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被遗忘的清华之父:他建起百年名校,却被历史除名,半生心血无人知

日期: 2025-04-07
浏览次数: 5

来源:视频号

周诒春(1883-1958)

周诒春,字寄梅,祖籍安徽休宁,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被誉为清华大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赴美留学,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攻读教育和心理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他投身教育事业,并于1913年至1918年担任清华学校校长,期间推行“完全人格之教育”,奠定了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并推动清华从留美预备学校向完全大学过渡。‌‌


主要成就与贡献

‌1、教育领域的贡献‌

在担任清华校长期间,周诒春推行严格管理,改革留美学生选拔机制,提出将清华改办为完全大学的计划,并主持修建了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大礼堂),为清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倡导德智体三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推行“端品励学”和“强迫运动”,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2、政治与社会活动‌

周诒春在国民政府时期历任实业部次长、农林部长、卫生部长等职,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如担任华洋义赈会会长,参与赈灾工作,并创办北京图书馆,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3、清华情结‌

离开清华后,周诒春始终关心清华的发展,曾担任清华同学会名誉会长,并在抗战期间管理贵阳清华中学,延续清华的教育理念。


个人背景与经历

周诒春出生于湖北汉口,祖籍安徽休宁,其父为茶商,家境殷实。他自幼接受新式教育,后赴美留学,回国后投身教育事业。

他一生横跨教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始终秉持爱国和民主的理念,追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


评价与影响

周诒春被誉为清华大学历史上最有建树的校长之一,其教育理念和实践对清华乃至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为人诚挚谦和、为官清正廉洁,深受学生、同僚和社会的尊敬。


周诒春的一生,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追求教育救国、民族复兴的缩影,他的贡献和精神至今仍为后人铭记。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7 - 04
来源:视频号何之瑜,曾是秋收起义领导成员,陪陈独秀走完人生路
2025 - 07 - 02
来源:视频号张慕陶(下)他曾是组织高级领导,却两次被开除D籍,后被以托派罪名处决
2025 - 06 - 26
来源:视频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025 - 06 - 26
来源:凤凰新闻2025年5月30日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这次会议对“立三路线”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在米夫的支持下,王明取得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全党的统治由此开始,一个月后,一个人从苏联归来,他叫张闻天,谁也不会想到,这位31岁的年轻人会在四年后成为我党的最高领导人。1931年上半年的上海处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之下,顾顺章和向忠发相继被捕叛变,我党遭受重大损失,在这种背景下,共产国际指示我党在上海组建临时中央政治局,临时中央政治局成员为博古、张闻天、卢福坦、李竹声、陈云与康生,其中,博古、张闻天、卢福坦为常委,博古负总责。就这样,回国才只半年的张闻天成为我党仅次于博古的第二号人物。1933年初,张闻天随中央机关从上海转移至中央苏区,并在随后召开的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与中央书记处书记,这里的中央书记处书记相当于原来的中央...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