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分类
时政评谈
来源:凤凰新闻20210107一种制度只有与自身的历史、文化高度融合,才能最好地发挥其效能。而分析一种制度的效能,也应该考虑到其历史文化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文化因素相结合的结果。在决策效率上,中国与西方存在的制度差异,也有文化因素的影子。东西方文化差异迥然,就对政治制度的影响而言,最突出的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西方文化的外向性和东方文化的内敛性。西方文化发源于古希腊沿海岛屿地区,贫瘠的土地使当地人民不得不向海洋寻求满足生活的资源,从而造就了西方文化中冒险进取的外向型品格;中国文化则起源于非常适于耕种的黄河流域,形成于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导致了这种文化的内敛性以及和平温顺的性格。二是西方文化的竞争性和东方文化的中庸性。西方文明最早起源于古希腊一些互不隶属的小城邦,这些小城邦在相互竞争中求得生存,从而形成了西方文化中影响深远的独立意识和个人主义,个人是中心、是目的、是最高价值,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必须与他人进行竞争;中国文化诞生于农耕文化,更强调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更推荐一种中庸精神,倡导“不争之德”。三是西方文化的排他性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西方文化更注重人内心的阴暗面和罪恶本性,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人类具有罪恶本性,失德之人会贪婪无厌,成为危害城邦的最肮脏、最残暴的...
发布时间: 2021 - 01 - 07
浏览次数:8
来源:凤凰新闻20200701今年两会期间,王毅部长的“超燃”讲话,引爆全网。他说:“中国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国,想借疫情敲诈中国,侵犯中国的主权和尊严,敲诈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成果,白日做梦!”感受下,中国“战狼”外交团C位的风采。今天的中国,已强大而不可侵犯。这一路,中国趟过的委屈,永世难忘。第一次耻辱:1993年“银河号事件”1993年7月23日,美国以获得情报为由,无中生有指控:中国“银河号”货轮里载有化学武器原料硫二甘醇和亚硫酰氯,要运往伊朗阿巴斯港。美国以莫须有的理由派军舰、飞机对银河号开始跟踪监视,并提出三个无理要求:第一,“银河号”立即返航;第二,接受美国人登船检查;第三,停留原地,等候发落。赤裸裸威胁:不接受条件,将受到制裁。美国同时向银河号所在的国际公海派出了两艘军舰和五架直升机。在强制登船检查被拒绝后,残忍关闭了“银河号”导航系统,迫使银河号只能停在原地。中国38名船员,就这样被困在燥热的印度洋上,长达22天之久。无法靠岸,没有补给。淡水、燃料、食物一天天减少。海上炙烤,很多船员皮肤过敏,长红斑,甚至皮肤溃烂。令人心痛的报道留存救援船,也因美国修改了GPS参数,一次次错开……最终,船员们的生命,让中国只能屈服。中国外交部屈辱回应:同意检查。“银河号”开进了迪拜港,由当地海关与中方一同核查“银河号”货箱。美国强行登船,蓄意侮辱已经再明显不过了。9月4日,总共782个货...
发布时间: 2020 - 12 - 28
浏览次数:4
来源:上观新闻20201113凛冬将至,世界正在大变。毫无疑问,不断上演的美国大选新剧情,最近牢牢占据了全世界的头条;但事实上,还有一些事件,可能比特朗普、拜登谁赢谁输更加重要。毕竟,美国大选四年来一次,但有些大事,却可能影响几十年甚至几代人。至少四件大事,正在改变世界地缘政治,甚至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大事一,一场惨烈的战争暂时结束了。现在,全世界最悲愤的民族,可能是亚美尼亚人。在俄罗斯的调停下,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终于签署停火协议,两国就地停火,俄罗斯大兵进驻。但在亚美尼亚街头,怒火却在燃烧。连续几天,各种游行示威,愤怒群众甚至冲进总理官邸,进行打砸泄恨。他们抗议总理帕希尼扬签订城下之盟,丢失大片土地,丧权辱国。但总理帕希尼扬的解释是:停火对他和亚美尼亚,都是“难以言说的痛苦”,但“可能是最好的决定”。很简单,阿塞拜疆军队正在全线逼近。就在上个周末,阿塞拜疆军队已经拿下纳卡第二大城镇舒沙。从战场态势看,相对弱小的亚美尼亚人,已经难以抵御。无人机打坦克,更让人看到了未来战争的残酷。按照普京的说法,这场战场已经造成几千人死亡。不得不说,对亚美尼亚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苦涩的结果。但这就是残酷的现实,战争上拿不到的东西,就别指望谈判桌上能拿回来。不得不说,对阿塞拜疆来说,这是一场重大胜利。发展才是硬道理,国力强大是保证,很多时候很多地方,真理依然在大炮的射程之内。不得不说,在高加索地区,...
