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北大清华校长胡适梅贻琦为什么没有留在大陆而去了台湾

日期: 2023-08-21
浏览次数: 8

来源:网络

1948年底,解放战争进入到最后阶段,当时的知识份子,面临着去与留的问题。而北大校长胡适,清华校长梅贻琦却选择离开大陆,去了台湾。

一、胡适为什么要选择离开大陆

胡适与共产党有什么怨仇吗?答案是否定的。解放战争后期,共产党曾多次派人做他的工作,劝他留下来,如果留下来,可以继续当北大校长,中华图书馆馆长,可是他却没有留下来。

他明确地说明:'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在美国,没有面包,有自由;他们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从这句话看出,胡适向往的是自由。他认为新政权也是走苏联的道路,走向他向往自由的对立面,因此离开大陆去了美国。

他离开大陆,是否他完全相信国民党政府呢?也不是,他并没有去台湾,而是去了美国,1957年才从美国回到台湾。

北大清华校长胡适梅贻琦为什么没有留在大陆而去了台湾

二、胡适其人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字适之。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是涉足多领域的大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十九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

1938~1942年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终年七十一岁。

三、胡适的主要贡献

胡适对中国新文化的贡献:是五四文学革命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发表了著名的《文学改良刍议》,大力提倡白话文学。

第一个尝试创作白话诗的诗人。

《终身大事》是中国现代第一部白话话剧剧作。

他抗战做的贡献:在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正式任命他为驻美大使。他在担任大使期间,去争取贷款;废除《美日商约》,以及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胡适在美国

北大清华校长胡适梅贻琦为什么没有留在大陆而去了台湾

四、胡适的人格魅力

抛开政治不说,胡适也是人品高尚,博学才华,一生获得36个博士学位,不满26岁就是北大教授。

在民国的文人里,胡适的厚道是出了名的,他宽厚、善良、真诚。对于穷困的朋友他支助金钱,对走入歧途的人,他晓之大义;对于周围的人,他真诚相待。

著名学者梁实秋曾这样评价胡适:'胡先生平易近人,我从来未见他大发雷霆,盛气凌人,他对待年轻属下,仆人永远是一幅谦谦君子,笑容可掬的样子'。

鲁迅与胡适交恶,骂胡适最凶,但胡适从不回应。1936年鲁迅去世后,作家苏雪林给胡适写了一封长信,称鲁迅是 “刻毒残酷的刀笔吏,阴险无比”。但胡适不出一句恶声。

最终,《鲁迅全集》还是胡适帮助给与出版的。当许广平就《鲁迅全集》出版事宜给胡适写信,请他 “鼎力设法” 介绍商务印书馆时,胡适 “慨予俯允”,立马出面推荐让商务印书馆出版,并亲自担任鲁迅纪念委员会委员,为《鲁迅全集》的出版奔波效力。

胡适为什么会这么做?胡适的一句名言说明了一切,他说: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他在给杨杏佛的一封信中说:“我受了十余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得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了,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

著名学者罗尔刚曾经在胡适家做了五年家教,当时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每到周未,胡适家都要来一些大师、名流,胡适总是把他叫来介绍给这些人。每到宴请宾客时,胡适总忘不了请他参加。

胡适的婚姻是旧道德式的婚姻。从胡适与江冬秀的婚姻来看:一个是才貌双全,声名卓著,一个是没有文化的小脚女人。他们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虽然也有不少女人喜欢胡适,但是,他最后还是与结发妻子相濡以沫,终老至死。林语堂先生曾说:'你要见了胡适夫人,才知道胡适的伟大。

胡适与夫人江冬秀

北大清华校长胡适梅贻琦为什么没有留在大陆而去了台湾

五、我的朋友胡适之

'我的朋友胡适之'是当时流行的一句话。说明了他的交友之道。他支助过林语堂、吴晗、罗尔刚、沈从文、千家驹、李敖、季羡林等人。

他支助吴晗,吴晗考上清华大学,学费是一大难题,为此胡适给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写信,希望学校给吴晗一个半工半读的机会,在他的关心下解决了吴晗的学费问题。

