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77年31岁女青年被竹签穿舌枪毙,还连累600多人,她犯了什么罪?

日期: 2023-03-10
浏览次数: 12

来源:《今日头条》2023/3/8 作者:酉戌

我只是像一只杜鹃似地啼出血来,又有何用?我向冰冷的铁墙咳一声,还能得到一声回音,而向活人呼喊千万遍,恰似呼唤一个死人!——李九莲绝命书。

1977年12月14日,上午9点,赣州体育场人山人海,足足达到3万之众,如此多的人聚集,不是因为有盛大的体育赛事,而是有一场公审宣判大会。

很快,一排带着手铐脚镣的人被带了上来,现场的气氛被调动起来,但却没有达到高潮,原因很简单,他们只是“陪绑”,真正的主角还没有登场。

在群众们的热烈期盼下,终于五花大绑的主角李九莲被押了上来,台上的领导开始念“判决书”,念完之后,给她胸前带上牌子,背后又插了一块牌子,押上囚车游街示众。

77年31岁女青年被竹签穿舌枪毙,还连累600多人,她犯了什么罪?

游完街后,李九莲被带到赣州西郊一块丘陵地的红松林中,执行枪决。

整个过程中,李九莲没说一句话,没呼喊一声,是她自知罪孽深重,无话可说吗?不,不,不,只因为有人用一根锋利的竹签,把她的下颚和嘴巴穿刺到了一起,不允许她在死前再说一句话。

这位李九莲究竟做了什么?为什么审判她的人会如此害怕她开口呢?如果按现代人的思维来看,她没有任何错,只是她觉悟的太早了。

当所有人疯狂的时候,少数清醒的人就会被当成是疯子,李九莲就是这样一位清醒者。

李九莲,祖籍江西丰城,出身于江西赣州,父亲是一位老党员,早在大革命时期,他就是工人赤卫队队员,母亲是普通妇女,略识字。

李九莲姊妹11年,但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他们死的死送人的送人,等到新中国成立,留在父母身边的,仅剩下3个,李九莲就是其中之一。

李九莲排行第九,是1946年出生,出生没多久,就患上重病休克,她的父母以为她死了,装进篮子里就扔了出去,幸运的是这时候李九莲醒了,啼哭声惊动了还未走远的父母,又把她带回了家。

因为家贫,在李九莲3岁的时候,被父亲送给别人家当童养媳,1年之后,赣州解放,父亲才把她背回家。

全国解放后,李九莲的父亲进入赣州通用机械厂当工人,他们一家的生活渐渐好转。

虽是女孩,但作为根正苗红的红二代,李九莲被送进学校读书,只是因为体弱多病,上小学期间,她休了一年学。

77年31岁女青年被竹签穿舌枪毙,还连累600多人,她犯了什么罪?

1960年,李九莲进入赣州市第六中学读初中,学习刻苦,头脑出众的她,很快便在一众学生中脱颖而出,初二的时候便加入了共青团,并且担任团干。

1963年,李九莲考上高中,并且进入赣州市第三中学读书,此时的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想觉悟,先后担任团委宣传部长、学生会学生部长等职。

很快,时间来到1966年,中国进入一个特殊的时代,不可避免的,还在读高中的李九莲,也卷入这场洪流之中,而且,她还是学校的排头兵。

因为敢打敢拼,1966年8月,李九莲成为赣州“八一战斗队”的三头之一,担任组织委员。

1966年10月,李九莲参加赣州“卫东彪”团,并且成为唯一的女生副团长,也是这个月,李九莲奔赴北京,在天安门接受检阅。

首都之行,让李九莲备受鼓舞,也让她的斗争热情高涨,此后,她多次组织、参加斗争、绝食、静坐等行动。

1967年6月底,李九莲参与了发生在赣州的,全国最早、规模最大的武斗,在这场斗争中,168人丧生,事后,李九莲带队负责埋葬尸体,现场的惨烈,吓得李九莲脸色苍白,但她却因表现出色,于1967年秋,被提名为省革委会候选人。

