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星发出脉冲频率的微小变化可能预示着巨大的引力波类地系外行星的大气光谱中可能暗示着外星生命的迹象手性分子能级的不同可能是由弱相互作用导致的对称破缺重力导致的微米尺度的旋转可能产生额外的维度很多科学家认为,2012年将是“上帝粒子”现身之年;媒体也大都将焦点聚集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之上,人们迫切期望LHC能在今年搜寻到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的“芳踪”,为人类了解宇宙进而了解人类自身提供更多的线索。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科学家正在潜心从事一些同搜寻希格斯粒子一样具有挑战性的实验,虽然这些科学家以及他们的实验并非那么广为人知,但其作用同寻找“上帝粒子”一样,都是为了解开盘旋在人类心中很久的一些谜团。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为我们列举出了如下5大颇具挑战性的实验。寻找外星生命的“蛛丝马迹” 美国哈佛—史密森尼天文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大卫•夏邦诺1999年时还只是哈佛大学的一名研究生,但是,他首次观测到了另一个太阳系的一颗行星通过其母星表面时,母星光度的轻微下降。现在,这样的“凌日”法是...
发布时间:
2012
-
02
-
07
浏览次数:1044
亚洲周刊8/1/2012封面笔记 邱立昂山素姬像水的温柔与智慧,化解了专制权力的暴戾,让缅甸实现了一场宁静的革命。上善若水。没有人可以低估水的能量。如果过去二十年的世界历史少了昂山素姬的「水」力,就少了那些理想主义的鼓舞能量。她像水的温柔与智能,化解了专制权力的暴戾。她以静制动,默默地,抢占了道德的制高点,瞄准了那些权力的傲慢,也让民意的躁动瞄准了那些让人恶心的军头(Junta),让他们远离历史的舞台。她如今六十六岁,但脸上的皱纹也是政治智能的皱纹,呼唤一个国家的民主青春。她自己曾经青春过,风华绝代的倩影,风靡了全国和国际,但她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结合如一,映照政坛的暴烈与丑陋。当抗议者沸腾时,她却是静如柔水,让缅甸在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政治气候中,实现了一场宁静的革命。这是一场没有硝烟、也没有血腥的革命。它像春风那样,吹进了千万人心。一切的改变从八月中旬开始,看似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但其实是自下而上的动力,让铁板一块的军管出现了裂痕,让那些强硬派不得不被边缘化,因为民间的声音就在宁静中爆发,在素姬那若有若无的、柔情似水的呼唤下,落实了全民的理想。因为缅甸老百姓都忘不了二十三年前的场景。那是一九八八年八月下旬,仰光近百万的群众在大金塔西门外的广场聚会,昂山素姬就穿著一袭白色的衣服,铿锵有力地说出民主的理念和那不灭的理想。在那一刻,素姬成为缅甸政治改革的象征,也成为人们梦系魂牵的偶像。即使...
发布时间:
2012
-
01
-
20
浏览次数:726
中国道路与儒家的未来重建文化归属感和人与土地的精神联系花前月下尽乡愁中国社会与文化的乡土性中国文化是我的精神家园寻求安置精神主体的资源与道路中国传统与普世价值重建家庭的意义与挑战
发布时间:
2012
-
01
-
17
浏览次数:1241
文章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2012-1-172006年,在安徽大学的第三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我错过舒浩伦的《乡愁》,那时候,我以为《乡愁》也是另一个“老上海”牌故事。六年后第一次看到这部片子,我深为自己几年前没看这部片子感到遗憾。舒浩伦是反感那种把石库门拆下来嫁接到新天地上、把老上海变成文化符号的时尚的,他返回自己一家三代居住过、即将被拆迁的石库门,寻找记忆中的少年时光,一个私人的、充满人情味和朴素日常乐趣的上海石库门一点一点复现,即将消失的空间凝结着时间和记忆。这部影像抒情诗拍出了一个时代城市人的普遍遭遇——我们生活在“拆”的年代,贾樟柯的《小武》里汾阳老县城在拆,宁浩的《疯狂的石头》里,无以为继的传统工厂的地盘被房地产商垂涎,陈凯歌的《百花深处》是一个已经毁损、只存在于幻觉中的老北京,在城市扩张和重建的进程中,我们都在自己的国度被再造成一代移民,不断被迁徙,并永远地失去故乡。“城市发展的速度太快,要拿到一张准确的地图几乎不可能,每个礼拜必须新印一份修订版才行。”上个世纪,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这样描述巴西城市圣保罗,这样的描述适用于当代中国,“太快”似乎是发...
发布时间:
2012
-
01
-
17
浏览次数:972
文章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2012-1-17公元761年的早春,寓居蜀地的流浪诗人杜甫在他的草堂中收到了一封来信,信是王维的密友裴迪所寄,文人之间鱼雁往来,自然免不得附赠一两篇诗文。杜甫将裴诗细读了一通,心有戚戚,想到山河凋敝(彼时正值“安史之乱”),故土难回,亲友难能相聚,不禁百感交集。在异乡料峭的春风里,老杜为裴迪回信并和诗一首,这首诗在他平生所作的无数诗篇中堪称独特: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大约裴迪在诗信中感叹未能亲手折下一枝眼前的早梅寄给杜甫,杜甫于是回信安慰他:您没给我寄就对了,咱千万别学南北朝人陆凯范晔那一套,您若真寄给我一枝梅,我看着它就得更想家,就得更伤神,让我这糟老头如何承受得了!据《荆州记》载:“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在古代,文士互相遥寄花花草草是一贯的高雅情调和优良传统,有时候一枝花草寄去,寄回来的就是一份无价珍宝。比如宋代,别人寄给苏轼一些野果,苏轼随手就写出大名鼎鼎的《覆盆子帖》;有人给蔡襄寄去几枝山花,蔡...
发布时间:
2012
-
01
-
17
浏览次数:1558
出自:明报2012.1.15 作者:安徒 近日中国知名作家韩寒,在网志上发表一系列文章:既谈革命,又说民主,再论自由。文章洋洋洒洒,引起争论甚大,韩粉留言讨论数以万计,也触发国内外左派右派大辩论。自由派和同情维权人士,认为在〈谈革命〉一文中的韩寒拒绝革命,只谈改革,观点保守,结论是韩寒已经变质、投诚,被建制收编,对此他们大表失望。不过,认为韩寒依然是往往那个韩寒的,多半更喜欢韩寒在〈要自由〉一文中,要求创作自由、新闻自由的立场表白,并谓如果情况一直没有改善,自己会每年去文联、作协的大会抗议。平情而论,如果以思想水平来评价,韩寒这种反对激进革命,只求从个人切身的问题出发,争取一点一滴改革空间的改良主义,并无任何惊天动地的创见。再以内地严苛的审查制度来说,韩寒的言论更好像是一种习以为常的「擦边球」写作,以反对危害政权的激烈革命那种(若真似假)的姿态,换取可以畅论争取自由价值的安全空间,甚至轻轻发出鼓励行动的呼召。能够引起这番激烈争论的,端在于韩寒独有的青年领袖、文化明星的地位。过去韩寒的杂文针砭时弊,呼应青年反叛情绪,以调皮、机智而又不失言之有物的姿态,广受欢迎。不单声誉日隆,更具高度市场价值。及至后来成为国际知名的风云人物,人们不但寄望于他领导青年思想,更有不少对中国国情隔膜者,想透过韩寒来了解中国青年的思想感情动态。于是,韩寒的一举一动都受注目。 中国特有文化名星显然,韩寒这种...
发布时间:
2012
-
01
-
16
浏览次数: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