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1976年周总理去世,张玉凤问了毛主席一个问题,让她十分后悔

日期: 2025-06-03
浏览次数: 4

来源:人民网-文史频道 2025年5月27日

文章摘自《毛泽东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金冲及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一九七六年,是毛泽东度过的最后一年。

元旦当天,全国各大报刊都在头版刊载了他十年前写的两首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标题下方,印着笔迹颤抖的“毛泽东”签名。①

同时发表的经过毛泽东圈阅的“两报一刊”元旦社论写道:发表这两首词“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怎样看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当前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集中反映”。社论还公布了毛泽东不久前批评“三项指示为纲”时所讲的一段话:“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②

在这前一天,上年岁末,毛泽东在书房里会见两位美国客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尼克松·艾森豪威尔和女婿戴维·艾森豪威尔。交谈中,讲到毛泽东将发表的两首词。毛泽东说,“老的。”“有一首是批评赫鲁晓夫的”。使两位客人感到出乎预料的是,毛泽东谈话的主题仍是“斗争”。他说:“我们这里有阶级斗争,CLASSSTRUGGLE(阶级斗争)!在人民内部也有斗争。共产党内部也有斗争。”他以不容质疑的口吻宣告:“不斗争就不能进步。”“八亿人口,不斗行吗?!③”朱莉、戴维注意到,他们面前的毛泽东尽管已被疾病折磨得精疲力尽,“斗争”的话题却使他又“像青年人那样兴奋起来”,“他的头脑甚至比中国的年轻一辈更充满活力,更渴望斗争”。眼前的事实使这对年轻的夫妇不由得感叹:“不论历史如何下结论,毛的一生肯定将成为人类意志力量的突出证明。”④

进入新的一年,毛泽东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吃药吃饭都需要靠人喂,每天只能吃一、二两饭,行走更是困难。这种状况,人们一般都不知道。

就在这个时候,备受人们尊敬的周恩来,于一月八日在北京病逝。九日凌晨,新华社向国内外播发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讣告》,以及毛泽东为首的一0七人治丧委员会名单。

噩耗传来,神州大地笼罩在极度悲伤的气氛里。目击这种情形的外国记者的报道说: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消息公布后,街上“差不多每个人的脸上都很沉重”,列车中“军人们捶胸痛哭”,机关、公寓、学校里人们在默默地流泪,“到处有人哽咽”。⑤

这以前,毛泽东已连续接到有关治疗和抢救周恩来的报告,对病情已无法控制和挽救,有着一定的思想准备。他在病榻上默默地读着这些报告,没有讲一句话。八日上午,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向几乎通宵未眠的毛泽东报告了周恩来逝世的消息。他听后沉默很久,微微点头表示知道了。下午,中央政治局送来《讣告》清样,工作人员流着泪为毛泽东读《讣告》:“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于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九时五十七分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八岁。”毛泽东听着听着,紧锁起眉头,慢慢地闭上眼睛。工作人员看到,不一会儿,从他闭着的眼里渐渐溢出两行泪水,而他仍一言未发。

毛泽东、周恩来之间半个多世纪不同寻常的传奇般的关系,自然地使人们十分希望毛泽东能够亲自出席周恩来的追悼大会。但是,人们期望的事实最终没有发生。这是为什么?

张玉凤回忆当时的情况:

“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也是令人担心。他讲话困难,只能从喉咙内发出一些含混不清的声音字句。由于长时间在他身边工作,我还能听懂主席的话。每当主席同其他领导同志谈话时,我就得在场,学说一遍。但到了他讲话、发音极不清楚时,我只能从他的口形和表情来揣摸,获得他点头认可。当主席的语言障碍到了最严重的地步时,他老人家只好用笔写出他的所思所想了。后来,主席的行动已经很困难,两条腿不能走路。”

“中央拟好了有关周总理追悼会的规格、参加追悼会的政治局及党、政、军负责人的人数和悼词,一并送主席审阅。中央考虑到主席病重,便没有安排毛主席参加有关周总理逝世后的一切活动。毛主席审阅这个报告时,我一直守候在侧。不知道为什么在我这个普通人的心里,一直存有一线希望:或许会有四年前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那样的突然决定,主席也能去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一句憋在心里许久的话,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冒昧地问主席:‘去参加总理的追悼会吗?’一直处于伤感中的主席,这时,一只手举着还没来得及放下的文件,另一只手拍拍略微翘起的腿,痛苦而又吃力地对我说:‘我也走不动了。’听到这里,再看看眼前病榻上痛苦万状的毛主席,我无法抑制自己的泪水……我后悔真不该这样问已经无力行动的毛主席。”⑥

从一月十日起,中外各界人士开始以各种方式沉痛吊唁周恩来。十一日下午,周恩来的遗体送往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首都百万群众自发地聚集在天安门东、西长安街两侧,在严寒中挥泪送别周恩来的灵车,场面极为悲壮感人。

1976年周总理去世,张玉凤问了毛主席一个问题,让她十分后悔

重病中的毛泽东一直关注着周恩来的悼念活动。十四日下午,工作人员向他念中央送审的周恩来追悼大会上的悼词稿。这篇将由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宣读的悼词近三千字,详细回顾了周恩来几十年的革命生涯,高度评价他的历史贡献,字里行间充满着感情。听悼词时,毛泽东再也不能控制自己,失声痛哭。这在毛泽东是极少见的。此后,毛泽东的情绪一直很低沉,不愿讲话。他不顾医生的劝阻,借助刚治好的一只眼睛,不停地、无休止地阅读书籍和文件。张玉凤回忆:“由于他的身体过于虚弱,两只手颤抖,已经没有举起文件的力量了。为了满足老人家那艰难的阅读需要,我们在场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帮他举着书或文件。⑦”看得出来,他是在用这个办法来摆脱内心的痛楚。

