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张际春-人物简介

日期: 2024-11-02
浏览次数: 18

张际春

国务院文教办公室原主任

张际春-人物简介

张际春(1900年12月20日—1968年9月12日),湖南宜章人,字晓岚;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

早年结业于衡阳第三师范学校,后参加井冈山斗争;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西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共西南局组织部长兼纪监委书记、农村工作部部长、西南局第二书记,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等职。

1968年9月12日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1979年中共中央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个人简介

张际春-人物简介

张际春同志

1900年出生,早年结业于衡阳第三师范学校,后参加井冈山斗争。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西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共西南局组织部长兼纪监委书记、农村工作部部长、西南局第二书记,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等职,1968年9月12日去世。

早年经历

6岁读私塾,15岁入初级小学,17岁考入县城高级小学。1920年到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常因经济困难时而辍学。

1922年后受革命思想影响,参加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

1925年毕业后,在本乡小学任教,兼办农民协会。

投身革命

1926年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区党部常务委员。组织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军和农民夜校,开展反对北洋军阀苛捐杂税的斗争。

张际春-人物简介

张际春同志

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本乡第一个党小组组长。

1927年初到宜章县立女子初级师范学校任教,担任党小组组长。同时任国民党县党部常务委员。开展学生工作和教员联合会的工作。

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反动派通缉被迫流亡;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任中共宜章县委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和县农民协会秘书长。4月随军上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队伍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先后在红四军第三十二师党委会、第十师第二十八团党委会工作。

1929年初调任红四军第二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1930年6月至8月任红四军秘书长。同年8月至1931年1月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处处长。1930年12月调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干事兼机关党支部书记。

1931年春调任红三军秘书长。5月至9月任红四军第十一师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师党委书记。同年9月至1932年3月任红四军第十三师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师党委书记。

1932年3月至8月任第四十五师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党务委员会书记,开始归红十五军后归红三军指挥。8月任红一军团第三十一师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2月调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主办《战士报》。

1933年兼任红一军团军事裁判所所长。

1934年初任红军第二步兵学校(即公略学校)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同年夏因抵制和反对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受到排斥和打击,改任校训育处副处长。不久调任红五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

参加长征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随红五军团担任后卫的第十三师第三十七团行动,协助部队进行宣传鼓动、收容和筹粮等工作。

1935年10月至1936年6月任红军大学政治主任教员。

1936年6月至9月任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期间,与刘伯承等一起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路线进行斗争。年底到达陕北后,学校改编为红军大学第二校,被任命为政治部主任。

抗日战争

1937年1月入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第二期第二队学习,兼任党支部书记。3月至8月任中国抗日红军大学附设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任八路军后方政治部副主任。11月调任绥德河防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兼中共绥德特别区委委员。

张际春-人物简介

张际春(右)与陈伯钧、罗瑞卿同志合影

1938年1月至1943年3月任抗大政治部主任。

1938年5月任抗大党务委员会书记,1942年9月起任抗大代理政治委员兼军政委员会主席。

1939年7月和罗瑞卿等率抗大总校经晋绥、晋察冀向太行地区迁移。

1943年1月至1945年8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宣传部部长(至1943年10月)。

1943年9月起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副主任,兼做北方局党校的整风审干工作。

1945年4月返回延安。4月至6月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并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8月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常务委员,同月至1946年9月兼任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部长。

1945年8月至1948年5月任晋冀鲁豫军区副政治委员,1946年7月至1948年5月兼任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

1947年5月至1949年5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常务委员。

1948年5月至1949年2月任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第二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9年2月至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共第二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2月至8月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5月至6月任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5月至9月任中共南京市委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部长。9月随部队向西南进军。协助刘伯承、邓小平制定作战方案,组织指挥部队。

张际春-人物简介

参与领导上党、邯郸、进军大别山和淮海、渡江、西南等重大战役的政治工作,总结推广王克勤班团结互助运动等经验。

建国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0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9年10月至1950年4月任第二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1949年12月兼任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1950年2月至1955年5月任西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至1952年11月),1950年4月至1955年5月任西南军区党委第一副书记,1950年9月至1954年3月兼西南军区干部管理部部长。

1949年11月至1954年12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常务委员。

1949年12月至1952年8月兼任西南局办公厅主任、组织部部长,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至1951年1月)。1950年2月至1954年12月兼任西南局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0年11月起兼任西南局党校校长。1951年6月至1953年4月兼任西南局保密委员会主任。

1952年9月至1954年12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副书记兼西南局农村工作委员会书记(至1953年2月),1952年12月起兼任西南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1953年2月至1954年12月兼任西南局农村工作部部长。

1950年6月至1953年3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1年9月至1953年3月兼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主任。

1953年1月至1954年11月任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兼任西南行政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1953年3月起)。参加部队进军西藏、改造国民党投诚起义部队和剿匪的任务;参与领导清匪反霸、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和“三反”、“五反”运动,参加接管和改造重庆市工作。

1954年1月至1967年6月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其间,1957年6月至1959年6月任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副主任。1958年6月起任中共中央文教小组成员。

1959年6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

含冤辞世

“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诬陷和迫害,由于张际春多年来主持国务院文教办公室的工作,这就成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在文教方面进攻的主要目标;张际春坚决抵制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否定十七年教育工作的阴谋。

