次会议对“立三路线”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在米夫的支持下,王明取得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全党的统治由此开始,一个月后,一个人从苏联归来,他叫张闻天,谁也不会想到,这位31岁的年轻人会在四年后成为我党的最高领导人。1931年上半年的上海处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之下,顾顺章和向忠发相继被捕叛变,我党遭受重大损失,在这种背景下,共产国际指示我党在上海组建临时中央政治局,临时中央政治局成员为博古、张闻天、卢福坦、李竹声、陈云与康生,其中,博古、张闻天、卢福坦为常委,博古负总责。就这样,回国才只半年的张闻天成为我党仅次于博古的第二号人物。1933年初,张闻天随中央机关从上海转移至中央苏区,并在随后召开的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与中央书记处书记,这里的中央书记处书记相当于原来的中央...
2025 - 06 - 26
来源:2025年6月26日四人帮在文革期间令人闻风丧胆,连老一辈领导都要让他们三分,他们斗倒了一批又一批老干部,但是仍然有与四人帮做斗争的勇士。1974年10月26日,年仅25岁的长春第一光学仪器厂青年工人史云峰开始了他人生中的一个大胆的举动:向吉林省内的14个省市党政机关单位寄出了25份传单,传单内容主要是“必须给刘少奇同志恢复名誉”、“我们信任周恩来同志”“江青还我八亿人口的文艺生活”,等等,矛头直指当时的“四人帮”两天后的10月28日,史云峰又在长春市胜利公园门前的交通岗楼上贴出标语:“广大干部、党员、工人怀念刘主席!所谓'文化大革命’是极左路线大泛滥!”等等。史云峰向吉林省内党政机关寄送传单、张贴标语一事,因与当时极左的政治气候相左,立即引起当地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于是,有关此事的报告迅即层层上报,一直报到北京最高层。据史料记载,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王洪文迅速在上报材料上批...
2025 - 06 - 24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6月23日1967年的6月20日深夜,李立三在监狱里给毛主席写信。至此,他仍旧坚信毛主席是了解、信任他的,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同时从湖南老家出来投身革命的,更因为早在1921年底的时候,当他从远隔万里的法国勤工俭学回到湖南,还未来得及回家见父母和亲人们,第一时间就立即跟着毛主席前往湖南安源考察。由此可见,他与毛主席之间的革命情谊与绝对信任。1929年时,在李立三主持中央工作期间,他与周代表党中央,再三明确表示支持毛主席在红四军之中的政治核心领导地位,因此奠定了“古田会议”的风向与基础。至于他后来因“立三路线”的错误而离开领导岗位远赴苏联,其实这十几年留苏历史在政治上的情况,亦是早有清白结论。然而到了“文革运动”的时候,那些“牛鬼蛇神”的造反派却仍旧没有放过他。1967年的6月21日时,很多单位联合起来召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批斗李立三大会。李立三被押到批斗场的时候,整个人早...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