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迟来的金庸日译

日期: 2016-09-21
浏览次数: 1237

来源:《明月》2015年8月

文/沈西城

  “相浦先生,你回宿舍夜里有暇请过过目,能看便看下去,不能看还我好了!”过了三天,相浦来电话,再约我去文华晤面,甫坐下,就竖起大拇指道:“金庸先生的大作我看完了我,好极!好极!”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日译本早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完成,负责监修的是中国文学研究家冈绮由美女士,译者包括立间祥介、小岛早依和土屋文子,皆为日本译坛俊彦精英,译者料想必有一定水准。我没怎么看过日译,不敢罔评,可对金庸小说里的精妙之处如何翻译,很感兴趣。为什么呢?那就得追溯到四十年前的秋天了。那时候,我刚从日本回来不久,在《明月报刊》写文章,主要介绍日本作家、学者对中国问题的看法,名单上有司马辽太郎,竹内实,丸山昇等有名作家和学者。当年主政《明月报刊》的胡菊人先生对这篇文章很是推崇,于是一为兴趣,二位增添收入,我治稿甚勤,后来复转到《明报》港闻版翻译政论。结识了当时日本各报社驻港特派员,其中跟我最要好的是《读卖新闻》的本池滋夫和《东京新闻》的椛浩,常相约喝咖啡聊天。本池热爱中国文化,能说一点国语,至于阅读,凭字典之助,绝无困难。他喜欢金庸小说,很想将他们介绍到日本去,我问他这可会引起日本读者的兴趣?本池说:“必然!“可他没翻译小说的能力,只能做介绍,让日本读者知道香港有金庸这样才情丰茂的作家。本池发下宏志,我义不容辞,竭力提供资料,才写了几篇,本池事忙搁笔,现在这些文章已不知所终,而我跟本池失去联系,白云苍狗,世事无常。

  一九七六年秋,竹内实教授的好友、日本大阪外语大学中文系主任相浦杲来港任港大客座教授,目的主要是促进港日文化交流。竹内实来信要我跟相浦教授联络,岂敢推辞,便约在文华咖啡厅见面。相浦先生人不高,略嫌瘦,一身黑西装,灰白衬衣,浅蓝领带,落落学者风范,说的一口标准国语,比竹内实还棒,我们一见如故,此后多来往,他还来我家吃饭,指点我翻译竹内的文章《中国的一九三〇年代与鲁迅》。我见他中文根底如此扎实,灵光一闪:何不请他来翻译金庸小说,主意打定,就将金庸送我的《书剑恩仇录》借他看,相浦接过书,眉头紧蹙,我知到他的专长是中国近代文学,对通俗小说大抵无甚兴趣,于是说:“相浦先生,你会宿舍夜里有暇请过过目,能看下去便看下去,不能看还我好了!”相浦心意给我看穿,有点尴尬,把小说用绣有仙鹤的紫布包裹好带走。过了三天,相浦来电话,再约我去文华唔面,甫坐下,就竖起大拇指道:“金庸先生的大作我看完了,好极!好极!”一连两个“好极”,我深信是他的肺腑之言,不由开心地堆起灿烂笑容。相浦道:“这部小说是我看过近代中国小说里最精彩的一部,情节丰富,人物性格突出,令我意想不到啊!”听得相浦这样说,打蛇随棍上,提议:“如果请先生把此书翻译成日文,可行?”相浦翻了翻眼皮,盯着我,显然不大明白我的意思,于是我直说请他翻译金庸的小说。他低头想了不到三秒,大力点头道:“好呀,我试试!”我一阵兴奋,可难题来了,我并未事先征得金庸的同意呀!回家后,立即上书查先生,表达想法。隔两天,金庸回复表示同意,我去信建议先译《雪山飞狐》,因其篇幅较短,便于翻译,且有益于试探日本读者反应,成功固然可喜,失败也损失无几,金庸也同意了,还遣人送来全集,并附签名。相浦收到馈赠,喜不自胜,矢言要把《雪上飞狐》翻好。

