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潮汕之光----记世纪老人庄明瑞

日期: 2012-10-10
浏览次数: 1103

  庄明瑞老先生,百年风范不愧世纪老人,一身正气堪称潮汕之光。

  一颗巨星陨落,心悲哉!

  庄明瑞老先生出生1912年,正是中国风雨飘摇、社会大变改之际。

  他出生于广东普宁贫穷农民家庭。受父母亲及乡土文化影响,拥有朴实,善良,勤奋,踏实的品质。从小也对底层百姓的生活、国贫民弱的耻辱与悲痛感同身受,在幼小的心灵早早萌生。20岁读完初中,成为乡里秀才,成为一名小学教师。那时“九一八”事变,国家的灾难也压在他肩头,也触动他的思考。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加入厦门大中学生抗日联合会,加入普宁青年抗日同志会,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抗日,爱国主义在胸中缓缓燃烧,革命信仰却坚定不移。革命的道路漫长,国家复兴的发展也曲折,庄老先生走过他充满坎坷,打击,不屈,辉煌继而正气伸张、笔耕不辍,孜孜不倦的一生。但是不管他身处高官要职,还是打成“右派”“地方主义黑分子”,劳改四年,不管置身险境还是饱受折磨,他都矢志不移,毫不退缩,甚至于在有生之年依旧致力于心中社会主义美好世界的塑造与完善。

  庄老说,“革命队伍就是一个大熔炉,我就是在这个熔炉被炼成的,被塑造就的,故而能在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中得到美好的结果。”他的一首自勉诗云:“体现‘三勤’志要坚,心灵身健两齐全。晚年康达乐诗篇,戒躁柔坚为大局。如仇嫉恶气豪然,勤勤恳恳慰蓝天。(《浣溪沙•自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勤勤恳恳慰蓝天,这是怎样的胸怀与气魄啊!

  庄老的养生有道。清淡饮食和运动是必不可少的,每天读书看报也已经成了庄老的一种嗜好,他说,“无读,心就放不下。无读,何以知天下事,何以解天下情?”无读,心就放不下,怕是读了,心里又多了一层牵挂。

  庄老的诗词造诣极高,晚年积极参加《杏园诗社》活动,读书、看报、写诗、叙文,书法艺术也达一定水平,期颐之还能悬腕写字。

  令人崇敬的是庄老天下为公的情怀,有诗为证,“日出东方满地红,横扫“三山”入海中。缔造巨龙新中国,导向天下为大公。”(《天下为公》)。他知道“家家户户盼清官,更盼清官势如山。可替人民谋幸福,又能立地顶蓝天。”他亦深知“‘礼金’引饵含心意,脉脉柔情蒙尔志。正负是非认不清,‘礼金’废止是明智。”所以,他的一生清正廉洁,绝无半点虚假,解放后他担任过潮汕专员公署公安处副处长、粤柬行政公署公安局副局长、中共汕头市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汕头市副市长、汕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等等。无论顺境逆境,没有半点私心,半点架势,生活简朴,两袖清风。

  他的心中有一把尺子,度量着世间的一切;他的心又似大海,能够包涵世事万物,那是经历过岁月考验的人才能散发出的胸怀与从容啊。八十岁那年,庄老前辈写了一首《自我祝寿》诗,“人生弹指八旬秋,但愿奋蹄莫稍留。一息犹存当自勉,涓涓滴滴汇洪流。”“但愿奋蹄莫稍留”,真是庄老一生的写照啊,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始终的学习成长,始终的积极向上,始终如一表里赤诚的庄明瑞老前辈!

  这位世纪老人远离我们而去,他的音容笑貌,他的赤诚之心,我们依旧铭记着,不舍忘却,不会忘却!

                                              
 林宇南                                       
                                             2012/10/10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8 - 13
时间:1975年6月21日下午5时15分至6时20分地点:中南海参加人:柬方——柬共中央常委英萨利,柬共中央委员、军需军备大臣明山,柬共中央委员杜姆,柬共中央委员、东部地区副书记彭中方——邓小平翻译:谢月娥、齐宗华记录:王海容、唐闻生(毛主席同布特书记热烈握手)布特书记:向毛主席致敬!毛主席:欢迎你!布特:谢谢!毛主席:Very welcome(非常欢迎)!布特:我们今天能在这里会见伟大领袖毛主席感到非常愉快!(毛主席同英萨利握手)毛主席:(伸出两个手指)第二次见面了!英萨利:祝毛主席长寿!毛主席:(手指柬方人员)Long live you(你们长寿)!(毛主席同明山握手)明山:毛主席是杰出的领袖!(毛主席摆手)(毛主席同杜姆握手)杜姆:向毛主席致敬!(毛主席同彭握手。宾主入座)毛主席:我眼睛不行,腿也不行,讲话也不行。不行了,靠你们!布特:我们很愉快地接受。我们很高兴能会见主席。毛主席:...
2025 - 08 - 13
来源:视频号傅国涌 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 ,哪一些人在中国近代转型中起了关键作用。
2025 - 08 - 13
来源:视频号汪篯,北大第一位殉道者,被陈寅恪逐出师门的教授!
2025 - 08 - 06
来源:灵寒青文2025年7月8日一个女人得有多特别,才会让两个男人,一生都忘不了她?一个是她青春年少时的初恋,即便没能走到一起,却在她去世后坚持扫墓十三年,从不间断;另一个是她的丈夫,在她离世后终身未娶,孤独度日三十年。而这,就是真实发生在王世瑛身上的故事。那么,她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她的人生又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王世瑛新时代女性1899年,王世瑛出生在福州。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许多家庭或许会为降生的是女儿而愁眉不展,但王家不同。王家是福州有名的书香世家,世代官宦,门第赫赫,家中也自有女儿当自强的教育氛围。她的父亲任职教育部,是地方士绅中颇有声望的人物,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女儿更是寄予厚望。得益于此,王世瑛识字早,性子稳,听说读写样样精通,尤以作文为长。11岁那年,王世瑛考入福州女子师范。但王世瑛是同学中的“异数”,她一袭旗袍配以及腰长发,举止大方、性情温婉,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却在笔下锋芒毕...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