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线上通讯
来源:视频号广东名人
发布时间: 2025 - 04 - 14
浏览次数:6
来源:视频号知音,蔡锷,小凤仙
发布时间: 2025 - 04 - 14
浏览次数:3
来源:《人之初》2017年9月4日杂志采写:姚中才编辑:马方 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有这样一位“神人”: 他14岁就获得广州地区太极剑冠军,师傅是霍元甲的儿子; 后来弃武从医,精心岐黄。结识并求教于佛山名医管铭生,结果恩师成岳父,半子承祖业; 50岁参与筹办一方制药厂,现已成为中药配方颗粒领导者; 如今,他已名满岭南,获选首届全国名中医。 他,就是邱建行。 他笑容阳光,身手矫健,思维敏捷,开口就能流利地背诵《大医精诚》。得过武术比赛冠军的他,如今英武之气不减,但有时候一笑,又露出几分腼腆。今天,广卫君就带你见识这样一位中医“神人”,究竟是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浸润,还是独特的修为,使得时光的脚步在他身上这样迟缓?这位火眼金睛辨识疑难杂症、用药精准独到的中医圣手,到底是怎样炼成的?耳濡目染 西医之家走出中医大家1941年2月,邱健行出生于广州番禺一个医生之家,不过不是中医,而是刚进入中国不久还很时髦的西医。他从小就在浓浓的医学环境中长大,有件事他一直记得非常清楚:有个新生儿全身发黄,许多医生看过都表示没有办法,其父母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邱健行的姑妈这里。姑妈劝他们别哭,抱起小孩细心地全身检查一遍,发现小孩的肛门堵着,里面积满胎粪。她小心地划开肛门,胎粪喷射而出,小孩哇地一声哭出来,就此获得新生。也许这只是一件小事,但作为医者的神奇和自豪给刚刚记事的邱健行留下烙印。身在西医之家,缘何却...
发布时间: 2025 - 04 - 14
浏览次数:2
来源:观察者网 赵汀阳(1961年—),广东汕头人,中国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2016年发表于《南风窗》。中国人不缺逻辑能力,而缺训练记者:不讲逻辑好像是现在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公共领域的争论,多自立场开始,以人身攻击结束。而某些政府部门“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流氓;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讲法制;你和他讲法制,他和你讲政治……”的背后,其实也是耍赖,不讲逻辑。还有另一种不讲逻辑的方式。大家习惯了玩类比、玩隐喻、玩象征、玩暗示来“讲道理”。我们从小就被训练玩各种文学的修辞手法。这些在思想上会有什么后果?赵汀阳:和你一样,我也不同意依靠玩这些文学手法来“讲道理”。它们可以制造趣味,但不适合用来论证。把“修辞法”(亚里士多德说的)用于论证,就容易形成诡辩或胡说。希腊人很擅长修辞法,就像他们擅长逻辑一样,古希腊的许多“群众领袖”喜欢在广场使用修辞法蛊惑人民。亚里士多德早就知道,修辞法会遮蔽真理。记者:类比估计是很多人最常用来“讲道理”的了。比如“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的谚语。这样干时,我们好像没有注意到有一个“赖尔峡谷”:不同范畴的事物,比如A和B,你要从A的成立证明B成立,必须先证明B和A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或等同性,有了一座“在逻辑上可以等值”的桥梁,才可能通过这个“赖尔峡谷”。赵汀阳:我倒不反对谚语。谚语所说的...
发布时间: 2025 - 04 - 11
浏览次数:4
来源:《中华读书报》2010年11月17日赵汀阳:1961年出生于广东汕头,1982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硕士学位,留社科院哲学所工作至今。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出版有《美学和未来的美学》、《哲学的危机》、《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一个或所有问题》、《人之常情》、《22个方案》、《直观》、《长话短说》、《没有世界观的世界:政治哲学论文集》、《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每个人的政治》等专著或论文集,《观念图志》、《非常姿态》等漫画集。作为男人,赵汀阳纯粹到了“单向度”的程度。他在某处曾直言,哲学至今是一个高度男人化的行当,但他又极力推崇阿伦特,说她是比绝大多数男哲学家优秀得多的哲学家。他喜欢侦探片和战斗片,但仅仅是为了“换换脑子”,从不关心风花雪月,对文学“确实没有什么特别敏感”,对功夫和有功夫的人保持持续的神往,小时候的理想是造原子弹、当将军、数学家、科学家、刺客、特务和侠客。高中的爱好是做数学题。一个出生于乱世末期的孩子,在一个制度和规范彻底粉碎的世界里,眼看着满街的大字报和械斗长大,邻家的孩子被流弹打中了肚子,初中的好朋友高中时自杀了,大街上的两派武斗几乎把人挤死,亲戚自称“急如三弦,惊到漏屎,几成僵尸”……接下来,革命的激情已燃成灰烬,社会全面失范,没有信仰和理想...
发布时间: 2025 - 04 - 11
浏览次数:7
来源:网易 2025年4月7日赵汀阳(1961年—),广东汕头人,中国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选自赵汀阳《惠此中国:作为一个神性概念的中国》。中国的旋涡式存在不断卷入众多族群,必定形成多族群多文化的共存局面,而共存是一个共同的理性选择,否则各方永无宁日,显然不符合任何一个族群的利益。多族群多文化如何共存,或者说,如何在“合”中有“分”,就成为任何一个主政王朝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本来在先秦的天下时代中并不存在,因为天下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分合一体模式,而在大一统的制度条件下如何实现分合一体,就变成了一个新问题。如何在大一统制度下建构万民共在方式的问题导致中国发明并一直实行混合制度,一国两制或一国多制。是谁发明了一国多制?毫无疑问,一国多制的发明与周朝的天下经验有着渊源关系,但不是周朝的发明。周朝的天下体系兼容并蓄,合中有分,万国一体而各有其俗,然而天下体系不是一国秩序,而是世界秩序,并非一国多制,而是包含多国多文化的世界制度。但可以肯定,周朝的天下概念是一国多制的灵感来源,秦汉以来,中国历代都大致奉行周朝天下体系“不求变俗”原则的政治遗产。事实上并非完全不变其俗,而是不全变其俗,各族群在共存中互化之事一直存在。秦朝过于短暂,未及面对一国多制问题就终结了。当汉朝与匈奴卷入胶着博弈,继而又开通西域,才开始直面众多族群如何共处的问题。汉...
发布时间: 2025 - 04 - 11
浏览次数:4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