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山
“香港第三只眼睛:看中国新秩序”文章九篇。
(1)前言
(2)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文化大革命
(3)后文革与失衡的政治格局
(4)思想解放的春天,人文精神的复兴
(5)英雄·烈士·思考者
(6)“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
(7)思想文化构成与道路选择
(8)经济复兴与社会新危机?!
(9)深化改革,防止资本“政变”
不想写了,余下几篇。希望这些思考,启示有志青年撰写《中国新秩序》专著,或编写《中国现代史纲》。此时心愿,敝帚自珍,期待在十九大前结集出版。
一九九七年,参与编辑中日研究丛书,写了“总序”;一九九九年,美国炸毁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奋笔疾书《弱国无外交》。之后业余笔耕廿年,收获是政经杂论七十余篇。非专业的“万金油”乎?抑是“藿香正气水”?不能济世医国,只可应对时疫流感,算是“聊作少年狂”。《香港第三只眼睛:十年挑灯看剑》、《龙年吹角连营》、《一国二制疏离与磨合》三本小说亦已陆续出版。
来港三十年,不务正业,学无所成,空怀壮志,无颜叩见恩师。顿然觉悟,决定闭上夜不能寐的第三只眼睛,借《最后告白》弯道减速,回归创作,回归文学。
知我心,谓我忧;不知我,谓何求。文灼非君惺惺相惜允另辟园地,名曰《彦山学堂》。少年研读红楼,梦醒领悟人生,性格就是命运。十几个欣赏任务跃然纸上,多年旧作,也曾算是推陈出新,略可参考。本是鲁学弟子,喜欢《朝花夕拾》、《野草》、《彷徨》,素颜鲁迅,性情真人也。
人生最后阶段,当是文学自白。三部曲之一《海角》明年捧上几个圆卵石,半把小贝壳,浅彩驱壳记录潮人之命运。《天涯》离港岛、零丁洋更近,二、三年等待,不经意之间,或许故人身影依稀可见……《原乡》是骊歌,最终的寻找,都是心灵的家园。
《学堂》铃声将响,一文学费不收。祈方块字和祖先的历史,在香港重商社会有半格空间;中国的文化,在中国人的世界也不受摧残。
二〇一七年八月卅日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