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北大数学天才沦落到在美国刷碗,也不愿回国,58岁终破解世界难题

日期: 2020-08-21
浏览次数: 14

来源:《央视新闻》20200813

前言

在北大数学系,这个天资聪颖的数学天才,如鱼得水,俨然成为了78级最强的存在。从1978年到1985年,他用了7年时间先后取得了学士、硕士学位,对此潘成彪教授都称赞不已,甚至就在他硕士毕业后还留校任职了一个学期。

最终,在北大校长丁石孙的推荐下,张益唐被公派留学至美国普渡大学,师从台湾导师莫宗坚。

似乎张益唐的求学之路,会是一路坦途,学成归国也会是指日可待。但这看似顺风顺水的求学之旅却让张益唐苦不堪言。甚至最后,更是让他这样一个数学天才,沦落到在美国刷碗、当起了会计,只能勉强度日,如此长达近三十年。

这其中又发生了什么?如今的张益唐又怎样了呢?

北大数学天才沦落到在美国刷碗,也不愿回国,58岁终破解世界难题 

张益唐,从北大天才到沦落为洗碗工

张益唐,生于1955年。父母都是从事通信行业的科研人员,虽然当时的教育基础落后,但生长在这样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家庭之中,对张益唐而言,无疑为他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张益唐很小便表现出了极强的数学天赋。作为一个基础学科,数学领域的成就取得,无疑需要传奇般的天分以及发自内心的热爱。而这一点,张益唐显然都已经具备了,在9岁时他便了解了费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为此还搜罗了众多的书籍。但因当时环境,张益唐并无法深入研究。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之中,他也度过了自己的本应该的中学时代,17岁时,更是被安排在北京制锁厂当了工人。

好在,高考终于恢复,才让他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于是,就有了他考入北大数学系,成长为北大的硕士,然后留学美国普渡的机会。

 北大数学天才沦落到在美国刷碗,也不愿回国,58岁终破解世界难题

但是,或许是如老子所说的那般“福祸相依”。一方面,在导师莫宗坚的教导下,张益唐的数学水平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就在张益唐提交论文时,导师莫宗坚却成为了他毕业的阻碍。

莫宗坚,是雅克比猜想方面的专家,对雅克比猜想研究数年。而张益唐在师从莫宗坚之后,便依据莫宗坚的引理书写了他的博士论文—证明雅克比猜想。这样的一篇论文,一经问世引起的反响可想而知,在经过媒体的报道后,众多数学家对张益唐证明的部分进行了肯定的认证,但对于张益唐导师莫宗坚的引理却纷纷指出是错误的。

这样的结果,自然让身为导师的莫宗坚很是丢脸。最终,他不仅不承认自己的引理错误,还让张益唐未能按时博士毕业。原本普渡大学的博士3年就可以毕业,但是在莫宗坚的阻挠下,张益唐却迟迟不能毕业。

 北大数学天才沦落到在美国刷碗,也不愿回国,58岁终破解世界难题

而普渡大学还规定,如果博士时间超过7年,就不能毕业。如此之下,张益唐的博士生涯生生的被拖沓到了第7年,幸好还是普渡大学校方实在不忍才组织其他教授进行评审,让张益唐拿到了博士学位。

此时的张益唐已经37岁,但是即便拿到了博士学位,前路对于张益唐而言也是步履维艰,因为莫宗坚始终拒绝给他写推荐信。或许在我们看来这不过是一封推荐信而已,真的那么重要吗?答案确实重要,在美国如果到时不给推荐信,往往意味着这个学生无论是人品上还是学术上都存在严重的问题。

也正是在没有推荐信以及莫宗坚的影响之下,身在美国的张益唐甚至连一份专业相关的工作都找不到,无奈之下为了生计,他只能沦落到在餐厅打工洗碗,干会计。

 北大数学天才沦落到在美国刷碗,也不愿回国,58岁终破解世界难题

直到1999年,在北大的学弟听闻了张益唐的窘境,在他的引荐下张益唐才在新罕布什尔大学找了个最低级别的临时教师的职位。但对于,沉迷于数学的张益唐而言,这已经足够。也有很多人会问,张益唐为何不选择回国呢?其实,这既有我国数学领域落后的现实,又有张益唐的好强之心的因素。