1968年2月,李九莲被分配到赣州冶金机械厂当学徒,进入工厂的她,依旧把斗争作为第一要旨,还加入了厂民兵团。

此时的李九莲,可谓是六亲不认,他的父亲因为与黄埔军校一位将军同名同姓遭难,经常跪在李九莲面前,让她帮着代写认罪书,但铁面无私的李九莲却屡次拒绝。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九莲的思想却渐渐发生了变化,因为她看到的,与自己预期的似乎不一样。

她之所以在斗争中奋勇向前,目的是希望国家越变越好,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她看到的是生产衰退,人民困苦,艺术凋零,青年们彷徨颓废,她看到的是有人为达目的,私设公堂和牢房,她看到的是许多人一夜之间无辜被打倒,成了残废,甚至丢了命……

这一切,都深深的刺激着李九莲,让她不由自主的反思自己之前的行为到底对不对。

人啊,就怕反思,一反思,就会发现之前自己的行为有多么愚蠢,于是,李九莲觉醒了,可是,在那个年代,她又不敢把自己发现的问题跟别人说,于是就专门找了一个笔记本,写了30多篇日记,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和反思后的结论记录了下来。

77年31岁女青年被竹签穿舌枪毙,还连累600多人,她犯了什么罪?

在她的日记中,不乏一些真知灼见,比如,黄昏的太阳并不伟大,也不温暖;比如,“刘”的某些观点,是符合客观实际,符合马列主义的;比如,“林”越来越像个奸臣。

想明白一切后,李九莲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在1969年2月2日,她提笔写了封信,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告诉了远在福州部队当兵的恋人曾昭银。

除了这些,她还告诉了男友自己接下来的打算,那就是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去追求那种不仅满足一己之私,而且还能保证全人类幸福和完美的理想。

她还告诉男友,为了这个理想,她很可能走向反面,甚至成为罪犯。

信的最末,她告诉男友,这封信一定要保密,她还留了个心眼,没有署上自己的名字,而是“你明白的人”!

就是这封信,为李九莲之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因为她低估了人性的恶。

李九莲的男友曾昭银,曾是大中学校的“副司令”,也是那个年代的排头兵。

当看到这封信后,曾昭银是吃惊不已,立即就把信交给了自己上级,这么做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害怕李九莲牵连他,第二是希望借此事立功,以达到自己提干的目的!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曾昭银没料到,自己这一举动,不仅没达到目的,反而受了李九莲的牵连,被勒令提前退伍,灰溜溜回了家。

1969年4月30日,李九莲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恋人,再次跟曾昭银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确定给自己写信的就是李九莲后,曾昭银转头就把她告到了军管小组保卫部,第二天,李九莲就被抓了。

被心爱的人出卖,李九莲的心有多痛可想而知,然而,“事情败露”的李九莲,并未因此屈服,反而开始了自己的斗争。

在为她举办的“个人学习班”上,李九莲坦然陈述着自己的想法,并且把自己写给曾昭银信件的底稿以及日记本都交了上去。

也是因此,李九莲开始了自己的牢狱生涯。

狱中的生活艰难困苦,但李九莲从不屈服,甚至还写诗讽刺时事。

1971年,“九一三”事件爆发,事实证明,李九莲说的没错,这时候,应该放了李九莲,然而并没有,直到1972年7月,李九莲才走出囚笼,被安排到兴国县工作,在钨矿挑矿砂,每个月16块钱的工资。

国县,李九莲遭遇了许多不公,不能参加工会,学校却英语老师,也不让她去,甚至要嫁一个光棍汉,还被人家嫌弃,这老光棍大言不惭的说:“宁可讨一个破鞋,也不要一个被处理过的黄花闺女!”。

