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73年,87岁特工临终前送总理1张纸条,周总理看到14个字潸然泪下

日期: 2024-12-16
浏览次数: 5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10月5日

前言

1966年冬,北京。

雪花在寒冷的空气中漫天飞舞,这些或大或小的精灵,形状不同,下降的速度也不同,有些雪花好像特别眷恋风,很久才缓缓地落在地上。

在一个小胡同里,有一对老人在门口踮着脚向着路口的方向望着,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急切,好像在等待一位重要人物的到来。

半个小时过后,妻子朱端绶对丈夫熊瑾玎说:“回去吧,周总理那么忙,一定是有事耽搁了,或者因事情拖住来不了了。”

“不会的,总理一向言出必行,他答应来给我祝寿就一定会来,你回去把饭菜热热,我再等一会。”熊瑾玎老人望着路口的方向。

73年,87岁特工临终前送总理1张纸条,周总理看到14个字潸然泪下

晚上七点多,两个身影出现在了路口,熊瑾玎赶紧向屋里喊道:“端绶快出来,总理来了。”

夫妻二人把周总理和他的卫士长迎进屋,周总理一边走一边说:“不好意思,因工作耽误了时间,让你们久等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是夫妻二人余生中经常回忆的场景:周总理和他们一起共进晚餐,一起喝着花雕酒,一起回忆着曾经惊心动魄的往事······

7年后,当熊瑾玎临终之际,已经确诊癌症的周总理拖着病体前来看望熊瑾玎,两位老战友相视无言。

分别的时候,熊老把一张纸条交到周总理手中,周总理看到上面的14个字后沉思良久,转身后潸然泪下······

01

1886年,熊瑾玎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医生世家。

熊瑾玎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和其他孩子的不同。他常常把药材送给没钱买药的百姓,见到因伤病疼痛流泪的穷人时,他会蹲在地上哭泣,然后哀求爸爸:“爸爸,您要救救他们。”

在父母的栽培下,熊瑾玎每天在书海里遨游,10岁的时候他进入私塾,接受传统的旧式教育。

20岁时,熊瑾玎进入徐特立等人开办的师范速成班。也就是在这里,他的思想受到《新青年》的影响,发生了改变——他本就有一颗济世救人的心,加上新文化的熏陶,他为自己的人生选择了一条救国救民的路。

1918年,熊瑾玎在新民学会结识了毛主席和何叔衡等人。这是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他们饭都吃不饱,心中却装着国家和民族。

73年,87岁特工临终前送总理1张纸条,周总理看到14个字潸然泪下

一天,毛主席和大家讨论如何能让新民学会发展壮大,如何能有更多的力量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时,其他人面面相觑,拿不出一个好主意。

熊瑾玎略加思索后,说道:“想办事,就要有钱,想要有钱,就要创办实体经济。”

众人听后,都觉得熊瑾玎说得有道理,并推荐他担任新民学会的管家。

正是从此时开始,熊瑾玎的一生都和金钱有着密切地接触,后来,他通过自己的运筹帷幄,给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大量的经费。

1921年夏,毛主席、何叔衡从长沙乘船去上海参加党的“一大”,熊瑾玎把自己经营企业赚到的2万大洋送给他们当活动经费。

那个年代,2万大洋是一笔巨款。毛主席拿着这些钱,看着熊瑾玎,脸上流露出感激与敬佩之情。

02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熊瑾玎秘密前往武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加入共产党以后,熊瑾玎见到的第一个领导就是周恩来。

周恩来对熊瑾玎在长沙的工作早有耳闻,同时也对他的经营企业的能力以及他在商场上的八面玲珑很是看好。

两人见面后,周恩来和熊瑾玎进行了一次长谈,两人从生活聊到工作,又从工作聊到信仰。

当聊天结束后,周恩来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握着熊瑾玎的手说:“欢迎你加入我们。以后我们并肩作战,一起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能得到周恩来的认可,熊瑾玎的眼中闪着泪花说道:“我听从组织安排,全力以赴做好分内工作。”

1928年,熊瑾玎被党组织派往上海担任党中央的会计,负责建立中央政治局开会办公的秘密机关和中央同各地党组织通信联络的地址。

接受党组织分配的任务后,熊瑾玎进行了缜密的计划。很快,他以商人的身份在上海找到一个三层房子,三楼供中央政治局开会用,二楼给前来接头的地下党员用,一楼挂上“福兴”商号的招牌用来做生意掩人耳目。

