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辛弃疾临终前,写下最高明的词,说出最深的哲理,读后如醍醐灌顶

日期: 2021-11-17
浏览次数: 16

来源:凤凰新闻20211115

辛弃疾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六百多首词,这些词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可是,他人生中最后一首词,究竟是什么呢?又说了些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呢?

辛弃疾临终前,写下最高明的词,说出最深的哲理,读后如醍醐灌顶

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

贤愚相去,算其间能几。差以毫厘缪千里,细思量义利,舜跖之分,孳孳者,等是鸡鸣而起。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一晌聚飞蚊,其响如雷。深自觉,昨非今是。羡安乐窝中泰和汤,更剧饮,无过半醺而已。

这首词写于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八月,是辛弃疾人生中最后一首词。开篇讲贤人和愚者之间,看似差别并不大,但实际上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要想精确地辨别其中的差别,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舜和盗跖,都是早早就起来的,但是舜起来是为了百姓苍生,盗跖早早起来却只是为了自己,为了做损人利己的事。

辛弃疾临终前,写下最高明的词,说出最深的哲理,读后如醍醐灌顶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用了《礼记·表记》中“故君子之接淡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的典故。虽然小人最初在一起的时候,看似非常亲密,但其实他们都是各怀鬼胎,都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将来总有一天会反复无常。其实,辛弃疾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揭露南宋王朝中朋比为奸,作威作福,却又往往会朝亲夕疏,反复无常的那些小人之交的丑恶本质。

辛弃疾的一生,就吃了这方面的亏,他总是一片赤诚之心待人,却往往因此被排挤,被贬斥,以至于一生中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直到人生中的最后时刻,辛弃疾才悲愤地将心中的怨尤,通过这首词,酣畅淋漓地说了出来。

辛弃疾临终前,写下最高明的词,说出最深的哲理,读后如醍醐灌顶

“一晌聚飞蚊,其响如雷,深自觉,昨非今是”,用了《汉书·中山靖王传》中“夫众煦飘山,聚蚊如雷”的典故,表达出自己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申辩不明而与小人同路的懊悔心情。

“羡安乐窝中泰和汤,更剧饮,无过半醺而已”,此时的辛弃疾,重病缠身,但他可能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命不久矣,依然希望能用借酒消愁的方式,来排遣胸中块垒。

“泰和汤”,用了邵雍《无名公传》中的典故,“性喜饮酒,尝命之曰泰和汤,所饮不多,微醺而罢。”

作为辛弃疾一生中的最后一首词,他道尽了自己曾经经历的坎坷悲凉,也为后人讲述了一个分辨君子和小人的办法,同时也在提醒世人,千万不要一时糊涂,和小人为友,以至于将来悔之不及。

同年九月,辛弃疾与世长辞。他人生中最后一首词,成了千古绝唱。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5 - 09
来源:《凤凰新闻》2025年5月8日1945年,彭德怀的侄子彭启超参军时,刚正的彭德怀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叛变了革命,我就毙了你。”这是因为1921年,彭德怀在湘军做班长的时候,战友郭德全不幸病故,郭德全的幼子郭炳生被彭德怀接到部队,视若子侄,用心培养,没想到郭炳生在红三军团二师担任师长的时候,叛变了革命,投靠了敌人。这件事对彭德怀刺激很大,所以他对自己的侄子说了这一番话。1962年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之后,彭启超突然冲进了彭德怀居住的吴家花园,悲愤地说:“伯伯,我清楚记得您在延安对我说的那句话,要我永远忠于革命,如果我叛变了革命,您就毙了我,您要是背叛了我也可以毙了您。今天,您里通外国,我该怎么办?”这是最为敬重自己的侄儿,彭德怀面对来势汹汹的质问,浑身发抖,却不知道怎么回答。彭德怀的心在滴血,他心中反反复复只有一句话:“我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我不能把里通外国的罪名带进棺材里...
2025 - 05 - 08
来源:视频号 2025年5月7日一位不该被遗忘的大师
2025 - 05 - 06
来源:视频号这个人是中国最著名的偏科生
2025 - 04 - 30
来源:视频号延安坠马、非洲摔倒:总理右臂的两次至暗时刻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