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

News
News 新闻详情

第六节 雷溅波的诗歌

日期: 2019-05-16
浏览次数: 42

雷溅波(1909—1999),又名雷同、雷必兴。祖籍云南思茅,长于昆明。1930年2月到上海,把中共云南地下省委的文件交给中共中央;1935年从沪赴日本求学,1937年底回国,1938年从杭州回到云南。

从1938年起,他和徐嘉瑞、罗铁鹰等合编《战歌》诗刊。1939年,编辑云南留日同学归国战地服务团出版的《歼倭》半月刊。抗战胜利后,任《新云南周刊》社副社长。

雷溅波是到达上海以后才开始创作活动的。1930年5月,他在《萌芽月刊》上发表新诗《军事会议》和《退出以后》。同年,经艾芜介绍,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他先后用过的笔名有赞庭、碧星、李明、田雨、三弟。他在1937年以前结集的诗作有:《夜哨》《前哨》《熔合》(据《文学新辑》第一辑和《文学丛报》第五期的介绍)。另有长诗《新流之歌》,已排出清样而被焚,未能面世。抗日战争发生后,有诗集《群众的队伍》《黎明之歌》《冬天的乡巴老》(据《前进!中国兵》书后的介绍),但现在均未发现。现存者有《战火》和《前进!中国兵》两书。

《战火》由救亡诗歌社于1938年出版,连《诗序》共收诗歌32首。其中《异国拖木头的劳动朋友》《写在百灵庙前》等11首写于抗战爆发之前;大多数则写于卢沟桥事变至1938年l1月之间。这些作品为了和平而歌颂正义的战争,歌颂枪杆子和执枪卫国的战士。《诗序》写道:“无边的战火烧着,/战士们唱着战歌。/去!/拿起锐利的武器,/去解放伟大的中国。”“等战争一天罢手,/大陆上熄了烽火,/呵!/我又吹灭我心头战争的火苗,/为人类唱甜蜜的恋歌。”穆木天为诗集写了题为《青春的气息》的序言,说“在溅波身上,牧歌的要素和战歌的要素,浪漫主义的要素和现实主义的要素,大地的要素和人的要素”已坚固地浑融为一体了。

《前进!中国兵》由昆明华南书店于1945年2月25日发行。诗集共收诗22首,分为三篇:“喇叭篇”,含《前进!中国兵》《怒江》等八首;“彼岸篇”,含《彼岸》《向春天开放》等五首;“乡村篇”,含《秋天的乡村》《窃贼》等九首。这些诗的共同主题是歌颂为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战斗的士兵,向往彼岸的光明,赞美乡亲以及乡土风光。

这两本分别写于抗战初期和后期的诗集各具特色,而且从中可以看出雷溅波诗歌的发展变化。

穆木天在《青春的气息》中指出:抗战以前,雷溅波以一个浪漫主义者的姿态出现,他的热情被“周围的那一种阴澹的氛围气”笼罩着,而抗日战争的烽火,使他“在意识上,在感情上,起了一个大的突变”。虽然他1937年以后写的诗,也还有幼稚、欠成熟之处,但他总的倾向,是执着于现实主义,热情歌颂全民抗战怒潮中的光明面。诗句像“铁流一样地有力,小孩子一样地活泼,瀑布一样地奔放,火山一样地有爆发性”。

《战火》中写于卢沟桥事变以后的诗篇,表现出作者密切结合斗争任务,重视作家的社会职责,执笔的目的十分明确。他把这场民族存亡的生死搏斗,概括为“你要我的命/我要你的头!”(《最后关头》)当中没有任何妥协调和的余地。《守住我们的岗位》写到:“圆月,/映在血中,/创伤的尸体,/倒在炮口,/我们要把守住我们的岗位。”这就把“视死如归”“与阵地同在”的誓言化为活生生的图像了。

当然,《战火》中的某些诗篇,如《九一八》等,写得较一般化,缺乏浓郁的诗情。但这是抗战初期诗歌的通病,有其普遍性。

随着兵燹的加剧、战争的长时期延续,抗战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加上蒋介石政权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社会上的诸多矛盾尖锐地表现出来。这时,雷溅波对现实的认识深化了。他发现:“我们的村里迂回着污浊的河流/我们的城市浮晃着虚伪的虹光/我们的脸上全是假意的微笑。”面对这些阴暗面,有人冷漠地说:“管它!”有人麻木地说:“怕吗呢!”而诗人则向往那“有清洁的河流,自由的飞鸟,友善的人类”的“彼岸”。为了离此而往彼,“人们不顾隔离着无尽的凶恶的海波,和海上狂作的大雨,他们一只一只的,一群一群的到彼岸去的小舟,仍然奋斗于艰苦辽远的行程”。

