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

News
News 新闻详情

第二节 石凌鹤及其《梦的微笑》

日期: 2019-05-16
浏览次数: 6

石凌鹤(1906—1995),原名石联学,江西人。20世纪30年代,他在上海参加左翼艺术剧社,是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工作小组成员。20世纪30年代中期,他有独幕剧《血》、电影剧本《十字街头》和四幕抗战话剧《黑地狱》等作品。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由武汉到桂林,再到重庆,任职于郭沫若领导的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皖南事变”后,根据“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策略,党组织把他派到昆明。1943年,他到安宁中学任教导主任。抗战胜利后,约于1946年秋离开安宁,在昆明文正中学、昆明农校任教,并任《民意日报》副刊《人生》的编辑。1948年离开云南。他后来有诗道:

 荫蔽昆明六度秋,许多往事上心头。

 寄情且唱山城曲,明志甘为孺子牛。

 著述何妨仇寇恨,宣传岂是稻粱谋。

 傲寒挈眷冲罗网,岭上丹枫一望收。

 石凌鹤在云南期间,因处在潜伏状态,没有公开参加政治活动,而是以戏剧家的身份出现。除在中学任教外,他导演过的话剧有《清宫外史》(1944年7月)、《棠棣之花》(1945年2月)、《原野》(1946年7月)、《结婚进行曲》和《秋收》(1946年冬)。《山城夜曲》于1945年暑假在安宁演出时,由他导演并兼主演。其导演获得好评。1944年9月25日,《正义报》载文说,《清宫外史》的演出,舞台在“画面的组合上,地位的变化上”,“严肃而不呆滞”,颇见导演者的功夫。他所写的剧本,在云南演出者除《山城夜曲》外,还有《八百壮士》(1938年8月)和《黑地狱》(1938年12月),二者均由金马剧社公演。由于他在话剧活动中有较大影响,1944年9月被选为“文协”昆明分会理事。

 石凌鹤在云南期间除从事话剧的创作和演出外,还写了不少戏剧评介和有关戏剧的札记。1944年,他作为《云南晚报》“剧影夜谭”专栏的主笔,评介了《日本内幕》《南缅之夜》《香姝宝马》《清宫外史》等话剧和电影;还发表了《〈仇剑记〉自序》等较重要的文章。同时,还配合为贫病作家筹募救济基金的活动,写了《剧艺灭绝剧人饿死》《救济贫病的剧人》等文。从上述导演、写作等活动来看,他和云南的戏剧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他还创作了四幕悲剧《梦的微笑》(1946年8月,作为“双鹤丛书”之一由昆明双鹤书屋出版)。此剧在重庆时已写了三幕。1943年秋在云南,“尽弃前稿,从头再写”,于1944年1—5月在昆明《扫荡报》上连载。作者说,该剧是“为我们抗战中文艺工作者群留下一幅素描画”。剧本只写了四个人物:马仲骥、秋岫云、黄桂芬和柳白华。在马仲骥的身上,有作者自己的影子、经历和感受。他在《〈梦的微笑〉自序》中说:“四个人物,我都相当熟悉……甚至于连我自己在内,所以,这是朋友们的速写像,也是我的自供。”他笔下的马仲骥,为了出版社的事业,在艰难中多方撑持,说要“挣持到弹尽粮绝,像闸北的孤军一样,即使失败了也有光荣的价值”。他很累,但不能停顿下来。从黑夜里在风雪中跋涉,马仲骥得到启示:“在苦难中你千万不能休息,一定得使尽气力,奋斗到底,不然就会完全屈服,再也别想爬起来!”马仲骥的妻子秋岫云是一个颇有前途的演员,她希望活跃在舞台上而不能(因病),希望丈夫留在身边而办不到(他工作太忙),心中闷闷不乐,怨天尤人。后来,由于现实的教训,她有了新的觉醒,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不再拉丈夫的后腿,并嘱咐他:“放心到前线工作去,我等着你成功归来。”马、秋二人的经历,表现了知识分子在抗战中的“心灵痛苦和挣扎、奋斗”。

 剧本中着力最多、处于中心地位的人物是柳白华。他是马的好友,有一段时间曾和马一起倾慕秋岫云。秋、马结婚后,柳在昆明和一个教授的太太有不正常的关系,事发后逃到重庆。不几天前,他就俘虏了房东少奶奶黄桂芬的感情,又多次轻浮地向秋岫云挑逗。马仲骥指出柳在男女关系上过分不严肃,“在人情国法上都说不过去”,还说在柳的身上“看出了丑恶”。秋岫云则批评柳是“一个出卖希望的人”,劝告他:“不要永远,只给人家希望哦!”后来,还断言他“不会给人幸福……他自己也永远不能得着幸福”。但是,在剧本的结尾,柳却由于黄桂芬之死而产生悔恨之情,“苦痛之极”“泣如雨下”,直至“神经错乱”。这大概因为作者和马仲骥一样,主观上认为柳白华是“善良的人”的缘故。