在新罕布什尔大学,虽然职位较低,也直到2005年他才成为讲师,但对于张益唐而言,能够有安静的的学术研究氛围,有一办公室便已经足矣。

但当年的那个北大数学天才,就真的甘于平凡了吗?并没有,在闲暇之余,他从未停止思考。转机出现在2012年7月3日,这一天他在辅导完朋友的孩子微积分后,照例与往常一般在散步。但脑间却瞬间有了灵感,随后他完成了《素数间的有界距离》的撰写,这一年他58岁。

在将这篇论文投到《数学年刊》之后,他自信的给妻子打电话让他留意最近的媒体报道。“你会在那上面看到我的名字”,而事实是,这篇论文在著名数学家亨里克·伊万尼茨审稿后,仅仅三周便过审了。

一举成名?或许并不恰当,但却足以表达2013年数学界中的张益唐。随后,从数论奖、成就奖,再到麦克阿瑟天才奖、杰出科学家奖,他尽收囊中。

在2018年8月10日,张益唐教授还担任了山东大学潘承洞数学研究所所长以及兼职讲席教授。

 北大数学天才沦落到在美国刷碗,也不愿回国,58岁终破解世界难题

小结

从北京大学的数学系天才到沦为洗碗工,再到再度逆袭,张益唐为何能够成功?除了传奇般的天分,更是发自内心对数学的热爱,更是自己身居陋室、身处窘境时的专注、坚持。

孔子在评价颜回时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而张益唐用三十多年的困苦生活经历,证明他亦是贤人。这一点也值得我们任何人学习。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5 - 12
来源:视频号民国最低调的传奇人物——林森。为抗日战争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2025 - 05 - 09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5月7日1959年的庐山会议,其实分作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两部分。前者开完,后者也立马召开了,中间一天也没有间隔。前面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叶剑英是不准备参加的,当时他在南京开合成军队战斗条令的相关会议。7月底,政治局扩大会议将要结束时,叶剑英收到中办厅通知,与刘伯承一起从北京来到庐山。跟他们一块后上山的还有徐向前、101等人,主要是为参加八届八中全会而来的。7月30日,叶剑英受毛主席的委托,与聂荣臻一块到彭德怀住处,劝彭做检讨,扭转其思想。叶剑英跟彭德怀是老战友,不过两人性格迥异,长期负责的革命工作也有巨大差异。鲜有人知道,一年前彭德怀主导的“反教条主义”运动,主持全军训总工作的叶剑英,跟刘伯承一块遭到猛烈批判。关于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的“万言书”抨击,叶剑英于59年年初赴广东、海南,对两省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进行了一番亲身考察。从他考察时作的几首诗来看,心情...
2025 - 05 - 09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5月8日大会背景:时代转折的十字路口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正站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在政治领域,“文化大革命” 刚结束不久,其留下的创伤亟待愈合,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秩序急需重建,干部群众渴望拨乱反正,从混乱的政治漩涡中挣脱出来,迈向稳定发展的正轨。在这复杂局势下,华国锋同志作为当时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其领导岗位的去留,成为关乎中国未来走向的核心议题,也引发党内诸多思考与讨论。会议开场:凝重氛围下的关键议题1980 年的那场关于华国锋去留的关键会议现场,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压抑。长条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党和国家的核心领导人物,他们神色各异,有的眉头紧锁,有的目光深沉,都深知这场会议对于党、国家和民族未来走向的重大意义。华国锋同志坐在会议桌一端,他面容疲惫却透着几分坚毅,双手交叠在桌上,静静等待着会议开场。此前,他出于对局势的洞察和对党与国家发展的考量,已向组织...
2025 - 05 - 09
来源:《凤凰新闻》2025年5月8日1945年,彭德怀的侄子彭启超参军时,刚正的彭德怀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叛变了革命,我就毙了你。”这是因为1921年,彭德怀在湘军做班长的时候,战友郭德全不幸病故,郭德全的幼子郭炳生被彭德怀接到部队,视若子侄,用心培养,没想到郭炳生在红三军团二师担任师长的时候,叛变了革命,投靠了敌人。这件事对彭德怀刺激很大,所以他对自己的侄子说了这一番话。1962年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之后,彭启超突然冲进了彭德怀居住的吴家花园,悲愤地说:“伯伯,我清楚记得您在延安对我说的那句话,要我永远忠于革命,如果我叛变了革命,您就毙了我,您要是背叛了我也可以毙了您。今天,您里通外国,我该怎么办?”这是最为敬重自己的侄儿,彭德怀面对来势汹汹的质问,浑身发抖,却不知道怎么回答。彭德怀的心在滴血,他心中反反复复只有一句话:“我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我不能把里通外国的罪名带进棺材里...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