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木天(1900—l971),原名穆敬熙,吉林人。创造社成员,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战爆发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38年夏到达昆明,1939年1月,被推选为“文协”昆明分会的常务理事。穆积极投入“文协”分会的工作,对云南抗战文学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宏观的、执着的、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 穆木天在云南抗战文艺的理论研究上作出了贡献。 首先,他向云南文艺工作者提出,应把反映云南的社会实际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1938年8月,他在《南方》第一卷第十期上,发表《认识云南表现云南》一文,一方面强调要把握全国“大的动向”,同时要“把握住地方的种种的现实”,并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穆木天指出,文艺是反映现实的,而云南在经济上、风土上、文化上都有特殊性,还有众多的民族;在抗战的时代潮流的冲击下,新旧交替,形成了它的丰富和复杂。因此,抗战的云南,是文学赖以生长的沃土,它为文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他从题材和主题的多样性来立论,认为作者应该深入云南的实际,把认识云南、表现云南作为中心课题,而不应舍近求远,空想地去写“八千里外的云和月”。 其次,他特别重视文艺的大众化、通俗化。他强调:“地方文化工作,是十字街头的工作,是下乡入伍的工作,而不是书斋的工作,研究室的工作。”他从文艺能动地反映现实这一命题出发,旗帜鲜明地反对形式主义、艺术至上主义、唯美主义(写《旅心》诗集时...
发布时间:
2019
-
05
-
16
浏览次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