《前进!中国兵》“彼岸篇”的五首诗,着力歌颂彼岸的光明、幸福,《迎接》《向春天开放》对新天地表现出一片欢欣鼓舞之情。这和抗战初期歌颂身边的光明面有不同的内涵,是不少进步知识分子的共同感受。光未然、李广田、吕剑、罗铁鹰等都涉及这方面,形成了云南现代文学的主题之一。

另外,在语言上,《战火》比较一般化,缺乏鲜明的特色。《流亡曲》中的“疲倦的车辆擒住了杭江的铁轨”,《火车头歌》的“我擒住了两条钢轨”,《睡狮》的“巨爪擒住,顽强的大地”——这里三次使用“擒”字,留下了受徐志摩的《火车噙住轨》影响的鲜明痕迹。但是,《前进!中国兵》就不同了,如《窃贼》这样写押送:“一群盲目的小孩像一条尾巴/摇摇摆摆地拖在他的身后。”书里广泛地使用乡土语言:“白白拉拉”“一窝孽畜”“黑更夜晚”等都生动、鲜活。显然,《前进!中国兵》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比《战火》更为成熟。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19 - 05 - 16
三月五日清晨,蒙先生在梦中安详走了,享年九十一,生前他嘱咐丧事一切从简,以免给家人、师友、学生带来“不方便”。他,满心高兴,满足东陆书院文丛“蒙树宏文集”六卷是留给后人,留给后世的最好“遗产”。由于没有任何形式的“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我们几位云大中文系七八、七九级学生及八三级、八五级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三月八日上午伴同师母王老师及其二位子女,在医院太平间“探望”,看了蒙老师遗容最后一面。三月十九日下午,东陆书院举行悼念蒙先生逝世追思会,我再一次从香港飞抵昆明。那一天晚上,半个月亮高挂树梢,翠湖公园没有白天的喧声,我绕翠堤独自行,人悄悄……因李广田先生掌长云南大学,蒙先生从清华文学院及燕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随李广田先生南下昆明,分配在云大中文系,至今整整66年。他一直认真教学,认真治学,培养了数千学生,留下文集六卷。(其中《鲁迅年谱稿》被誉为中国鲁迅研究最翔实严谨的史料力作,《云南抗...
2022 - 08 - 09
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央文史馆资深馆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原校长、凯普名誉董事长杨福家教授,因病于2022年7月17日8:32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今天上午10时,杨福家教授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杨福家同志逝世表示深切悼念,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王岐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上花圈表示悼念。沉痛哀悼杨福家教授龙华殡仪馆大厅庄严肃穆,大厅上方悬挂着白底黑字的横幅“沉痛悼念杨福家同志”,横幅下方是杨福家同志的遗像。厅两侧题“追求卓越精神励当世 全球视野家国情怀科学探索知微著”及“力行博雅风范垂千秋 历史使命作育栋梁争创一流谋深远” 挽联。告别仪式现场,上海市、宁波市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及杨福家教授的亲友前来吊唁,致以沉痛悼念和深切缅怀。凯普生物创始人管乔中、王建瑜以及凯普集团全体员工敬献花圈。...
2022 - 08 - 08
来源:融媒体中心文/胡慧中、金雨丰他的一生追求卓越,为中国开拓声震寰宇的核物理事业,为复旦大学争创一流付出心血,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卓著。他的一生追求理想,开创中外合作办学,播撒教育理念,为莘莘学子搭建梦想的桥梁,点燃心中的火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第七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原主席,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同志因病于2022年7月17日8:32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杨福家先生以生生不息的梦想光焰,照亮复旦人的前行之路。杨福家同志的告别仪式明天(8月9日)上午将在龙华殡仪馆举行。追求一流前沿的科研,为中国开拓核物理天地“我只是运气好。”晚年的杨福家出席活动,回顾过往成...
2022 - 07 - 19
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央文史馆资深馆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原校长、凯普名誉董事长杨福家教授7月17日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86岁。7月18日上午9时,凯普生物潮州、广州总部员工代表举行悼念仪式,深切缅怀杨福家教授。 默哀仪式杨福家教授是一位科学家,是第一位在国外权威出版社出版英文著作的中国核物理学家,曾与谢希德等科学家,提出“在上海建造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的提案,为“上海光源”的故事写下了“序言”。他是一位教育家,1993年至1998年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2001年起出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校监),是第一位担任外国知名大学校长的中国公民;2004年创办并出任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也是创办中外合作大学的第一人。杨福家教授用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满腔的热情为科学研究、国际高等教育工作立下显赫的功绩。杨福家教授曾多次出席总统早餐会,率先在国内引进并阐释宣传“知识经...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