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分类 News
News 时政评谈
来源:腾讯新闻 2023年3月27日最近,我在与不同人的聊天中听到了更多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抱怨,深感它们的种种表现在蚕食我们社会的效率、竞争力,以及公众的信心。在各地的一些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里,人们在经历越来越多的各种会议、请示汇报,传达与总结,该一个层面决定的事情变成层层审批,干不出成绩就大搞不产生效益的表面文章……这些事情占用了人们的大量时间,耽误了主业和真正重要的工作,于是很多人只好加班甚至超长加班干那些被耽误的工作,疲倦不堪,导致更容易出错。而一旦出错,猛烈的批评和“深刻”查找原因接踵而至,又要耗掉大量时间精力,而其实,没有人愿意出错,出错的原因可能就是投入的时间太少了。我听说了一个例子:一位优秀年轻人在国外名校获得了尖端领域的工科博士,回来后进了一个大型国有机构,希望大展宏图,但几年下来,实在受不了形式主义的东西对他工作环境的侵扰,已经萌生去意。国家制定政策“聚天下英才”,而英才来了却又被各种内耗搞得“不服水土”,或者离去或者热情被消磨掉,这多么让人惋惜。我很担心,被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这样缠着,我们能在美国和盟友不断强化的围堵封锁中实现爆发式突破吗?国家部署的高质量发展能够实现在各个领域应有的质量和速度吗?如今中央号召各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希望好好查查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断扩大的危害,彻底确立以效果为导向而非过程为上的全社会做事原则和检验标准,让实事求是的旗帜在所有工...
发布时间: 2023 - 03 - 29
浏览次数:7
来源:《凤凰新闻》演讲:让美国害怕的中国大学出现了,技术世界前茅,美国如坐针毡
发布时间: 2023 - 03 - 17
浏览次数:18
来源:《凤凰新闻》中国:美欧洲联手挖陷阱,就等中国跳进去,谁知被狠狠给上一课
发布时间: 2023 - 03 - 17
浏览次数:17
来源:《凤凰新闻》 2023/3/3 作者:大猫财经最近外贸的情况让很多人焦躁,因为牵涉的人太多了,是个民生大事。制造商普遍缺少订单,很多厂子只有往年的20%,最糟糕的厂子只有询价,没有单子,猫哥认识的老板过完年毅然决定关了自己搞了十几年的工厂,要回老家竞选村支书。货运卡车也接不到活,在浙江专门跑港口的集卡司机感受最深,2021年每月能跑20多单,去年每月17、18单,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迅速变差,春节后,很多人每月三四单。有贷款的司机最为难受,基本拼存款,生意和生活都陷入低谷。船公司也很难受,无货可运,以前货抢船,现在船抢货,而且运价下降迅速,像美西航线,运价下跌接近90%。视觉冲击力最强的,是聚集于港口的、高高垒起的集装箱,上海洋山港的控制箱一度运到了太仓,以往集卡停车的停车场都用来堆货柜,但还是放不下。而且,这种情形是七大港口的普遍情形。那这到底是为啥呢?有说产业转移的、有说彻底脱钩的,其实这样的结果是太多因素的合力,情况不乐观,但也没有像很多人那么悲观。先说说船公司和集装箱的问题吧,除了订单真不给力,这里面的供需显然失衡了。老外都说中国是基建狂魔,这其中有一种基建就叫造船,过去这三年,中国造船厂的订单拿到手软,现在全世界30个造船厂握有订单,其中中国有18家,而且那个订单量两三年根本干不完。有订单那就玩命干,中国每年的新造船总吨位都在3800多万吨,韩国在后面也使劲追,这么一...
发布时间: 2023 - 03 - 04
浏览次数:16
来源:《凤凰新闻》孙立平社会观察 3/3经济疲软,外贸下滑。于是,拉动内需的说法此起彼伏。但问题是,内需是拉就可以拉起来的吗?内需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收入和预期决定着消费,这很多人已经讨论过无数遍了;我在前些天也说明,中国现有的产能是作为世界工厂为全球市场准备的,即使国内有充沛的内需,也是无法消化这个产能的。这两点就不说了,今天只从消费本身的角度谈谈这个问题。在《消费新特征:在三大件及房子汽车之后》一文中,我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消费划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分别是,三大件的时代和大规模集中置业的时代。现在是,在逻辑上要进入第三个阶段了,问题是进得去进不去。这第三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呢?大体可以叫作提升生活品质的阶段,或者通俗点说,叫想活得好一点的阶段。当然,这是在逻辑的意义上说的。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一阶段消费的特征与前两个阶段不一样了。尤其是,上两个阶段那种集中、大规模的、刚性的消费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上个80年代和90年代,家家的目标都是三大件,节衣缩食也要三大件。这样的情形还会有吗?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的最初十几年,大部分家庭都在买房子、搞装修、购电器、添家具,把未来可能挣到的钱都提前花了,这样的情形还会有吗?不会有了,那个时代过去了。不要再想用那样的需求来拉动经济了。我们应当适应这种新的情况,适应这个新的阶段,新的情况可能更是常态。面对这种新常态,我们要有新的思路...
发布时间: 2023 - 03 - 03
浏览次数:7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3-02-09当地时间2月2日,据美国国防部通报,该国蒙大拿州上空发现一个高空气球,根据计算机反演出的轨迹显示,该气球可能来自于中国。北京时间2月3日,中国外交部也在记者会上回应并确认该飞艇来自中国,属民用性质,用于气象科研,受到不可抗力影响误入美国。直到当地时间4日下午2点39分,这个气球在南卡罗来纳州外海上空,被美军F-22“猛禽”战斗机用导弹击落。为此,中国外交部提出强烈不满和抗议,同时保留作出进一步必要反应的权利。一个失控的气球,引得西方媒体一片哗然,国内外舆论众说纷纭,其中不乏过度解读者。作为吃瓜群众,我们不如回归气球本身,探究它本来的用途及发展历史。用于探空的风筝、飞机和气球为了对天气做出准确和即时的预报,人类必须持续不断地收集尽量丰富的大气数据。地面数据可采用人工或者自动化的地面观测仪器直接获取,但是高空的气温、气压、湿度、风速和风向等气象要素较难获得。要想获得地面气象数据倒是不难,可地面和高空的数据相差通常很大 (图:壹图网)最早的气象探空采用了风筝进行尝试。1895年,在澳大利亚人劳伦斯·哈格雷夫的帮助下,美国气象局开始使用箱式风筝进行规模化的气象观测,在全国设立了27个风筝站,定期观测空中的气象要素。风筝成为了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人们进行低空观测的重要工具。风筝探空采用自记的气压计、温度计和湿度计,所谓“自记”就是仪器中的...
发布时间: 2023 - 02 - 10
浏览次数:7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