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日本药神本庶佑抗癌革命

日期: 2019-01-31
浏览次数: 94

来源:《亚洲周刊》2018年10月14日

文/毛峰

       日本京都大学特别教授本庶佑和美国免疫学家艾利森斩获今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两人创立癌症治疗新方法,刺激人体免疫系统攻击病变细胞。本庶佑的研究催生了新型抗癌药「OPDIVO」的诞生,已在多国使用。

       全球热切期盼人类攻克癌症威胁生命的「抗癌药神」出现了,用人体免疫系统新方法抗击癌症也将给更多癌症患者带来新希望。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十月一日宣布,将二零一八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日本京都大学特别教授本庶佑,以表彰其对抗癌症免疫疗法上突破性重大贡献;同时获奖的还有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博士。本庶佑是继前年的大隅良典教授之后,第五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日本教授,也是第二十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

       癌症是目前人类最难攻克的痼疾,每年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目前世界上对癌症的传统治疗方法基本只有三种,并混合使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抗癌药物。这些传统治疗法具有一定效果,但由于难以彻底从遍布全身的细胞中杀灭癌细胞,因此呼唤新方法和「抗癌药神」成为全球期盼的医疗夙愿。

       作为今年的两位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本庶佑和艾利森为癌症治疗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原则,即通过刺激人体免疫系统的固有能力,来攻击肿瘤细胞。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免疫学家克拉斯•卡尔在宣布获奖理由时表示,本庶和艾利森两人的研究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支柱,代表着与过去疗法完全不同的新原则,不再基于打击癌细胞,而是致力于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刹车」,这在抗击癌症上具有划时代的示范性和里程碑意义。

       现年七十六岁的本庶佑一九四二年出生于京都,从京都大学医学部毕业后,于一九七一年赴美,相继在卡耐基研究所和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免疫学。本庶佑回国后,曾任大阪大学医学部教授,并于一九八二年成为京都大学教授,担任医学部部长等职。目前,担任京都大学高等研究院特别教授和副院长。

       一九九二年,作为免疫学研究专家的本庶佑最早在淋巴细胞膜上发现了一种免疫球蛋白受体,当时认为与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关,故命名为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1)。随后本庶在研究中发现了T细胞膜上的PD-1受体,受到刺激时可以抑制T细胞功能,成为防止体内免疫细胞失控的「刹车」。经过进一步深入实验,本庶奇迹般发现了癌细胞会擅自利用这一「刹车」,阻止免疫细胞对自己的攻击。本庶由此大胆设想,如果人为地让PD-1的「刹车」失灵的话,就有可能利用免疫细胞来消灭癌细胞,也即阻击PD-1会解除免疫细胞受到的束缚,使其全力对抗癌细胞。

       新型抗癌药的诞生

       二零零六年,本庶率领的研究团队开始就「抗PD-1疗法」进行临床试验,历经六年于二零一二年首次发表临床试验结果,证明这是不同于传统三大治疗癌症的新方法,也即海内外众多专家都想攻克的难题——癌症免疫疗法。根据本庶的研究成果,二零一四年开发出相关药物。这些重要发现与成果先后发表在不同的国际免疫学期刊上;PD-1阻断疗法曾在二零一三年被《Science》评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

       本庶佑发现了免疫细胞中名为「PD-1」的物质,具有抑制免疫细胞发挥免疫功能的「制动」作用,这催生了新型抗癌药的诞生。他通过与日本小野药品公司和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出名为「OPDIVO(欧狄沃)」的抗癌新药。该药能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并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攻击杀灭癌细胞。这个被称为免疫哨卡抑制剂在二零一四年获得了日本厚生劳动省药物批准,以治疗皮肤癌新药首先在日本投入市场,目前适用治疗范围已扩大至肺癌、肾癌以及胃癌等癌症。作为抗癌新药的「OPDIVO(欧狄沃)」也已经被美国等六十多个国家认可使用,相同原理的抗癌新药研发也在持续。

       今年八十一岁的辻本惠五年前被确诊为晚期肺癌,经过采用抗PD-1疗法和服用「OPDIVO」,现在惊奇地被医生告知其肺癌病灶已经消失。听闻本庶佑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辻本说﹕真的太高兴了,本庶就是挽救生命的「药神」。

       大阪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皮肤科医生种村笃表示,自二零一四年起,首次开始使用依据本庶研究成果开发的新药「OPDIVO」治疗皮肤癌,效果令人惊奇。这确实是在传统治癌三大方法外,开辟了一条更有效的用免疫细胞治疗癌症的新路。据亚洲周刊了解,二十毫克静脉点滴的抗癌新药「OPDIVO」最初在日本销售价格每瓶高达约七十三万日圆(折合约六千四百美元),现在逐步降价到每瓶约十七万日圆。

