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 16版 《亚洲周刊》汪道涵主张用“中国”取代两岸国号之争,是充满智慧的创新。两岸领导人要握住旷世奇缘两岸领导对于两岸问题,都有时代的急迫感?同为五十年代出生的马英九和习近平,都过了六十岁的耳顺之年。他们对于一九四九年中国的裂变和两岸的分裂,从童年起就有切身的感受。他们也许在午夜梦回之际,想到是否可以在有生之年,弥合他们父辈的裂痕,化解国共之争的历史后遗症。但两岸领袖的会面,都会“卡”在国号的问题上,互相都不承认对方。中华民国VS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了一道无解的政治难题。但其实中共高层早就对此提出很有智慧的解决办法;一九九九年,中共元老汪道涵接见台湾蓝营大老许历农等访客时,就传出要超越“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号,改用“中国”代替。这其实是一个回归常识的做法。在国际舞台上,没有人会在舞台上,没有人会在乎你的国号,而是用“中国人”来泛指炎黄子孙。政权之争,毕竟不能超越文化与历史之争。“中国”二字,凝聚了五千多年的文化传统,但又展现近百多年来推动国家现代化的努力,涵盖了从蒋介石到毛泽东的中华情怀...
发布时间:
2013
-
12
-
31
浏览次数:1130
居港权问题,是人权与经济、社会及历史环境错综交错的结果。文章转载自 2013年10月13日《亚洲周刊》 作者:江雁南香港居留权问题缠绕社会及不少陆港家庭数千载,是人权与经济、社会及历史环境错综交错的结果,时代转变的产物。“香港社会历来都是歧视新移民的。”香港社区组织协会主任何喜华认为当中有新老香港人的利益博弈;同时,在纵火案之后,社会反对新移民和争取居港权人士的舆论空间高涨,社会对抗气氛浓重。备受职责的还包括一直为居留权人士求情抗争的甘浩望神父。一九九九年,香港导演许鞍华将他的事迹拍成电影《千言万语》,感动千家万户,获得当年香港金像奖最佳电影在内的五项大奖。甘浩望表示,即使回过头看,也并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争取居留权是每个人自己的权利,要坚持下去,争取尊严。有些原则应该坚持到底”。“社会上对争取居港权人士无尽谩骂,是因为香港人从来没想过家庭分离,过着的是什么生活。”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干事孔令瑜告诉亚洲周刊,“当年被留在大陆的孩子已经很可怜了,为什么现在还要阻止他们拿身份证,让孩子和家人的怨恨加深。有很多父母至死都没有等到孩子拿居留权,很多人都是独自死在屋子里的”。然而除了人权因素要考虑之外,香港政府在九七金融风暴之...
发布时间:
2013
-
10
-
22
浏览次数:2630
2013.03 信报财经月刊前言:远远超过正常税赋支出的超级地租,严重恶化了香港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同时严重扭曲了香港的经济结构,严重削弱了香港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却成就了一批世界级的超级富豪。卢麒元香港的“深层次的问题”不是政治问题,那些茶杯里的风波不足挂齿。香港“深层次的问题”是经济问题。经济问题涉及经济管理主权,关乎香港未来的命运。事实上,香港的经济管理主权始终是一个令人忧虑的问题,香港于1997年回归的仅仅是政治管理主权(行政权),经济管理主权至今仍然无法全面回归。香港的经济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财政问题,就是下文要谈的超级地租问题;另一个是金融问题,就是联系汇率问题。笔者曾经著文《港元成为主权货币的最佳时机》(见本刊第415期,2011年月10号,原题为《回到一九八三年》),对香港金融问题作过详细论述,本文可以视为该文的姊妹篇。一个残酷事实是,无论中央政府抑或香港政府,均无法在香港实施卓有成效的财政金融管理。在经济管理主权旁落的现实中,香港经济呈现出自由落体运动。如果不是中央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香港经济的数据将会十分难看。一、 香港超级地租的本质笔者认为,香港的经济问题皆肇始于1983年,英国人在与中国人展开关于香港主权问题的谈判之后,对香港的经济制度作出了历史性的改动,港英政府在香港...
