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

News
News 新闻详情

一个纯粹的人(张国庆)

日期: 2019-05-16
浏览次数: 10

张国庆

 谨以此短文,深切怀念蒙树宏老师。

 一、任真竭诚,诲人不倦

我是云大中文系本科七九级的学生,当年蒙老师曾给我们班开《鲁迅研究》选修课。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可选的课较多,我没有选此课,因而错失了当面聆听老师教诲的机会。不过由于选课同学绘声绘色的描述,我也曾得闻老师某次上课的一个片断。之前,老师布置选课的同学做期中作业,作业交上去的第二周上课时,老师进入课堂后,将批阅后的作业发还,转身在黑板上写下“知耻而后勇”五个大字。同学们翻开作业,只见段炳昌同学的作业受到老师高度赞扬,批有“贴堂”两个红字,而不少同学的作业则受到老师批评,尤其是有几位同学的作业许多文句下面更是红线连着红线,那是老师对涉嫌抄袭文字的明确指出和严厉指责。那时没有电脑,没有互联网,更没有经由电脑、互联网检索文章书籍的资料库,老师凭着数十年日积月累形成于大脑之中的鲁迅研究“资料库”,将作业中涉嫌抄袭的文字一一指出。这令现场的同学和我们这些事后听闻的同学,无不叹服!“耻”,是老师对抄袭行为的深恶痛绝和毫不留情的批评;“知耻而后勇”,是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爱护和深深的殷望。这一番训教,同学们永铭在心!我在以后三十多年的教师生涯中,曾许多次地向学生提起当年这一场景,以作为对后来者的警醒和告诫。

1986年我研究生毕业留中文系任教,由于教学和研究的方向不同,我和老师一向较少特别深入的接触。但多年后的两件事,仍令我继续感受到了老师的教学风范。

一件事,仍与学生有关。大约在2015年前后,中文系王卫东老师的一位博士生撰写研究徐嘉瑞戏剧观的论文,就有关问题去向蒙老师请教。老师本是这方面研究的大家,当时就将举凡所知道的有关徐嘉瑞的文学创作和理论、云南抗战文学和中国抗战文学等的资料线索一一提供,将自己的相关认识、看法和盘托出,感动得那位博士生后来多次表示:蒙老师实在是太诚恳了,给她的帮助真是太大了!

另一件事,则与我有关。2013年10月,光明日报《光明大讲坛》邀请我就《二十四诗品》做了一个演讲,稍后光明日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将讲稿以《<二十四诗品>的诗歌美学逻辑》为题予以登出。我将一份报纸呈上请老师教正。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老师打电话给我(几十年来老师唯一一次打电话给我),一开口就严肃地问:“你的文章中,‘融即’这个词是你写的还是别人写的?”我答道:“我写的。”“那‘即’是什么意思?”“‘靠近’的意思。比如‘不即不离’。”“哦!”沉默数秒,电话挂断。手握电话,一阵暖暖的感动在心头升起:都几十年了,老师仍然在关注着学生的发展,仍然在提醒着他可能犯下的错误啊!

 蒙老师就是这样一位一辈子任真竭诚,诲人不倦的先生!

 二、律己以严,行事有方

“文革”的冲击过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工作单位大抵恢复了正常的退休制度,但在许多地方执行得并不像后来那样严格。比如在昆明,一个人在某年年头就已到了退休年龄,却得拖就拖,往往在单位的宽容或默许下,直挨到年底才办理退休手续、正式退休,这种情况非常普遍。蒙老师则不然。从1983年起,他担任中文系系主任,到了1988年(或者1989年?)他年届六十的那一天,没有一丝犹豫或延宕,他自自然然地“脱冠”而退了。这一幕,令中文系当时的教师们印象深刻。君子处世,行乎其所当行,其斯之谓与?

 三、一生为学,死而后已

老师是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鲁迅研究的大专家,他的《鲁迅年谱稿》是国内同类著作中的佼佼者,在学界早已享有盛誉。但老师为学,从没有停顿的时候。每天白天不是到云南省图书馆、云大图书馆,就是在中文系或者东陆书院资料室查阅资料,而晚上则在家中整理资料、进行研究。在职工作时如此,退休后依然如此。几十年间,一身布衣,一双布鞋,风雨无阻,人们每天总能在这几点之间见到他或快或慢孑然穿行的身影。

最近二十年,我与老师同住云大东二院。大约是2013年的一天午后,我出门上课,迎面碰到老师,便问候道:“您上哪儿去?”老师手一指,“与老吴约好,到他家讨论点问题。”“老吴”讳进仁,也是中文系的退休教师,当时已九十高龄。二位老人家耄耋之年还在相互切磋学问,怎不令人动容!