台湾著名学者林语堂因为留学费用,求助胡适,胡适用自已的钱给林语堂寄去2000元钱,当林语堂去清华还钱时,才得知钱是胡适个人支助的。

他还帮助沈从文,当时胡适在中国公学当校长,沈从文只有小学文凭,生活十分困难,在徐志摩的介绍下,他不拘一格选人才,破格录用沈从文,聘请为中国公学教师。有了这个平台的努力,后来沈从文成为著名的文学大师。如果放在今天小学文凭教大学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我的朋友胡适之'己经成为当时流行的一句口头禅。

胡适1962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去世后,蒋介石评价他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模范,旧伦理中新思想的代表'。

他去世后,台湾三十万市民自发站立街头为他送行。胡适夫人江冬秀感慨地对儿子祖望说:'做人要做到你爸爸那样,不容易啊!'

胡适去世后,其夫人江冬秀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全是藏书,另外还仅剩有135美元。

名家评胡适:

林语堂:胡适的道德人品堪称楷模'。

钱钟书:'统言之,胡适品格高于鲁迅,高于蔡元培等。

唐德刚:'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著名思想家何家栋先生曾说过一句话,陈独秀、鲁迅、胡适、蔡元培都是五四诸子,就跟先秦诸子一样,都是我们文化中出现的圣贤,每个圣贤都有独到的一面,而胡适,是在其中最为明亮的一个。

北大清华校长胡适梅贻琦为什么没有留在大陆而去了台湾

胡适在他的晚年,因病住医院,梅贻琦也在住院。他们躺在病床上,谈天说地,无话不谈,胡适觉得无比的畅快,相同的教育理念让二人的关系瞬间拉近。他们的交往没有掺杂利益和名利,只是因为思想上的靠近,灵魂上的共鸣。人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庆幸的是,胡适和梅贻琦有生之年终相识,不幸的是,相逢即别离。

胡适与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

北大清华校长胡适梅贻琦为什么没有留在大陆而去了台湾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校园里,希望开花早。

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一一一胡适

每当人们唱起胡适写的这首歌词时,就想到了兰花的高洁、典雅、坚贞不屈。也想起了胡适那高尚的品格和博学的才华,值得永远铭记!

北大清华校长胡适梅贻琦为什么没有留在大陆而去了台湾

胡适被安葬于台北南港旧庄墓园。

他的墓志铭上写道: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虑,敝精劳神以致深生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六、梅贻琦为什么离开大陆去台湾

梅贻琦先生是清华大学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位校长,兢兢业业任职31年,是清华在任最久的校长,是他让清华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中存活且壮大,可以说清华能有今天的地位,梅贻琦校长居功甚伟。

其实梅贻琦先生之所以离开中国大陆,随国民党前往台湾,当时最重要的原因也是为了清华大学。因为支撑学校运转的庚子赔款当时在美国,如果不走,那钱也就没了。

所幸后来梅先生如愿拿到了这笔钱,并用这笔钱创办了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为台湾建设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而北京清华大学与新竹清华大学虽分割海峡两岸,但毕竟同气连枝,如今业已实现双方合作提供MOOC课程、学术访问制度及双联学位课程,并与厦门市三方共建了“清华海峡研究院”,为促进两岸学术及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梅贻琦学生袁随善回忆,大概是在1955年,梅贻琦和夫人韩咏华路过香港,主动地跟他说起当时离开的情形:

1948年底国民党给我一个极短的通知,什么都来不及就被架上飞机,飞到南京。当时我舍不得也不想离开清华,我想就是共产党来,对我也不会有什么,不料这一晃就是几年,心中总是念念不忘清华。'