周恩来去世后,国内外舆论密切关注的一个重大话题,是由谁来接替中国总理的职务。本来,早已主持国务院工作并排名第一副总理的邓小平理应是最适当的人选;但是,“反击右倾翻案风”已持续两个月,使这种选择很难成为可能。如果按副总理排名的次序,下一个是张春桥。江青一伙也渴望张春桥能取得这个职位。这是一个牵动全局的关键问题。

作为最终决策者的毛泽东正在郑重地考虑这件事。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以来,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中央政治局继续开会,听取邓小平的检讨。在这期间,邓仍暂时留在原来的岗位上,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许多重要事务(包括周恩来的治丧工作等)还是由邓小平具体负责。同时,毛泽东还多次阻止江青等插手党政业务工作。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二日,他建议印发邓小平的两次书面检查,并指示将这件事“暂时限制在政治局范围”。⑧十五日,邓小平仍出席周恩来追悼大会并且由他来致悼词,成为他这时很引人注目的一次公开露面。

一月二十日政治局会议后,邓小平致信毛泽东,再次提请“解除我担负的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责任”。⑨他十分清楚,在目前情况下,自己的处境已日益困难。第二天上午,毛泽东在听取毛远新关于政治局会议情况汇报时表示:邓小平还是人民内部问题,引导得好,可以不走到对抗方面去。又说:“小平工作问题以后再议。我意可以减少工作,但不脱离工作,即不应一棍子打死。”⑩此后,邓不再主持中央的工作。

①1976年1月1日《人民日报》。

②《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1976年元旦社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③毛泽东会见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尼克松·艾森豪威尔和女婿戴维·艾森豪威尔谈话记录,1975年12月31日。

④[美]朱莉·尼克松·艾森豪威尔:《毛主席说“再见”》。见美国《妇女家庭》杂志。

⑤《震撼世界的20天――外国记者笔下的周恩来逝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2月版,第1-13页。

⑥张玉凤:《毛泽东、周恩来晚年二三事》。见《炎黄子孙》1989年第1期。

⑦张玉凤:《毛泽东、周恩来晚年二三事》。见《炎黄子孙》1989年第1期。

⑧毛泽东对七机部舒龙山来信的批语,手稿,1976年1月12日。

⑨邓小平给毛泽东的信,手稿,1976年1月20日。

⑩毛泽东同毛远新谈话记录,1976年1月21日。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6 - 26
来源:视频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025 - 06 - 26
来源:凤凰新闻2025年5月30日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这次会议对“立三路线”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在米夫的支持下,王明取得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全党的统治由此开始,一个月后,一个人从苏联归来,他叫张闻天,谁也不会想到,这位31岁的年轻人会在四年后成为我党的最高领导人。1931年上半年的上海处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之下,顾顺章和向忠发相继被捕叛变,我党遭受重大损失,在这种背景下,共产国际指示我党在上海组建临时中央政治局,临时中央政治局成员为博古、张闻天、卢福坦、李竹声、陈云与康生,其中,博古、张闻天、卢福坦为常委,博古负总责。就这样,回国才只半年的张闻天成为我党仅次于博古的第二号人物。1933年初,张闻天随中央机关从上海转移至中央苏区,并在随后召开的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与中央书记处书记,这里的中央书记处书记相当于原来的中央...
2025 - 06 - 26
来源:2025年6月26日四人帮在文革期间令人闻风丧胆,连老一辈领导都要让他们三分,他们斗倒了一批又一批老干部,但是仍然有与四人帮做斗争的勇士。1974年10月26日,年仅25岁的长春第一光学仪器厂青年工人史云峰开始了他人生中的一个大胆的举动:向吉林省内的14个省市党政机关单位寄出了25份传单,传单内容主要是“必须给刘少奇同志恢复名誉”、“我们信任周恩来同志”“江青还我八亿人口的文艺生活”,等等,矛头直指当时的“四人帮”两天后的10月28日,史云峰又在长春市胜利公园门前的交通岗楼上贴出标语:“广大干部、党员、工人怀念刘主席!所谓'文化大革命’是极左路线大泛滥!”等等。史云峰向吉林省内党政机关寄送传单、张贴标语一事,因与当时极左的政治气候相左,立即引起当地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于是,有关此事的报告迅即层层上报,一直报到北京最高层。据史料记载,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王洪文迅速在上报材料上批...
2025 - 06 - 24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6月23日1967年的6月20日深夜,李立三在监狱里给毛主席写信。至此,他仍旧坚信毛主席是了解、信任他的,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同时从湖南老家出来投身革命的,更因为早在1921年底的时候,当他从远隔万里的法国勤工俭学回到湖南,还未来得及回家见父母和亲人们,第一时间就立即跟着毛主席前往湖南安源考察。由此可见,他与毛主席之间的革命情谊与绝对信任。1929年时,在李立三主持中央工作期间,他与周代表党中央,再三明确表示支持毛主席在红四军之中的政治核心领导地位,因此奠定了“古田会议”的风向与基础。至于他后来因“立三路线”的错误而离开领导岗位远赴苏联,其实这十几年留苏历史在政治上的情况,亦是早有清白结论。然而到了“文革运动”的时候,那些“牛鬼蛇神”的造反派却仍旧没有放过他。1967年的6月21日时,很多单位联合起来召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批斗李立三大会。李立三被押到批斗场的时候,整个人早...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