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

News
News 新闻详情

行动中的历史学家(彦山)

日期: 2019-05-16
浏览次数: 6

  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是对人类社会事务性整体的研究。但汤因比所以被誉为伟大的智者,更在于他著作的目的不是以知识为愉悦,而是解释历史和预见将来。

  汤因比赞同这样的观点:历史关注的是独特性与普遍性之间的关系。历史学家不能割裂它们,也不能偏重任何一方,就象不能割裂事实解释一样。

  汤因比认为:事实并不是象卵石那样单纯由于自然力的作用而分离出来,等待历史学家拾起来利用。历史学家也不是在过去中散步时发现沿路存留的事实事实就象经过打磨的燧石或烧制的砖。人的活动对事实的形成起着一定的作用。如果没有人的活动,事实也就不会有人们看到的样子。历史的事实不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之外的原始事物或事件,因为在说出之前,它们已经经过人的头脑过滤了。

  汤因比认为事实已经是被人所建构起来的东西,但他也不认为基于把事实看作是人的大脑的创造这样一个坚实的根据而把另外一些事实说成是假的。

  历史中的客观性……不可能是事实的客观性,而只是一种关系的客观性,事实与解释之间关系的客观性,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关系的客观。(引自E·H·卡尔:《历史是什么》)那么,历史学家在自己的历史研究中考虑的客观是什么呢?首先,把这样一种看法当作公理,即人类事务的研究具有某种意义,因此历史学家应该解释这种意义或者制造历史的意义。当然,走得更远的历史学家是把人类事务看作是现象,而力求在更高的层面来总结自己对规定的研究。

  尽管是在世纪之交的前后十年,生活在中西政经文化汇杂地香港,在大历史的背景下许多风波也只是维港泛舟之涟漪,最多也只是太平洋潮涨潮退的冲刷。不错,本书所谓政经评论和什么猜想思考,只是笔者对着中国

  ——港台这面社会镜子执着的独白,或者牵强些说成是建构某些客观事实。但,独白建构正是广义的大小历史学者的行动。汤因比理解寂寞的学者们内心的骚动,不无鼓动性的说行动起来是最重要的。不采取行动或错过采取行动的最佳时期,不仅对于实践活动,而且对于智力活动,都是一种不幸;在智力领域里,因疏于行动而犯错误的危险更加隐秘,因为其恶果通常不是很快呈现出来

  因为香港是言论自由的中国福地,《信报》又是严肃的独立媒体,所以,亚太各国及密切关注中国一举一动的机构和人员(包括北京政要)都非常重视《信报》的重要文章。许多如同笔者一样执着又各显个性的独白也因此就汇成香港和中国大陆软实力。当年,美国和日本驻港人员都曾拉长耳朵探听《和平的忧患》及《和平的威胁》文章的背景与后台;北京的高层也对《和平三章》绵里藏针的文风欣赏,派员邀喝茶叙谊。我欣慰的仅仅是达到建构事实和传递信息的目的,——不要怀疑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承担,不要轻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最高利益的坚强意志。这,就是行动中的历史学家独到优胜之处。

  2007年春节,友人邀请游欧,走马观花。罗马斗兽场,宏伟与颓败并存,公民与奴隶共荣,娱乐与残杀一体……。这一切都成为历史遗迹,显然也与周围熙熙攘攘的世界各地游客互不相干。我想,人类为何如此伟大聪明,几千年来创造了叹为观止的奇迹;人类又为何如此愚蠢,在敌对与毫无创造价值的状态下消耗全部的才能,使文明处于停滞的状态,甚至为灭亡种下祸根。法国罗浮宫固然富丽堂皇,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幕是饥饿的暴动民众把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我又想,不患贫患不均是中国的古训,革命固然是社会的消毒剂,但革命又是社会的绞肉机。当时,我随身带了David Lamdes《富国论——人类贫与富的命运》一书,联想到中国目前社会的现实和存在的危机,心急如焚。回港后,写了《解决中国社会深层结构矛盾的战略思考》。