北大清华校长胡适梅贻琦为什么没有留在大陆而去了台湾

七、梅贻琦其人

梅贻琦(1889年12月29日——1962年5月19日)男,字月涵,天津市人。祖籍江苏武进,祖先于明成祖时由江南迁居北京,后于天津落籍。

梅贻琦毕业于南开中学、清华学校。曾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中央研究院院士。

熟读史书,喜爱科学。初起研究电机工程,后转为专攻物理。

梅贻琦具有一套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其代表作是《大学一解》。

1962年梅贻琦在台北逝世,遗体被破例葬于新竹清华之校苑

北大清华校长胡适梅贻琦为什么没有留在大陆而去了台湾

梅贻琦与夫人韩咏华

北大清华校长胡适梅贻琦为什么没有留在大陆而去了台湾

八、梅贻琦的教育思想

1、大师说:梅贻琦校长曾言道:“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办教育,尊重的是教授治校。例如在西南联大,大师云集,群星璀璨,实行的是教授治校制度,秉持“殊途而同归,一致而百虑“的教育理念,尊重教师的主体精神,创造了民主和谐的治学环境。

“联大教授乃大学之中坚,在教学和科研上,每位教授必是其所在领域的专家。他们具有宽广的胸襟,深邃的情怀,个性独具,识见卓绝

历史学家陈寅恪讲授隋唐史时第一节课就告诉学生:“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已过去讲过的,我不讲;现在只讲未曾讲过的。“这句话说明了陈寅恪教授渊博的学识。

“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在阅读学生习作时,常常在习作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写的读后感比学生的习作还长,学生写得好的作文,他还亲自寄送到报刊上发表。可见,他对教学的执著和对学生的关心。

办教育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师资力量,办学校必须全心全意依靠教师。

西南联大教授名单

北大清华校长胡适梅贻琦为什么没有留在大陆而去了台湾

教授治校,教授们合影

北大清华校长胡适梅贻琦为什么没有留在大陆而去了台湾

2、实行通才教育

实行通才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梅贻琦校长说:“高等教育重心在于通,而不在专。

通才教育,要求学生有深厚的学术基础,结合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学习。以美国的通才教育为楷模,在课程设计上有意放宽口径,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选择。

学生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

学生在享有学习自由的同时,也要经过严格地考试,考试合格才能毕业。

3、在育人上,坚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九、梅贻琦高尚的品格

梅贻琦有学者风度,温文而雅,寡言少语,勤俭节约,民主通达,公正无私,平易近人,作风民主,善于征求教师的意见。

抗战时期,清华、北大、南开搬到昆明,成立西南联大。梅贻琦是联大的负责人。常言道: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困苦能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

面对艰苦环境,他常鼓励大家:'物质之损失有限,精神之淬励无穷'。他和联大其它教授一样以清贫为伴。

梅贻琦一家五口,白饭拌辣椒是一家的主食。为了维持生活,他的妻子韩咏华也要到大街上做小生意,售卖自已的“定胜糕“。

他把自己的汽车让给了联大,自已却步行上班。

他执政清华17年,女儿上联大也要考够分数。

当动员联大学生参军报国时,首先把自己的子女送上印缅战场。

1962年,梅贻琦因病去世,家中无积蓄。在弥留之际,他交出了一个牛皮箱,里面是一本保存完好的庚子赔款使用帐本,一笔笔帐都记得很清楚。

最近在《今日头条》,有一篇介绍胡适、梅贻琦的美文,看出一些人认可两位大师的才华,但对他们的品格了解甚少。我写了介绍他们品格的评论,获得上千人的点赞!看来他们的品格大家还是认同的。

梅贻琦一家人合影

北大清华校长胡适梅贻琦为什么没有留在大陆而去了台湾

梅贻琦开一代风气,奠定了清华人文、精神、理念的基础。他的人格风范,默默无闻的君子气度对清华影响深远。梅贻琦被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

北大清华校长胡适梅贻琦为什么没有留在大陆而去了台湾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