发布时间:
2013
-
02
-
28
浏览次数:1030
马琴琴 上海 2012/06/13刊于《旺报》 我是个平常生活很粗心的女子,这次我在购物台网购,竟用ATM转帐把钱汇到了别人的账户。钱不多,658元新台币,可是我的心情懊恼到极点。自己犯这种错误,多少让我有点生气,我觉得自己像患了痴呆症!和台湾朋友在网上聊天的时候心情很郁闷,可是我也没有想过要去做点什么。朋友说:「去要回来啊,不是属于他的钱一定会给你的。」我回:「怎么要啊?我又不知道是谁?」朋友说:「打电话吧,一定会要回来的,在台湾碰到这种事情,不还钱的人几率应该是很低的。」彷佛是对方的疏失我转出去的账户是邮局的账户,于是我第一个打电话给邮局,述说事情发生的经过。「怎么这么不小心呢?」对方接电话的是个先生,口气绵的像嘴里含了一块棉花糖。「真可惜我们邮局也没有办法啊,也不能帮你什么的,真是对不起。因为是你自己ATM转帐的啊,怎么办呢?你转到对方的银行是什么银行呢?如果不知道的话,我可以帮你查查的。我再给你对方银行的电话号码,你打到对方银行去问问吧,下次可一定要小心啊。」 对方银行是国泰世华银行。我一样打电话过去,把事情原委又述说了一遍。接电话的同样是位先生。把事办得我心愧疚「原来您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啊?您慢慢讲,我们想想什么办法呢?办法肯定会有的,您别着急啊,事情肯定会解决的,钱也肯定会回到您的账户的。」彷佛事情严重到我不见了十几万似的。听到这位先生安慰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好想笑...
发布时间:
2013
-
02
-
04
浏览次数:1076
作者:霍韬晦文章出自:信报2012年3月30日 星期五特首选举前,各候选人几乎都毫无例外地说要守护香港的核心价值,并且指出香港的核心价值就是自由、民主、法治、人权、平等、公正、多元、包容等从历史上看,这些其实都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价值,也是现代社会所公认的价值,并不能算是香港所特有、或对香港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价值。而且,上述的这些价值有许多已在蜕变中,甚至转为负面,要将之奉为核心,必须深思。例如自由,这的确是人类社会最珍贵的价值,人人向往,人人争取。既然人人都向往,这显示了自由的普遍性,为什么还要争取呢?洛克认为自由是天赋人权,卢梭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现实上却是“无时不在枷锁之中”。在长久的人类历史中,自由为什么会失去?归结就是政府体制和法律的不公正,它所保护的是统治阶层的利益,所以这才爆发民主革命。个人自由 也有限制民主作为新的价值观念登场,它以人权作基石,重新保护人的自由。自由就是人权的核心内容,在资本主义之下,人有权争取自己利益之最大化。资本主义经济能够飞跃发展,所凭借的正是这种自由。不过,时至今日,资本主义的发展已到濒危阶段,制造出极尖锐的社会矛盾。原来号称公平的自由主义社会变成极不公平的利益对立,可见这种“自由”有其偏差,亦有其不足。资本主义虽然造成贫富悬殊,但只要合符市场交易原则,便是正义...
发布时间:
2012
-
03
-
31
浏览次数:1000
出自 《信报》 2012年2月22日 星期四 香港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及黄乾亨黄英豪政治经济学教授香港自有居民以来,社会经济发展一向取决于与内地的联系。随着两地联系的变迁,南北之间的「跨境」往来时松时紧。过去这两千多年,尤其是战后这几十年,这个基本因素不仅界定了香港发展的条件,更直接提供发展的动力,决定了港人在政经社各方面的选择。只有追本溯源,才能了解英国人对香港正负两面的贡献,进而面对今后将陆续浮现的政策争议。香港在历史上隶属内地新安县,也就是今天的深圳。成为政治法律实体,与县里其他地区有别,是1841年英国人抵埗后的事。香港和深圳以至广东的联系源远流长,不以此来看待问题,只会落入香港史常见的两大陷阱:若非把过去这个半世纪的发展当作「荒岛点石成金」的英国伟大发明,就是反过来遭五千年文明的奇耻大辱压垮,无法面对今天的现实。我们对香港早期的社会所知不多。但以出土文物和文字记载看,香港四周的水陆环境浑然天成,自古是东西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汇点,是中国的「南大门」。早在四世纪,「屯门地区」(包括今大屿山、屯门到深圳市南头)就是商船从南海进入中国的第一个港口。历代变迁 左右发展珠江口地区古代盛产盐,其中产量最大的是东岸深圳的黄田、南头到大屿山大澳以至九龙的九龙塘和蓝田一带。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在公元111年征服「南越」(今广东)后,在今番禺设盐专卖。及至中国古...
发布时间:
2012
-
02
-
23
浏览次数: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