  汤因比又说:思想只要一启动,就会把现实打碎,但马上又会把现实加以重新组合,在分解之后,思想就进行分类工作,即把不同的对象确定为同一类型的东西

  我也明白,书生论政和纸上谈兵其效应实在有限。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但正如汤因比所说:如果一个历史学家力求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更广阔联系,他就至少是在这种追求终极目的方面迈出了第一步,但是他不能期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目标,正如自然科学家不能期望自己将会发现物质的根本性质

  当代社会问题研究和政经评论者,绝对更象行动中的历史学家。面对历史,我们不敢妄大自尊;面对现实,我们必须先天下之忧而忧。

 二〇〇九年九月八日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19 - 05 - 16
三月五日清晨,蒙先生在梦中安详走了,享年九十一,生前他嘱咐丧事一切从简,以免给家人、师友、学生带来“不方便”。他,满心高兴,满足东陆书院文丛“蒙树宏文集”六卷是留给后人,留给后世的最好“遗产”。由于没有任何形式的“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我们几位云大中文系七八、七九级学生及八三级、八五级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三月八日上午伴同师母王老师及其二位子女,在医院太平间“探望”,看了蒙老师遗容最后一面。三月十九日下午,东陆书院举行悼念蒙先生逝世追思会,我再一次从香港飞抵昆明。那一天晚上,半个月亮高挂树梢,翠湖公园没有白天的喧声,我绕翠堤独自行,人悄悄……因李广田先生掌长云南大学,蒙先生从清华文学院及燕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随李广田先生南下昆明,分配在云大中文系,至今整整66年。他一直认真教学,认真治学,培养了数千学生,留下文集六卷。(其中《鲁迅年谱稿》被誉为中国鲁迅研究最翔实严谨的史料力作,《云南抗...
2022 - 08 - 09
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央文史馆资深馆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原校长、凯普名誉董事长杨福家教授,因病于2022年7月17日8:32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今天上午10时,杨福家教授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杨福家同志逝世表示深切悼念,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王岐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上花圈表示悼念。沉痛哀悼杨福家教授龙华殡仪馆大厅庄严肃穆,大厅上方悬挂着白底黑字的横幅“沉痛悼念杨福家同志”,横幅下方是杨福家同志的遗像。厅两侧题“追求卓越精神励当世 全球视野家国情怀科学探索知微著”及“力行博雅风范垂千秋 历史使命作育栋梁争创一流谋深远” 挽联。告别仪式现场,上海市、宁波市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及杨福家教授的亲友前来吊唁,致以沉痛悼念和深切缅怀。凯普生物创始人管乔中、王建瑜以及凯普集团全体员工敬献花圈。...
2022 - 08 - 08
来源:融媒体中心文/胡慧中、金雨丰他的一生追求卓越,为中国开拓声震寰宇的核物理事业,为复旦大学争创一流付出心血,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卓著。他的一生追求理想,开创中外合作办学,播撒教育理念,为莘莘学子搭建梦想的桥梁,点燃心中的火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第七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原主席,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同志因病于2022年7月17日8:32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杨福家先生以生生不息的梦想光焰,照亮复旦人的前行之路。杨福家同志的告别仪式明天(8月9日)上午将在龙华殡仪馆举行。追求一流前沿的科研,为中国开拓核物理天地“我只是运气好。”晚年的杨福家出席活动,回顾过往成...
2022 - 07 - 19
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央文史馆资深馆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原校长、凯普名誉董事长杨福家教授7月17日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86岁。7月18日上午9时,凯普生物潮州、广州总部员工代表举行悼念仪式,深切缅怀杨福家教授。 默哀仪式杨福家教授是一位科学家,是第一位在国外权威出版社出版英文著作的中国核物理学家,曾与谢希德等科学家,提出“在上海建造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的提案,为“上海光源”的故事写下了“序言”。他是一位教育家,1993年至1998年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2001年起出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校监),是第一位担任外国知名大学校长的中国公民;2004年创办并出任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也是创办中外合作大学的第一人。杨福家教授用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满腔的热情为科学研究、国际高等教育工作立下显赫的功绩。杨福家教授曾多次出席总统早餐会,率先在国内引进并阐释宣传“知识经...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