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益行 黄宾虹1865清同治乙丑年正月初一生于浙江金华城西铁岭头,祖籍安徽歙县潭渡村,1955年3月25日于杭州逝世。谱名懋质又名元吉,后改名质,字朴存,号滨虹,一作朴人,后以号行,别署予向、虹庐、虹叟,五十五岁更号宾虹,署宾虹者尤多。他生在清代,长于民国,于新中国故世,跨越三个朝代。一生在中华民族内扰外患中度过。他屡经事变阅历沧桑。早年为贡生,曾任小官吏,后目睹时艰,弃官反清,耕田辧学,追随变革,加入南社、参与同盟会……是一位热衷革命,忧国忧民的君子! 借物写心融会贯通 可是,救国无门,惟有在画画中立身处世。中年驰骋百家,溯源唐、宋、元、明、清,潜心学术,其后饱游饫看,上名山、登五岳、入雁荡、游巴蜀。以心接物,借物写心,融会贯通。但国画在世纪风云中新旧交战,同样遭遇着冲击,面临穷途末路。他深刻的民族文化自信,自然美学取向,竭一生之苦坚持追求,他认为:「至毁誉可由人,而操守自坚,不入歧途,斯可为画室精神,留一曙光也。」他抱拥国粹,学取众长。金石、书画、诗文、鉴赏、教育……样样皆精。却一直被挤在新旧板块的边缘之外。走一条踽凉独行之路,处在难以忍受的生存压力中。正在板凳冷坐时,留法回国的传雷先生闯进了他的困境,传雷从黄宾虹的画中敏锐感觉到中国画的一道曙光。是传雷慧眼将他驶出自我流放的孤岛,把黄宾...
发布时间:
2012
-
02
-
13
浏览次数:661
2010年5月26日,郭庆祥在《文汇报》发表《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批评某画家流水作画、妄谈国学和自评大师的行为;2010年9月,范曾一纸诉状将郭庆祥及《文汇报》等告上法庭;2011年6月13日,郭庆祥收到北京昌平区人民法院判决,判决书要求郭庆祥向范曾书面道歉,并且赔偿人民币7万元……郭庆祥壹 郭永祥披露某知名画家“流水作画” 郭庆祥那篇文章中提到“一位经常在电视、报纸上大谈哲学国学、古典文学、书画艺术的所谓的大红大紫的书画名家”,其“妄谈国学”、“自评大师”的行为,为“当代第一人”。郭庆祥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披露了这位画家“流水作画”的内幕:“我跑到他的画室去看个究竟,出乎意料的是,他将十来张宣纸挂在墙上,以流水操作的方法作画。”“每张纸上先画人头,再添衣服,最后草草收拾一番写款,由他的学生盖章。”“这哪是画画?分明是在画人民币嘛。所以我认为这个人的作品不值得收藏,他对艺术不真诚,对社会不负责任。...
发布时间:
2012
-
02
-
07
浏览次数:916
发布时间:
2012
-
02
-
07
浏览次数:1047
脉冲星发出脉冲频率的微小变化可能预示着巨大的引力波类地系外行星的大气光谱中可能暗示着外星生命的迹象手性分子能级的不同可能是由弱相互作用导致的对称破缺重力导致的微米尺度的旋转可能产生额外的维度很多科学家认为,2012年将是“上帝粒子”现身之年;媒体也大都将焦点聚集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之上,人们迫切期望LHC能在今年搜寻到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的“芳踪”,为人类了解宇宙进而了解人类自身提供更多的线索。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科学家正在潜心从事一些同搜寻希格斯粒子一样具有挑战性的实验,虽然这些科学家以及他们的实验并非那么广为人知,但其作用同寻找“上帝粒子”一样,都是为了解开盘旋在人类心中很久的一些谜团。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为我们列举出了如下5大颇具挑战性的实验。寻找外星生命的“蛛丝马迹” 美国哈佛—史密森尼天文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大卫•夏邦诺1999年时还只是哈佛大学的一名研究生,但是,他首次观测到了另一个太阳系的一颗行星通过其母星表面时,母星光度的轻微下降。现在,这样的“凌日”法是...
发布时间:
2012
-
02
-
07
浏览次数:1044
亚洲周刊8/1/2012封面笔记 邱立昂山素姬像水的温柔与智慧,化解了专制权力的暴戾,让缅甸实现了一场宁静的革命。上善若水。没有人可以低估水的能量。如果过去二十年的世界历史少了昂山素姬的「水」力,就少了那些理想主义的鼓舞能量。她像水的温柔与智能,化解了专制权力的暴戾。她以静制动,默默地,抢占了道德的制高点,瞄准了那些权力的傲慢,也让民意的躁动瞄准了那些让人恶心的军头(Junta),让他们远离历史的舞台。她如今六十六岁,但脸上的皱纹也是政治智能的皱纹,呼唤一个国家的民主青春。她自己曾经青春过,风华绝代的倩影,风靡了全国和国际,但她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结合如一,映照政坛的暴烈与丑陋。当抗议者沸腾时,她却是静如柔水,让缅甸在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政治气候中,实现了一场宁静的革命。这是一场没有硝烟、也没有血腥的革命。它像春风那样,吹进了千万人心。一切的改变从八月中旬开始,看似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但其实是自下而上的动力,让铁板一块的军管出现了裂痕,让那些强硬派不得不被边缘化,因为民间的声音就在宁静中爆发,在素姬那若有若无的、柔情似水的呼唤下,落实了全民的理想。因为缅甸老百姓都忘不了二十三年前的场景。那是一九八八年八月下旬,仰光近百万的群众在大金塔西门外的广场聚会,昂山素姬就穿著一袭白色的衣服,铿锵有力地说出民主的理念和那不灭的理想。在那一刻,素姬成为缅甸政治改革的象征,也成为人们梦系魂牵的偶像。即使...
发布时间:
2012
-
01
-
20
浏览次数:726
中国道路与儒家的未来重建文化归属感和人与土地的精神联系花前月下尽乡愁中国社会与文化的乡土性中国文化是我的精神家园寻求安置精神主体的资源与道路中国传统与普世价值重建家庭的意义与挑战
发布时间:
2012
-
01
-
17
浏览次数: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