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北岛应邀回国

日期: 2011-12-16
浏览次数: 1308

 作者:江迅

  【北岛小档案】原名赵振开,一九四九年生于北京。早年做过建筑工人、编辑、自由撰稿人等。一九七八年,和芒克在北京创办新中国首份非官方文学杂志《今天》,任主编至今。自八七年起在欧洲和北美居住并任教。作品为多卷诗集﹑小说集《波动》(参见学生习作栏《“波动”人物艺术欣赏》)及散文集《青灯》、《城门开》等。曾多次传出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北岛去国二十多年,首次受邀,出席青海湖诗歌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青海宣传部长吉狄马加为北岛「回家疏通,功不可没。」

  有诗人说:青海,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离诗歌最近的世界屋脊。八月八日,第三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在青海省西宁市揭幕,诗歌节上最为人关注的,无疑是来自香港的诗人北岛,这是他八九年后去国二十多年来,首次受官方之邀,出席公开活动。

  有学者评论说,「北岛这次在青海出现,让人感觉到复杂环境下的一点善意,这种善意既有知识分子内心的,也有国家政治层面的」。

  北岛参加了诗歌节开幕式,在高峰文化论坛上作了题为《翻译与母语》的演讲。以诗歌影响中国一代人精神走向的诗人北岛,曾多次表示想回故土走走,但当局不允。

  十多天前的香港书展期间,有读者问他,能不能自由自在回内地,他不假思索说:没这可能。这次,当局将他列为嘉宾特邀参加诗歌节,外界颇感意外,据悉香港书展结束后,他突然被告知可回内地参加青海湖诗歌节,他自己都没想到。

  这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是第三届,以「国际交流背景下的各民族语言的差异性和诗歌翻译的创造性」为主题。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今届有来自五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二百多名诗人参加。

  北岛收到的青海湖诗歌节邀请函中有这样的话:「青海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是诗与歌的摇篮。在这里,一千多年来代代相继的宏伟英雄史诗《格萨尔》仍在传唱……当你来到高原,你一定会发现,你所体验的和所感受的一切,都将成为你最难忘的人生经历……我谨以个人的名义并代表青海省人民政府和中国诗歌学会,诚挚邀请你参加」。

  邀请函署名吉狄马加,此人是彝族诗人,本届青海湖诗歌节主席,官方身份为中共青海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吉狄马加被认为在北岛回「家」事件中有所作为。

  据悉,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北岛回「家」事件中起到关键性的疏通作用。铁凝为小说家,零七年担任中国作协主席,是继茅盾、巴金之后的第三任作协主席,也是当前作家群体中唯一一位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她执掌作协后的官式言行,令不少往昔文坛好友与她疏远了,不过,她对北岛回「家」事件的作为,却令作家们刮目相看。

  北岛在香港度过六十二岁生日后返往北京,再由北京转往青海西宁市。在京城,他参加了好友、诗人欧阳江河在七九八艺术区布鲁姆画廊举办的书法展。北岛现身,久未相见的朋友们都显得惊异和兴奋。

  北岛流亡海外,零七年受聘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授,讲授诗歌翻译与欣赏,由此寓居香港,与家人团聚,结束其近二十年的欧美各国漂泊生活,多年来保持低调。二零零一年父亲病重期间、二零零三年父亲病逝前、二零零四年夫人生育时,他曾三次获当局特批返回故土北京一个月。

  北岛的诗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脍炙人口,活在当下。七月三十一日,一名中年男子来到浙江温州动车事故现场大桥下,用大字在桥墩上写下北岛一九七三年创作的《告诉你吧,世界》的诗句:「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在网络上,引发微博和博客热议。

  七月下旬香港书展期间,作为名作家讲座演讲嘉宾,北岛以《古老的敌意》为题,做了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他认为一个优秀写作者,应该有意识地保持与时代、与母语、与自身的某种紧张关系。他梳理了二十多年旅居海外的精神历程,更为当下文坛的种种弊端敲响警钟。在演讲中,他批判了「粉丝文化」。

  有趣的是,北岛「粉丝」特多,书展名作家讲座三百座位的现场爆满,不少读者或席地而坐,或拥在走道上,演讲完,等待签名、合影的读者排队一个多小时。当主持人陈笺问台下有多少人是在内地受教育的,有四分之三的听众举手,年轻人占大多数。可见,北岛的诗和他的诗绪,不仅仅属于那个特殊时代的。

                                               文章出处:《亚洲週刊》21/8/2011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8 - 13
时间:1975年6月21日下午5时15分至6时20分地点:中南海参加人:柬方——柬共中央常委英萨利,柬共中央委员、军需军备大臣明山,柬共中央委员杜姆,柬共中央委员、东部地区副书记彭中方——邓小平翻译:谢月娥、齐宗华记录:王海容、唐闻生(毛主席同布特书记热烈握手)布特书记:向毛主席致敬!毛主席:欢迎你!布特:谢谢!毛主席:Very welcome(非常欢迎)!布特:我们今天能在这里会见伟大领袖毛主席感到非常愉快!(毛主席同英萨利握手)毛主席:(伸出两个手指)第二次见面了!英萨利:祝毛主席长寿!毛主席:(手指柬方人员)Long live you(你们长寿)!(毛主席同明山握手)明山:毛主席是杰出的领袖!(毛主席摆手)(毛主席同杜姆握手)杜姆:向毛主席致敬!(毛主席同彭握手。宾主入座)毛主席:我眼睛不行,腿也不行,讲话也不行。不行了,靠你们!布特:我们很愉快地接受。我们很高兴能会见主席。毛主席:...
2025 - 08 - 13
来源:视频号傅国涌 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 ,哪一些人在中国近代转型中起了关键作用。
2025 - 08 - 13
来源:视频号汪篯,北大第一位殉道者,被陈寅恪逐出师门的教授!
2025 - 08 - 06
来源:灵寒青文2025年7月8日一个女人得有多特别,才会让两个男人,一生都忘不了她?一个是她青春年少时的初恋,即便没能走到一起,却在她去世后坚持扫墓十三年,从不间断;另一个是她的丈夫,在她离世后终身未娶,孤独度日三十年。而这,就是真实发生在王世瑛身上的故事。那么,她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她的人生又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王世瑛新时代女性1899年,王世瑛出生在福州。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许多家庭或许会为降生的是女儿而愁眉不展,但王家不同。王家是福州有名的书香世家,世代官宦,门第赫赫,家中也自有女儿当自强的教育氛围。她的父亲任职教育部,是地方士绅中颇有声望的人物,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女儿更是寄予厚望。得益于此,王世瑛识字早,性子稳,听说读写样样精通,尤以作文为长。11岁那年,王世瑛考入福州女子师范。但王世瑛是同学中的“异数”,她一袭旗袍配以及腰长发,举止大方、性情温婉,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却在笔下锋芒毕...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