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学术·人生
来源:视频号都是大佬:1924年,张作霖冯玉祥等人在段祺瑞家中商谈权力分配
发布时间: 2025 - 02 - 24
浏览次数:4
来源:人民网 2025年2月19日毛泽东逝世的时候,邓小平已经失去了人身自由,处于一种活动空间仅限于自己家庭所在的大院内的“软禁”状态。他虽然不能亲自前往中共中央设置的吊唁大厅,向自己尊敬的伟大领袖和导师表达无限沉痛的心情,但仍然和家人一起,在家中设置了一个悼念毛泽东的灵堂,献上了一幅花圈,表达自己对毛泽东的无限真挚的感情。对于毛泽东,邓小平始终充满了尊敬。虽然,在毛泽东与邓小平之间,在如何看待“文化大革命”等问题上存在着不同意见,但这在政治家之间是十分正常的现象。邓小平始终把毛泽东看做是伟大的领袖和导师。1980年10月25日,邓小平就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问题,在同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对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功过和毛泽东思想,讲了十分中肯、十分深刻的意见:关于毛泽东同志功过的评价和毛泽东思想,写不写、怎么写,的确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找警卫局的同志谈了一下,他们说,把我前些日子和意大利记者法拉奇的谈话向战士们宣读了,还组织了讨论,干部、战士都觉得这样讲好,能接受。不提毛泽东思想,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评价不恰当,老工人通不过,土改时候的贫下中农通不过,同他们联系的一大批干部也通不过。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总的来说,我们党的历史还是光辉的历史。虽然我们党在历史上,包括建国以后的三十年中,犯过一些大错误,甚至犯过搞“文...
发布时间: 2025 - 02 - 21
浏览次数:9
来源:视频号 2025年2月2日
发布时间: 2025 - 02 - 17
浏览次数:8
来源:视频号 2025年2月15日你知道吗,他是马斯克最崇拜的一位中国人,他13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20岁中进士,却创办了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山西大学等等一百二十多座学校。他是中国现代化之父,他是中国第一个提出“八小时工作制”的人,他改变了一座城市的命运,开办远东第一座钢铁厂,修建京汉铁路,开办汉阳兵工厂、大修堤防,他被誉为武汉“城市之父”,他就是张之洞。
发布时间: 2025 - 02 - 17
浏览次数:17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12月8日2003年10月,宋美龄在美国纽约去世,享年106岁。就在她去世半个月后,曾为她服务多年的贴身厨师高瑞坤也在回到台湾后不久自尽。高瑞坤的死因揭开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悲剧,既有政治风云的背景,也有人性扭曲的深层原因。高瑞坤的命运,究竟是个人的无力挣扎,还是被时代和政治力量推向了绝路?宋美龄的长寿与“御厨”的忠诚宋美龄,始终以优雅与长寿为世人称道。她的不老容颜与苗条身材,无不令人好奇其背后的秘诀。宋美龄曾将自己的养生哲学简洁归纳为:“少吃多运动,不懒勤动脑,少愁多快乐,常笑百年少。”在这轻描淡写的背后,则是她数十年如一日的饮食坚持与科学养生。从十岁赴美求学时起,宋美龄便养成了规律的饮食习惯。她每日饮食中少不了新鲜的青菜、牛奶和水果,而甜食和过多的荤腥却是她的禁忌。即使晚年移居美国,这种习惯也从未改变。这样的饮食哲学,也与她早年的一位美国房东太太密切相关。这位老太太七十多岁依然精神矍铄、动作利落,让宋美龄大为震惊,从此开启了对饮食养生的重视。这一习惯甚至深刻影响了蒋介石夫妇的生活方式,宋美龄常对蒋介石说:“再美味的食物都不能贪多,多吃有害无益。”当然,宋美龄的健康与美食之路,离不开两位忠心耿耿的“御厨”蒋茂发与高瑞坤。在中餐与西餐的分工下,蒋茂发负责淮扬菜与川菜的烹饪,高瑞坤则以精湛的技艺创造出适合宋美龄的各类佳肴。这两位御厨陪伴宋美龄度过了美国的漫长岁月...
发布时间: 2025 - 02 - 15
浏览次数:7
来源:华语有约 2025年2月6日编者按: 于敏(1926.8.16——2019.1.16),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理论物理学家。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理论、设计问题,是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5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荣获“共和国勋章”。2025年1月16日于敏院士逝世6周年,本文是于敏之子于辛为纪念父亲所作。我的父亲于敏文|于辛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六年了,他的音容相貌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每当我迷茫时,总是能感受到父亲对我们的教诲,这可能也是天意吧。父亲于敏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从来没有给家人讲过自己的成就,也从来没有看到他流露出得意、骄傲的情绪。他每天总是将自己融入浩瀚的资料中,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记得2013年我在家中整理留存的旧报纸时,看到1987年5月12日的《工人日报》,上面有一篇当时核工业部部长蒋心雄发表的署名文章,题目是《学习于敏,为祖国强盛而拼搏》。文章中写道“......于敏以大局为重,留了下来。这不仅给这个似乎要散架的集体起了凝聚的作用,而且使它在学术上也有了主心骨。于敏同志担负起理论设计学术领导的主要责任,是受命于‘危急存亡之秋’,他‘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精诚团结,发挥全体同志的才干,在此后的几年,科研上又连续取得了新的突破性的成就,有了质的飞跃。”1987年5...
发布时间: 2025 - 02 - 08
浏览次数:8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