73年,87岁特工临终前送总理1张纸条,周总理看到14个字潸然泪下

熊瑾玎

从1928年4月一直到1933年7月,这个供中央政治局开会办公的“商号”,保持了三年多的时间。

经常来这里开会的有李立三、周恩来、邓小平等二三十位同志。因为有熊瑾玎里外打点,这个党中央秘密机关,在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中始终没有被敌人发现。

对于苏区送来的黄金、首饰等实物经费,熊瑾玎就通过自己和国民党高官的私人关系,把它们通过安全的渠道换成法币,然后再送回党组织。

熊瑾玎在保证“商号”安全经营的同时,为了能给党中央筹集到更多的经费,还开办了三个酒店和一个钱庄。酒店和钱庄的所有盈利,全部送到党中央使用。

如今,我们在重新叙述熊瑾玎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时,可以轻描淡写地叙述,但是,他在那段艰难岁月里,为了党组织相关部门能正常运转,每天都犹如在刀尖上行走。

03

1933年4月8日,天空中电闪雷鸣之后,顷刻之间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熊瑾玎为了安全起见,冒着大雨到法租界给贺龙的家属送生活费,没想到被叛徒出卖,熊瑾玎在大雨中被特务逮捕。

特务为了能让熊瑾玎开口,对熊瑾玎用上了多种酷刑,但是,无论特务们用何种招数,熊瑾玎都缄口不言。

丧尽天良的特务为了撬开熊瑾玎的嘴,把熊瑾玎关在一个坐不直、伸不开腿的笼子里一个多月之久,他们以为这样做,就可以瓦解熊瑾玎的心理和精神防线,但是,他们想错了。

熊瑾玎始终没有透露任何关于党组织的信息,他从始至终都表现出了一个对党和革命无限忠诚的革命家的气节。

73年,87岁特工临终前送总理1张纸条,周总理看到14个字潸然泪下

1937年抗战爆发后,通过宋庆龄、章士钊等人作保,熊瑾玎被释放出狱。

4年的牢狱生活,导致熊瑾玎的身体伤痕累累,周恩来再次见到他的时候,双手扶着他的胳膊,不禁湿了眼眶:“瑾玎同志,你受苦了。”

什么是革命者?熊瑾玎这样坚强如钢铁的战士才是真正的革命者。出狱后,他马上要求组织给他分配任务——他要工作,他要为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周恩来的强烈要求下,熊瑾玎休息了半年时间,之后受周恩来的委派出任中央机关报《新华日报》总经理。

在重庆国民党统治区,要筹集经费和物资十分困难,国民党当局停发了八路军经费,并视《新华日报》为洪水猛兽,处处横加迫害摧残。

9年里,熊瑾玎凭借着自己超强的企业经营手段,硬是在国民党的迫害摧残下让《新华日报》活了下来,并且通过经营企业为中共中央南方局筹措了大量经费。

十几年里,熊瑾玎送到党中央的钱款不可胜数,然而他和自己的家人,却始终过着贫穷的日子。

73年,87岁特工临终前送总理1张纸条,周总理看到14个字潸然泪下

左一熊瑾玎

有一次,他刚出生不久的女儿突然发高烧抽筋,当熊瑾玎把孩子抱到医院后,医生开口就要十块大洋才肯接诊。

作为党组织的理财主任,经他之手的钱,何止成千上万个十块大洋,但是,熊瑾玎考虑到那是党的经费,不能随便用,就抱着女儿回到了家中。

结果,孩子因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周恩来身边的助手很多,但是,能让他钦佩、器重的却屈指可数,熊瑾玎是其中一个。

新中国成立以后,熊瑾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第一、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等职,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直到离休。

04

1966年,周总理得知熊瑾玎要过80大寿,就早早地和他约定前来祝寿。因为工作繁忙,晚上快到八点的时候,周总理才匆匆赶到。

那一晚,熊老和周总理聊到了很晚,聊到往事的惊心动魄时,周总理就和熊老喝上一杯。

7年后的1973年,熊瑾玎病重,周总理马上指示医院要尽全力抢救,然而,熊老的身体因年轻时过度劳累,现在已经无力回天了。

1月下旬,75岁的周总理因身患癌症非常虚弱,他在卫士长的陪同下来到医院看望熊老。两位老战友再次相见,一个将不久于人世,另一个身患癌症却一边忍受身体的剧痛一边为国家奔波,那一刻,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没有言语,只是相互深情地看着对方。