  过了一星期,相浦请我上他大学办公室。坐下,啜了口日本清茶,相浦便道:“沈先生,长话短说,恕直言了,《雪山飞狐》虽不长,可翻译成日文怕有二十万字,还有武功招式翻之不易,甚费时日,我想知道我的翻译费用是多少?”我怔了怔,事前全没想到这个问题!不过相浦提出翻译费也是合情合理的,我在《明报月刊》译文,也有稿费可收的呀!要翻自然得付稿费的,我把相浦的意思转告金庸,第二天回示来了,大意是:“十分感谢相浦先生的厚爱,由于是测试阶段,建议相浦先生待出版后收取版税,大抵可得更丰。”换言之,就是不打算付译费,同时出版方面,也望相浦去张罗。相浦是一介学者,并非出版家,哪懂搞这玩意!这事麻烦,找克亮商议,回说:“查先生也是有他的想法的,如果一纸风行,相浦老兄得意岂不更大?”咱们香港人做事,有的是胆识,敢于一搏,但于东洋老兄则讲究步骤和实际,凡事一板一眼,不能逾矩。就在金庸、相浦两位先生各持己见的情况下,译事无疾而终。

  译事一拖二十年,迨九六年方由冈琦女士促成其事,金庸小说正式登陆日本,《雪山飞狐》改由林久之翻译,而原欲翻译者相浦杲教授亦早于一九九〇年去世,再看不到金庸日译本的面世。千禧年我在铜锣湾“崇光”的日本书店,检得冈琦女士的译著《书剑恩仇录》,站在架前,书钉打足一小时,看得三章,颇忠原著,只是译笔苦涩,失去味道,更遑论述其精妙处。固知翻译要达到严复先生所说的“信、达、雅”,实非容易。金庸的小说精致细密,幽深邃远,不易翻译,能弄出来,已是了不起的工程,何况能让日本读者看到咱们拥有比司马辽太郎气派更恢弘的金庸,确也是香港人之光了!

  (作者是香港作家、小说杂志《武侠世界》的社长)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6 - 26
来源:视频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025 - 06 - 26
来源:凤凰新闻2025年5月30日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这次会议对“立三路线”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在米夫的支持下,王明取得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全党的统治由此开始,一个月后,一个人从苏联归来,他叫张闻天,谁也不会想到,这位31岁的年轻人会在四年后成为我党的最高领导人。1931年上半年的上海处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之下,顾顺章和向忠发相继被捕叛变,我党遭受重大损失,在这种背景下,共产国际指示我党在上海组建临时中央政治局,临时中央政治局成员为博古、张闻天、卢福坦、李竹声、陈云与康生,其中,博古、张闻天、卢福坦为常委,博古负总责。就这样,回国才只半年的张闻天成为我党仅次于博古的第二号人物。1933年初,张闻天随中央机关从上海转移至中央苏区,并在随后召开的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与中央书记处书记,这里的中央书记处书记相当于原来的中央...
2025 - 06 - 26
来源:2025年6月26日四人帮在文革期间令人闻风丧胆,连老一辈领导都要让他们三分,他们斗倒了一批又一批老干部,但是仍然有与四人帮做斗争的勇士。1974年10月26日,年仅25岁的长春第一光学仪器厂青年工人史云峰开始了他人生中的一个大胆的举动:向吉林省内的14个省市党政机关单位寄出了25份传单,传单内容主要是“必须给刘少奇同志恢复名誉”、“我们信任周恩来同志”“江青还我八亿人口的文艺生活”,等等,矛头直指当时的“四人帮”两天后的10月28日,史云峰又在长春市胜利公园门前的交通岗楼上贴出标语:“广大干部、党员、工人怀念刘主席!所谓'文化大革命’是极左路线大泛滥!”等等。史云峰向吉林省内党政机关寄送传单、张贴标语一事,因与当时极左的政治气候相左,立即引起当地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于是,有关此事的报告迅即层层上报,一直报到北京最高层。据史料记载,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王洪文迅速在上报材料上批...
2025 - 06 - 24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6月23日1967年的6月20日深夜,李立三在监狱里给毛主席写信。至此,他仍旧坚信毛主席是了解、信任他的,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同时从湖南老家出来投身革命的,更因为早在1921年底的时候,当他从远隔万里的法国勤工俭学回到湖南,还未来得及回家见父母和亲人们,第一时间就立即跟着毛主席前往湖南安源考察。由此可见,他与毛主席之间的革命情谊与绝对信任。1929年时,在李立三主持中央工作期间,他与周代表党中央,再三明确表示支持毛主席在红四军之中的政治核心领导地位,因此奠定了“古田会议”的风向与基础。至于他后来因“立三路线”的错误而离开领导岗位远赴苏联,其实这十几年留苏历史在政治上的情况,亦是早有清白结论。然而到了“文革运动”的时候,那些“牛鬼蛇神”的造反派却仍旧没有放过他。1967年的6月21日时,很多单位联合起来召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批斗李立三大会。李立三被押到批斗场的时候,整个人早...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