 四、单调与丰富、枯寂与快乐

老师一生清贫,大约没有什么特别的业余爱好,也没有什么其它特别的追求,除了教书就是教学,除了资料就是研究。这样的人生,照一般说,未免单调而枯寂。有一次听杨一兵老师议论:老蒙的生活也不完全单调,退休后夫妇俩还和我们一道出游过几次呢,而且兴趣还是很高的。是的,有了合适的机会与同伴,蒙老师偶尔也是会快乐一番的。但我觉得,在老师表面单调枯寂的长期生活下面,其实本来就是内涵着精神上的丰富与乐趣的,这种丰富与乐趣,就来自他的教学,就来自他的学术,并且与他相伴相依了一辈子!

老师的女儿告诉我,老师到美国看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19 - 05 - 16
三月五日清晨,蒙先生在梦中安详走了,享年九十一,生前他嘱咐丧事一切从简,以免给家人、师友、学生带来“不方便”。他,满心高兴,满足东陆书院文丛“蒙树宏文集”六卷是留给后人,留给后世的最好“遗产”。由于没有任何形式的“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我们几位云大中文系七八、七九级学生及八三级、八五级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三月八日上午伴同师母王老师及其二位子女,在医院太平间“探望”,看了蒙老师遗容最后一面。三月十九日下午,东陆书院举行悼念蒙先生逝世追思会,我再一次从香港飞抵昆明。那一天晚上,半个月亮高挂树梢,翠湖公园没有白天的喧声,我绕翠堤独自行,人悄悄……因李广田先生掌长云南大学,蒙先生从清华文学院及燕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随李广田先生南下昆明,分配在云大中文系,至今整整66年。他一直认真教学,认真治学,培养了数千学生,留下文集六卷。(其中《鲁迅年谱稿》被誉为中国鲁迅研究最翔实严谨的史料力作,《云南抗...
2022 - 08 - 09
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央文史馆资深馆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原校长、凯普名誉董事长杨福家教授,因病于2022年7月17日8:32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今天上午10时,杨福家教授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杨福家同志逝世表示深切悼念,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王岐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上花圈表示悼念。沉痛哀悼杨福家教授龙华殡仪馆大厅庄严肃穆,大厅上方悬挂着白底黑字的横幅“沉痛悼念杨福家同志”,横幅下方是杨福家同志的遗像。厅两侧题“追求卓越精神励当世 全球视野家国情怀科学探索知微著”及“力行博雅风范垂千秋 历史使命作育栋梁争创一流谋深远” 挽联。告别仪式现场,上海市、宁波市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及杨福家教授的亲友前来吊唁,致以沉痛悼念和深切缅怀。凯普生物创始人管乔中、王建瑜以及凯普集团全体员工敬献花圈。...
2022 - 08 - 08
来源:融媒体中心文/胡慧中、金雨丰他的一生追求卓越,为中国开拓声震寰宇的核物理事业,为复旦大学争创一流付出心血,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卓著。他的一生追求理想,开创中外合作办学,播撒教育理念,为莘莘学子搭建梦想的桥梁,点燃心中的火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第七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原主席,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同志因病于2022年7月17日8:32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杨福家先生以生生不息的梦想光焰,照亮复旦人的前行之路。杨福家同志的告别仪式明天(8月9日)上午将在龙华殡仪馆举行。追求一流前沿的科研,为中国开拓核物理天地“我只是运气好。”晚年的杨福家出席活动,回顾过往成...
2022 - 07 - 19
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央文史馆资深馆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原校长、凯普名誉董事长杨福家教授7月17日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86岁。7月18日上午9时,凯普生物潮州、广州总部员工代表举行悼念仪式,深切缅怀杨福家教授。 默哀仪式杨福家教授是一位科学家,是第一位在国外权威出版社出版英文著作的中国核物理学家,曾与谢希德等科学家,提出“在上海建造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的提案,为“上海光源”的故事写下了“序言”。他是一位教育家,1993年至1998年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2001年起出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校监),是第一位担任外国知名大学校长的中国公民;2004年创办并出任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也是创办中外合作大学的第一人。杨福家教授用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满腔的热情为科学研究、国际高等教育工作立下显赫的功绩。杨福家教授曾多次出席总统早餐会,率先在国内引进并阐释宣传“知识经...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