这些遭遇,让李九莲愤愤不平,于是,她决定返回赣州,为自己讨一个公道,但可惜却了无音讯。

无奈之下,李九莲联合了一些学生,以张贴“大字”的方式,为自己伸冤,这一举动,引起了数以万计的群众的关注,他们都很同情李九莲,甚至还组成了“李九莲调查会”,展开声势浩大的宣传,甚至据理力争。

结果……1974年4月,李九莲再次被捕,被押回了兴国县。

这一举动,彻底点燃了“李调会”的怒火,冲到关押李九莲的地方,要求释放李九莲。

紧接着,李九莲又被押回赣州,并于1975年,判处李九莲有期徒刑15年。

无罪却被关押,李九莲的执拗脾气发作了,她拒绝在《判决书》上签字,并且提出了更多清醒的观点,可惜的是,那些人根本听不进去她的话,甚至还说她在“放毒”。

判刑后,李九莲被下放到鄱阳湖附近的农场劳动,气愤不过的李九莲就以绝食抗议,并且一口气绝食了73天,只是,每当她垂死的时候,总有人强行给她用鼻饲喂牛奶、米汤,这才挺了过来。

转眼时间来到1977年,3年的牢狱,依旧没有让李九莲屈服,为了自己的理想,她始终坚持说真话,也是因此,惹怒了农场领导,农场领导又告了她一状,这也把李九莲推到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地步。

此事上报省委后,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讨论,不少人认为,李九莲最不至此,她只是某些看法有失偏颇,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有所反复,应该予以理解宽容。

可惜的是,这些为李九莲仗义执言的人并未占据上风,最终,省委还是决定对李九莲执行死刑。

当得知自己被判死刑,李九莲表现的很平静,她既不签字,也不上诉,而是静静的在纸上写下了一首诗《真理的花环》:

“谁准备用真理的花环包裹自己,同时也得准备用粪土包裹自己纯洁的灵魂,我向冰冷的铁墙咳一声,还能听到一声回音,而向活人呼唤千万遍,恰似呼唤一个死人!”。

从这首诗也可看出,当时的李九莲,绝望到了何种地步。

紧接着,便发生了文章开头,李九莲被竹签穿舌,押着审判、游街、枪毙的事情。

死时,李九莲才31岁。

在李九莲死后,她的亲属们不敢给她收尸,只能暴尸荒野,甚至还因此出了不忍言之事。

而李九莲之死,也没有让这件事平息,因为还有许多“李调会”的人和为她说话的人,这些人也得“追究”。

于是许多人遭了秧,就连当时的赣州市长、《赣州日报》总编辑都未能幸免,600多人受到不同的处罚。

其中最惨的,就要数一位名叫钟海源的小学老师了。

她与李九莲素不相识,但听说了她的事情后,深受感染,直言李九莲是所有女性的骄傲,并且带着自己2岁的女儿,为李九莲四处奔走。

被抓后,有人念在她是个女人,又带着孩子,想轻轻放过,但钟海源始终坚持李九莲无罪,即便是进了狱中,还在替李九莲申辩,就算小腿骨被打断,依旧坚信自己的真理,宁死不改口。

