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亚洲周刊》2018年10月14日文/陈庄勤 《中英联合声明》里中国的承诺已通过《基本法》落实,质疑中国违反《中英联合声明》实质是对《基本法》执行的指责,是干预香港内部事务。中国外交部也已宣布该声明成了一份历史文件,不再有现实意义。 陈庄勤,香港民主党创党成员、执业律师;毕业于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系,后于香港大学获中国商业法硕士。 不久前,在香港前特首梁振英政府曾担任中央政策组主任的卲善波与前民主党主席李柱铭就《中英联合声明》(Sino-British Joint Declaration)是否仍然有效的问题发生争论,并引来了其他从不同角度看这问题的不同论述。 「《中英联合声明》无效论」最早在二零一四年出现。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底「占领中环」进入尾声时,英国外交部外交事务委员会一个代表团拟访港调查《中英联合声明》的执行状况。对于英国外交部外交事务委员会代表团拟于占中期间访港,当时中国驻英副使倪坚拜访英国下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查德.奥塔韦爵士(Sir Richard Ottaway),向他通报了中国拒绝代表团访港要求的决定,倪坚并在与查德.奥塔韦爵士的会面中传递了中方...
发布时间:
2019
-
01
-
26
浏览次数:108
来源:爱思想网站发布时间:2005年3月4日 分析美国国际地位的走向,需要探讨一些方法论的问题。首先,从历史发展规律上看,再强大的国家也迟早要衰落。因此,我们关注的问题不是美国是否会衰落,而是什么时候衰落,其标志是什么,国际地位下降了之后还能不能恢复。美国战略家也不否认美国最终会衰落,他们关心的是如何尽可能推迟本国的衰落。 其次,需要界定比较的时间参照体。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变化,或者它的兴衰,需要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里去考察,至少也要倒过去看三、五年。比如,如果根据9·11后美国推翻塔利班政权得到许多国家的政治、道义以至军事支持,就说美国的实力地位上升了,然后根据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遭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美军在伊拉克频遭袭击,就说美国地位要衰落了,容易犯判断上的错误。另外一种参照,就是像美国学者沃勒斯坦那样,总是把现在的美国实力跟二次大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一半左右的情况比,说美国地位下降了,那样说他就永远正确,不过这种比较也就失去了意义。 再次,需要对过去美国国际地位的升降做一个回顾,看看我们的判断有没有过什么误差,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些误差。如果把美国从1776年建国到现在的实力地位划出一条曲线,应该是逐步上升的,但其中也有平缓与下降的阶段。比较近的下降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当时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越陷越深,最后被迫忍辱撤军;石油危...
发布时间:
2019
-
01
-
02
浏览次数:15
来源:爱思想网站发布时间:2018年9月5日作者;王缉思、赵建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郑重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一项根本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只能是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产物,其构建是人类发展进程的大势所趋,是涵盖政治、安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领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从最终形式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当是“有形”的,即是囊括地球上所有地区、国家、社会的全方位的人类组织架构。构建的过程应当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小及大,由易到难,从想象到实践,从理念到实体。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全球性组织是联合国,其成员包括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主权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联合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还是另起炉灶,建立新的全球合作架构?显而易见,这不是在现阶段能够预测和提供答案的问题。但无论如何,从推出理念到建成实体,需要以一个地区合作组织或已经形成的多边国际机制为依托。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提出的长远目标,又是中国责无旁贷的全球责任。提出这个设想,标志着中国同外部世界关系和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重大转变。但是,共同体不会从天而降,而是需要中国号召、引领与协调,同...
发布时间:
2018
-
12
-
29
浏览次数:120
来源;财经杂志评论发布时间:2012年2月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没有定位的问题,而特殊的国内发展状况决定了中国存在定位的问题。未来中国的定位应当从四个方面思考:第一个定位是综合国力的定位。从经济总量上来看,我们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是中国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世界地位。首先,GDP总量排世界第二并不等于国力排名世界第二。中国超过了日本并不意味着就有了世界第二的位置。其次,如果世界上存在国力的排名,那么既然有第二就应该有第三,可是这样排名下去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是否需要这样综合国力上的定位,是值得我们学者深思的问题。第二个定位是地缘战略的定位。中国是一个亚洲大国,但是并不代表中国就能够代表亚洲。而且我们领土尚未完全统一,正受到民族分裂主义的威胁。在战略思想层面,中国也没有必要做到真正是亚洲有压倒性优势的国家,我们应该以亚洲为主要依托往西发展,因为中国不仅是东亚大国,也是欧亚大陆最东边的国家,所以西进才是我们地缘战略的合理定位。第三个定位是国家政体的定位。强世功教授将世界范围内的国家政治分成了几个类型,然而西方传统教科书上并没有精确的分类。即便是同一类伊斯兰国家也非常不统一,巴基斯坦、印尼、土耳其、沙特阿拉伯、伊朗、埃及各有各的特色。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和价值体系与西方世界有巨大差异,我们是少数被西方发达国家视为国际社会中的另类,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第四个定位是国际角色的定位。这个...
发布时间:
2018
-
12
-
26
浏览次数:128
来源:爱思想网站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6日世界政治进入新阶段,未来难以预料赵灵敏:前一段时间您有一篇文章认为“世界政治进入新阶段”,并总结出这个新阶段的四个特征: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合流并同时上升,威权主义和强人政治回潮,地缘政治竞争加剧、战争危险冒头,技术创新是双刃剑,这些观点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您认为产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王缉思:目前世界政治中的分化和分裂,是由两方面的长期因素造成的。第一个因素是经济不平等在全球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当今世界上最贫穷的若干非洲国家,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00至500美元;最富裕的国家如美国、瑞士、新加坡等,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最贫穷国家的100多倍。同时,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60000美元的美国,近年来内部的贫富差距也在日益扩大。而在发展中国家内部,新兴大国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在缩小,但新兴国家同后进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却在拉大,造成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分化。据有关统计,现在世界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7左右,超过了公认的0.6“危险线”。一些资料显示,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国家内部,现阶段全球范围的经济不平等,达到了世界近现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加剧世界各国政治分化、分裂的第二个长期因素,是全球范围人口流动所带来的社会认同的重新组合。当今世界上有3亿以上人...
发布时间:
2018
-
12
-
22
浏览次数:200
来源:《光荣与梦想》中文再版发布时间:2004年5月5日 时隔25年,在《光荣与梦想》中文再版之际重读本书,恍如隔世。1979年第一次读它的时候,我还是国际政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对美国的理解基本上是正统中国教科书所灌输的观念。威廉·曼彻斯特用引人入胜的生动语言,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展现了40年的美国历史画卷。当时我最深的感想是“历史原来还可以这样来写”。 和当年许多中国读者一样,我读这本书多少是为了猎奇式地了解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弥补感性认识的匮乏。今天我把美国作为研究对象而重温这部巨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很想同读者就书中的美国,以及我们心目中的美国,进行一点交流。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总统时,美国还处在大萧条的水深火热之中。罗斯福的“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恰恰给美国政府干预经济,促进大规模生产,保证充分就业机会,提供了近乎完美的历史机遇和国际环境。整个美国,包括政府、资本家,直到涌入劳动力市场的家庭妇女,都发了战争财。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继续让美国经济受益,同苏联的冷战则大大激发了美国战略扩张的动力。40年代和50年代成为美国经济和对外交往上史无前例的大发展时代。60年代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竞...
发布时间:
2018
-
12
-
19
浏览次数: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