发布时间: 2020 - 11 - 16
浏览次数:8
来源:凤凰新闻20200412✪ 傅莹 |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亨利·基辛格 | 美国前国务卿【导读】当我们步入21世纪的第三个10年时,我们面对的依然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的冲击,更是加剧了各国对秩序缺失、安全匮乏、体系失衡、发展停滞等可能问题的焦虑。在世界亟需战胜危机、走出迷茫的关键时刻,中美两个大国的战略动向和利益抉择,已事实上成为决定时代走向的最大变量。能否把握好此一变量,从而促成维护世界和平和增进人类福祉的目的,是摆在中美面前的重大问题。对此,中美外交领域的两位知名人物——傅莹与基辛格2014-2015年4次对话,恰好是一个回应。在对话中,我们既能看到中美两国在利益界定、行为逻辑、战略动机、思维方式、相互印象等方面的分歧,也能看到两国在寻求建设性对话、努力保证双边关系稳定、在求同存异前提下扩大合作等方面的共识。基辛格指出,一般认为未来世界秩序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会有一个新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其中有不同秩序,就像主权国家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发挥作用一样;二是不会有秩序,而会有某种形式的混乱。他认为应有第三种可能性,就是建立一个共同的秩序,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挑战依然很大。本文转自傅莹:《看世界》,仅代表作者观点,特此编发,供诸君思考。对话基辛格:美国与中国▍美国因高估中国而对华焦虑(一)美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兄弟伙伴基辛格:你在美国访...
发布时间: 2020 - 10 - 10
浏览次数:9
来源:新华社20200930新华社北京9月30日电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30日,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主席先生,各位同事: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在各国致力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推动经济高质量复苏这一特殊时刻,联合国举办生物多样性峰会,大家共同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中国将于明年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我建议:第一,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的生态危机。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第二,坚持多边主义,凝聚全球环境治理合力。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积极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等国际条约是相关环境治理的法律基础,也是多边合作的重...
发布时间: 2020 - 10 - 07
浏览次数:10
来源:《凤凰新闻》20200615核心提示:1、认同政治使得大家每一个人脑袋里面都在高度意识形态化,事实变得不重要了。如果我们强调自己所认同的这一点点非常狭隘的认同感,身份政治、认同政治,这个世界会变得越来越糟糕。2、制度的差异是有的,但是这个制度不能光强调政治体制,我们要考虑到它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这样才会看到一些基本的事实,否则的话都会是过分夸张或者过分低估体制的因素。3、病毒是没有国家的,没有护照的,它可以发生在任何的一个地方。所以怎么样利用科学来研究病毒,找到根治这个病毒的方法是最重要的。但是政治方法救不了,对付不了病毒,只能用科学的方法来对付。4、美国他为什么不愿联合?因为只要把病毒跟西方所说的“中国专制”结合起来,联系起来,他们就觉得自己道德高尚了。现在很多人完全偏离了基本事实,完全偏离了科学,完全是从意识形态来讨论问题5、实际上从中国现在的经济规模能力来说,是有能力的来维持这样一个全球化的局面,但是全球化的形势要改变。我们需要把大量的精力来认识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以后才能去改造这个世界。6、我们没有原创性,主要我们没有背后的知识体系。这跟我们的技术一样,我们现在为止还是应用人家的知识体系,要是我们没有自己的原创性的知识体系,就是没有原创性的idea的话,中国永远没有softpower。7、国安法做好了,香港跟大湾区一整合,就会变成这样一个嵌入型的巨大型的世界性的经...
发布时间: 2020 - 06 - 16
浏览次数:7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