在李九莲被枪毙4个月后,钟海源也被判死刑,即便如此,钟海源依旧没有任何胆怯,昂首挺胸走向刑场。

当有人问她有没有后事需要交代时,她头也不回的说道:“跟你们讲话白费劲儿,我们信仰不同!”。

后来,李九莲、钟海源等人都得到了平反,可惜的是,她们却再也活不过来了,名字,也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3 - 03 - 29
来源:公众号:十万文存 2023年3月2日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严重损害了社会。从外部情况看,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因此,30年前,是严酷的国内困境和严峻的外部压力迫使中国义无反顾地走上改革开放之路——这是一种被迫的选择,然而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据统计,十年中,全国被立案审查的干部高达230万人,占“文革”前夕全国1200万干部的19.2%。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被审查的干部有29885人,占干部总数的16.7%。其中,中央副部级和地方副省级以上的高级干部被立案审查的达75%。据最高人民法院1980年9月统计,仅因刘少奇问题而受株连的“案件”就有2.6万多件,被判刑的达2.8万多人。党和政 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
2023 - 03 - 26
来源:今日头条2023年3月25日1898年,谭嗣同在刑场上被活活砍了30刀才被处死,临行刑前,他的妻子哭着喊道:“我想为你生个孩子!”而谭嗣同听后,则是回答了一句话,令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谭嗣同的妻子名叫李闰,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乃清末湖南名士李寿蓉,与王闿运、邓辅纶、邓辅绎、龙汝霖四人并称为“湘中五子”。李寿蓉在担任户部主事时,机缘之下与同在户部为官的谭嗣同之父谭继洵相识,二人一见如故,成为知己好友,后续,二人还定下“娃娃亲”,谭继洵聘其李寿蓉的长女李闰为子媳。1870年,李寿蓉的仕途之路不顺,对此感到失落的李寿蓉便带着一家子人回到了长沙居住,而谭继洵则是迎来了自己仕途上的升迁,被朝廷任命为甘肃按察使,掌管全省的司法和吏治。而在远赴甘肃任职的前夕,谭继洵将知己好友李寿蓉请到了家中,商议谭嗣同与李闰之间的婚事,随后,在谭继洵与李寿蓉的张罗之下,谭嗣同与李闰按照多年前的约定,举行了婚礼...
2023 - 03 - 21
来源:凤凰新闻-今夜说历史 2022年4月16日苍南县位于浙江省的最南端,因地处玉苍山之南故名苍南。苍南县比较偏僻,在历史上也没有太大的名气,远远不如临近的平阳等地繁华。不过,在苍南县的五凤乡有一个叫南山头村的村落,村子里竟然埋葬着一位皇帝,村民守陵千年,也因此被当地人称为皇帝村。历史上的皇帝陵寝,除了那些秘密发丧或者是国灭后无人安葬的末代帝王,大多数帝王的陵寝都是记录在案的。通过对史书上的记载进行研究,很容易就能找到这些皇帝陵寝的大概位置。然而,比较有意思的是,南山头村的村民守陵了近千年,可却说不清村外大墓中究竟埋的是哪位皇帝。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苍南县埋葬皇帝的可能性是十分小的。不过,虽然这个可能性很小,但是并不代表这里就一定不会有埋葬有皇帝。浙江发现的这个无名“皇帝墓”,直到08才知道这个“皇帝”是谁。确切地说,此人并非皇帝而是国君。当然,在普通百姓眼中看来,国君与皇帝并无区别。早在0...
2023 - 03 - 20
来源:《今日头条》2023年3月18日“我拒绝孙中山参加我的婚礼,孙中山寄来的4000元嫁妆也悉数奉还!”孙中山的女儿孙婉结婚时拒绝父亲参加婚礼,连嫁妆也退还。孙中山逝世后,孙婉也拒绝参加葬礼。这对父女的关系何以到了这个地步?孙婉是孙中山与发妻卢慕贞所生的二女儿。1896年,孙婉出生于檀香山时,父亲孙中山正在遥远的欧洲组织爱国运动,是清政府驻英使馆通缉令上的“常客”,时常为躲避追捕命悬一线。这时的孙中山,没办法抽时间陪伴妻女,几乎缺席了孙婉的整个童年。长期不见面,偶尔仓促聚,这样的父女相处模式,持续了16年。一个男子的出现,让这对父女撕破了脸。1912年,孙婉到美国加州国立大学读书,孙中山委托好友黄兴派人保护孙婉。黄兴为孙婉选中了哈佛毕业的青年才俊王伯秋。孙中山很满意这个人选:他十分欣赏王伯秋的才能和胆识,一直有意提拔。王伯秋不敢懈怠,尽心尽力,悉心照料孙婉。时间久了,17岁的孙婉爱上了3...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