1966年7月30日,陈伯达、江青召开万人大会,批判张际春的所谓“错误”。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千方百计要把张际春置于死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夫人、红军老战士罗屏曾揭发过江青的丑事,他们认为张际春是罗屏的后台,因此盗用中央的名义诬陷他。1967 年初康生在中央党校的会上煽风点火,公开造谣说:“苏振华、张际春都是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苏振华的儿子、张际春的女儿都在党校,他们是阶级斗争晴雨表,你们要注意他们的情绪。”从此,他们通过对张际春的监察、审查、捕风捉影,大搞黑材料,千方百计罗织罪名。

在他们接二连三的迫害打击下,际春同志的夫人罗屏同志,心脏病突然发作。

1967 年1 月4 日,陈伯达、江青接见所谓广州“专揪王任重革命造反团”的代表时,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点了陶铸同志的名,并对陶铸同志进行了恶毒的诬蔑和陷害。张际春拿到这张传单后,义愤填膺,立即装入信封送给毛主席。他说:“陶铸同志是政治局常委,陈伯达、江青有什么权力随便点名打倒?党内怎么能这么干?我要报告给毛主席。”这更加触怒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他们多次对他围攻和批判,把什么“反对文化大革命”、“反对中央文革”等罪名加到他头上。

由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摧残,际春同志的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损伤。当时他已年近70 ,还常常要挤公共汽车去接受“批斗”,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急剧恶化,1968年9月含冤辞世。

平反昭雪

张际春同志遭受的不白之冤,党中央已于1979 年1 月24 日在全国政协礼堂为他举行了平反昭雪追悼大会。邓小平同志主持追悼会,韦国清同志致悼词。

人物评价

1979 年1 月24 日在全国政协礼堂为张际春同志举行了平反昭雪追悼大会。悼词说:“张际春同志长期在军队中担任领导工作,是我党我军一位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干部,在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期间,他为培养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人才建立了功绩。抗战胜利后,他是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的得力助手,为取得我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为加强西南部队和地方的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领导全国宣传文教工作中,他坚决贯彻毛主席、党中央的路线和政策、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的宣传、文教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5 - 09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5月7日1959年的庐山会议,其实分作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两部分。前者开完,后者也立马召开了,中间一天也没有间隔。前面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叶剑英是不准备参加的,当时他在南京开合成军队战斗条令的相关会议。7月底,政治局扩大会议将要结束时,叶剑英收到中办厅通知,与刘伯承一起从北京来到庐山。跟他们一块后上山的还有徐向前、101等人,主要是为参加八届八中全会而来的。7月30日,叶剑英受毛主席的委托,与聂荣臻一块到彭德怀住处,劝彭做检讨,扭转其思想。叶剑英跟彭德怀是老战友,不过两人性格迥异,长期负责的革命工作也有巨大差异。鲜有人知道,一年前彭德怀主导的“反教条主义”运动,主持全军训总工作的叶剑英,跟刘伯承一块遭到猛烈批判。关于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的“万言书”抨击,叶剑英于59年年初赴广东、海南,对两省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进行了一番亲身考察。从他考察时作的几首诗来看,心情...
2025 - 05 - 09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5月8日大会背景:时代转折的十字路口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正站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在政治领域,“文化大革命” 刚结束不久,其留下的创伤亟待愈合,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秩序急需重建,干部群众渴望拨乱反正,从混乱的政治漩涡中挣脱出来,迈向稳定发展的正轨。在这复杂局势下,华国锋同志作为当时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其领导岗位的去留,成为关乎中国未来走向的核心议题,也引发党内诸多思考与讨论。会议开场:凝重氛围下的关键议题1980 年的那场关于华国锋去留的关键会议现场,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压抑。长条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党和国家的核心领导人物,他们神色各异,有的眉头紧锁,有的目光深沉,都深知这场会议对于党、国家和民族未来走向的重大意义。华国锋同志坐在会议桌一端,他面容疲惫却透着几分坚毅,双手交叠在桌上,静静等待着会议开场。此前,他出于对局势的洞察和对党与国家发展的考量,已向组织...
2025 - 05 - 09
来源:《凤凰新闻》2025年5月8日1945年,彭德怀的侄子彭启超参军时,刚正的彭德怀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叛变了革命,我就毙了你。”这是因为1921年,彭德怀在湘军做班长的时候,战友郭德全不幸病故,郭德全的幼子郭炳生被彭德怀接到部队,视若子侄,用心培养,没想到郭炳生在红三军团二师担任师长的时候,叛变了革命,投靠了敌人。这件事对彭德怀刺激很大,所以他对自己的侄子说了这一番话。1962年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之后,彭启超突然冲进了彭德怀居住的吴家花园,悲愤地说:“伯伯,我清楚记得您在延安对我说的那句话,要我永远忠于革命,如果我叛变了革命,您就毙了我,您要是背叛了我也可以毙了您。今天,您里通外国,我该怎么办?”这是最为敬重自己的侄儿,彭德怀面对来势汹汹的质问,浑身发抖,却不知道怎么回答。彭德怀的心在滴血,他心中反反复复只有一句话:“我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我不能把里通外国的罪名带进棺材里...
2025 - 05 - 08
来源:视频号 2025年5月7日一位不该被遗忘的大师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