分别之际,熊老把一张妻子代他写的纸条放在了周总理的手里,周总理打开后看到14个字:叹我已辞欢乐地,祝君常保斗争身。

这是怎样的信仰,能让一个人在生命的临终之际,依然想着为国家和民族奋斗。

周总理看着纸条上面的字沉思良久,然后,眼含泪花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病房······

尾声

1973年1月24日,熊瑾玎病逝。

周总理曾这样评价熊瑾玎:“在内战时期,熊瑾玎担任中央最机密的机关工作,出生入死,贡献甚大,最可信赖。”

熊瑾玎的一生是辉煌而耀眼的,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正是因为有他的倾尽全力、不计个人生死的付出,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写道:“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毫无疑问,熊瑾玎就是这样的人。

如今,熊老已经离开这个世界50年了,但他那种坚如磐石的革命意志,他那种至死不渝的奉献精神,将永远地留在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最精彩的注脚!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6 - 26
来源:视频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025 - 06 - 26
来源:凤凰新闻2025年5月30日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这次会议对“立三路线”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在米夫的支持下,王明取得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全党的统治由此开始,一个月后,一个人从苏联归来,他叫张闻天,谁也不会想到,这位31岁的年轻人会在四年后成为我党的最高领导人。1931年上半年的上海处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之下,顾顺章和向忠发相继被捕叛变,我党遭受重大损失,在这种背景下,共产国际指示我党在上海组建临时中央政治局,临时中央政治局成员为博古、张闻天、卢福坦、李竹声、陈云与康生,其中,博古、张闻天、卢福坦为常委,博古负总责。就这样,回国才只半年的张闻天成为我党仅次于博古的第二号人物。1933年初,张闻天随中央机关从上海转移至中央苏区,并在随后召开的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与中央书记处书记,这里的中央书记处书记相当于原来的中央...
2025 - 06 - 26
来源:2025年6月26日四人帮在文革期间令人闻风丧胆,连老一辈领导都要让他们三分,他们斗倒了一批又一批老干部,但是仍然有与四人帮做斗争的勇士。1974年10月26日,年仅25岁的长春第一光学仪器厂青年工人史云峰开始了他人生中的一个大胆的举动:向吉林省内的14个省市党政机关单位寄出了25份传单,传单内容主要是“必须给刘少奇同志恢复名誉”、“我们信任周恩来同志”“江青还我八亿人口的文艺生活”,等等,矛头直指当时的“四人帮”两天后的10月28日,史云峰又在长春市胜利公园门前的交通岗楼上贴出标语:“广大干部、党员、工人怀念刘主席!所谓'文化大革命’是极左路线大泛滥!”等等。史云峰向吉林省内党政机关寄送传单、张贴标语一事,因与当时极左的政治气候相左,立即引起当地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于是,有关此事的报告迅即层层上报,一直报到北京最高层。据史料记载,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王洪文迅速在上报材料上批...
2025 - 06 - 24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6月23日1967年的6月20日深夜,李立三在监狱里给毛主席写信。至此,他仍旧坚信毛主席是了解、信任他的,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同时从湖南老家出来投身革命的,更因为早在1921年底的时候,当他从远隔万里的法国勤工俭学回到湖南,还未来得及回家见父母和亲人们,第一时间就立即跟着毛主席前往湖南安源考察。由此可见,他与毛主席之间的革命情谊与绝对信任。1929年时,在李立三主持中央工作期间,他与周代表党中央,再三明确表示支持毛主席在红四军之中的政治核心领导地位,因此奠定了“古田会议”的风向与基础。至于他后来因“立三路线”的错误而离开领导岗位远赴苏联,其实这十几年留苏历史在政治上的情况,亦是早有清白结论。然而到了“文革运动”的时候,那些“牛鬼蛇神”的造反派却仍旧没有放过他。1967年的6月21日时,很多单位联合起来召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批斗李立三大会。李立三被押到批斗场的时候,整个人早...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