 剧本所塑造的四个人物,各有自己的性格。剧本结构有序,脉络分明,文字流畅秀丽;所阐扬的人生意义也是积极健康的。剧本的缺点是:(一)对马仲骥的正面描写不够,把舞台活动过多地让给了柳白华;(二)马、秋对柳白华似嫌过于宽容,尽管二人对柳是有批评的,这就影响到剧本的思想力度;(三)黄桂芬的语言过于文绉绉,如讲到因经济困难不能升学时,说“幸运之神突然离开了我,展开了翅膀在黑夜里飞走了”等,这并不符合人物的地位和所处的环境。

 抗战胜利后,石凌鹤在云南期间,还写有独幕诗剧《泽畔行吟》和中篇小说《大英雄》等。此外,在《民意日报•人生》上,他还发起和组织了“文艺运动的逆流”论争,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由于这些不是发生在抗战时期之内,这里不作论述。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19 - 05 - 16
三月五日清晨,蒙先生在梦中安详走了,享年九十一,生前他嘱咐丧事一切从简,以免给家人、师友、学生带来“不方便”。他,满心高兴,满足东陆书院文丛“蒙树宏文集”六卷是留给后人,留给后世的最好“遗产”。由于没有任何形式的“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我们几位云大中文系七八、七九级学生及八三级、八五级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三月八日上午伴同师母王老师及其二位子女,在医院太平间“探望”,看了蒙老师遗容最后一面。三月十九日下午,东陆书院举行悼念蒙先生逝世追思会,我再一次从香港飞抵昆明。那一天晚上,半个月亮高挂树梢,翠湖公园没有白天的喧声,我绕翠堤独自行,人悄悄……因李广田先生掌长云南大学,蒙先生从清华文学院及燕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随李广田先生南下昆明,分配在云大中文系,至今整整66年。他一直认真教学,认真治学,培养了数千学生,留下文集六卷。(其中《鲁迅年谱稿》被誉为中国鲁迅研究最翔实严谨的史料力作,《云南抗...
2022 - 08 - 09
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央文史馆资深馆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原校长、凯普名誉董事长杨福家教授,因病于2022年7月17日8:32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今天上午10时,杨福家教授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杨福家同志逝世表示深切悼念,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王岐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上花圈表示悼念。沉痛哀悼杨福家教授龙华殡仪馆大厅庄严肃穆,大厅上方悬挂着白底黑字的横幅“沉痛悼念杨福家同志”,横幅下方是杨福家同志的遗像。厅两侧题“追求卓越精神励当世 全球视野家国情怀科学探索知微著”及“力行博雅风范垂千秋 历史使命作育栋梁争创一流谋深远” 挽联。告别仪式现场,上海市、宁波市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及杨福家教授的亲友前来吊唁,致以沉痛悼念和深切缅怀。凯普生物创始人管乔中、王建瑜以及凯普集团全体员工敬献花圈。...
2022 - 08 - 08
来源:融媒体中心文/胡慧中、金雨丰他的一生追求卓越,为中国开拓声震寰宇的核物理事业,为复旦大学争创一流付出心血,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卓著。他的一生追求理想,开创中外合作办学,播撒教育理念,为莘莘学子搭建梦想的桥梁,点燃心中的火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第七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原主席,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同志因病于2022年7月17日8:32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杨福家先生以生生不息的梦想光焰,照亮复旦人的前行之路。杨福家同志的告别仪式明天(8月9日)上午将在龙华殡仪馆举行。追求一流前沿的科研,为中国开拓核物理天地“我只是运气好。”晚年的杨福家出席活动,回顾过往成...
2022 - 07 - 19
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央文史馆资深馆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原校长、凯普名誉董事长杨福家教授7月17日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86岁。7月18日上午9时,凯普生物潮州、广州总部员工代表举行悼念仪式,深切缅怀杨福家教授。 默哀仪式杨福家教授是一位科学家,是第一位在国外权威出版社出版英文著作的中国核物理学家,曾与谢希德等科学家,提出“在上海建造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的提案,为“上海光源”的故事写下了“序言”。他是一位教育家,1993年至1998年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2001年起出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校监),是第一位担任外国知名大学校长的中国公民;2004年创办并出任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也是创办中外合作大学的第一人。杨福家教授用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满腔的热情为科学研究、国际高等教育工作立下显赫的功绩。杨福家教授曾多次出席总统早餐会,率先在国内引进并阐释宣传“知识经...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