       安倍晋三致电本庶佑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奖名单公布当晚,亲自致电本庶,对其获奖表达祝贺,安倍说:「您的研究成果给众多癌症患者带来希望与光明。」本庶佑在记者会上对此次能获得诺贝尔奖感到非常荣幸,他同时感谢其研究团队、学生和家人长期以来对其研究工作的支持。本庶表示,研究学者要勇于打破固定思维模式,不受书本等条条框框限制,勇于探求与质疑,去解开一些不可思议的谜底。对科学发展来说,强化基础科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对科学研究者来说,持之以恒是十分重要的。「对我来说最大的奖是PD-1已经治好了很多患者,没有比这更开心的事了。」

       历经三十年的潜心研究,本庶佑在免疫领域获得了国内外多个著名奖项,此次获得诺奖殊荣,也是实至名归。坐落在京都大学医学部红色教学楼一楼的本庶佑教授研究室现有三十多名研究人员与助手,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是还有不少外国留学生,他们分别来自阿曼、印度等国,其中还包括来自中国的一名博士后和一名硕士研究生。满头银发的本庶基本上每周都要与研究室的研究员和留学生开两次会,了解研究情况,温厚地鼓励研究员大胆探索,持之以恒。

      本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抗PD-1疗法」研究还有两大课题:一是提高运用的精准度。目前PD-1对部分患者有效,对部分患者无效,必须弄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这样就可以在治疗前决定要不要使用它。二是目前PD-1适用治疗的癌症种类有限,要继续研究它对其他癌细胞的作用,探寻能否扩大治疗癌症适用范围。

       与本庶佑同时获得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詹姆斯•艾利森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免疫学家,艾利森的贡献在于他发现了T淋巴细胞上CTLA-4受体会阻止T细胞全力攻击入侵者。研究证明,通过阻断CTLA-4的信号通路,大大增强了T细胞针对肿瘤的攻击力。以艾利森的发现为奠基,二零一一年基于CTLA-4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已被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黑色素瘤。

       抗癌药神带来福音

       本庶佑与艾利森创立癌症治疗新方法,开辟了人类攻克癌症的新路标、新道路,「抗癌药神」的出现也为全球更好地治愈癌症带来了福音。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6 - 26
来源:视频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025 - 06 - 26
来源:凤凰新闻2025年5月30日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这次会议对“立三路线”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在米夫的支持下,王明取得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全党的统治由此开始,一个月后,一个人从苏联归来,他叫张闻天,谁也不会想到,这位31岁的年轻人会在四年后成为我党的最高领导人。1931年上半年的上海处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之下,顾顺章和向忠发相继被捕叛变,我党遭受重大损失,在这种背景下,共产国际指示我党在上海组建临时中央政治局,临时中央政治局成员为博古、张闻天、卢福坦、李竹声、陈云与康生,其中,博古、张闻天、卢福坦为常委,博古负总责。就这样,回国才只半年的张闻天成为我党仅次于博古的第二号人物。1933年初,张闻天随中央机关从上海转移至中央苏区,并在随后召开的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与中央书记处书记,这里的中央书记处书记相当于原来的中央...
2025 - 06 - 26
来源:2025年6月26日四人帮在文革期间令人闻风丧胆,连老一辈领导都要让他们三分,他们斗倒了一批又一批老干部,但是仍然有与四人帮做斗争的勇士。1974年10月26日,年仅25岁的长春第一光学仪器厂青年工人史云峰开始了他人生中的一个大胆的举动:向吉林省内的14个省市党政机关单位寄出了25份传单,传单内容主要是“必须给刘少奇同志恢复名誉”、“我们信任周恩来同志”“江青还我八亿人口的文艺生活”,等等,矛头直指当时的“四人帮”两天后的10月28日,史云峰又在长春市胜利公园门前的交通岗楼上贴出标语:“广大干部、党员、工人怀念刘主席!所谓'文化大革命’是极左路线大泛滥!”等等。史云峰向吉林省内党政机关寄送传单、张贴标语一事,因与当时极左的政治气候相左,立即引起当地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于是,有关此事的报告迅即层层上报,一直报到北京最高层。据史料记载,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王洪文迅速在上报材料上批...
2025 - 06 - 24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6月23日1967年的6月20日深夜,李立三在监狱里给毛主席写信。至此,他仍旧坚信毛主席是了解、信任他的,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同时从湖南老家出来投身革命的,更因为早在1921年底的时候,当他从远隔万里的法国勤工俭学回到湖南,还未来得及回家见父母和亲人们,第一时间就立即跟着毛主席前往湖南安源考察。由此可见,他与毛主席之间的革命情谊与绝对信任。1929年时,在李立三主持中央工作期间,他与周代表党中央,再三明确表示支持毛主席在红四军之中的政治核心领导地位,因此奠定了“古田会议”的风向与基础。至于他后来因“立三路线”的错误而离开领导岗位远赴苏联,其实这十几年留苏历史在政治上的情况,亦是早有清白结论。然而到了“文革运动”的时候,那些“牛鬼蛇神”的造反派却仍旧没有放过他。1967年的6月21日时,很多单位联合起来召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批斗李立三大会。李立三被押到批斗场的时候,整个人早...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