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学术·人生
来源:炎黄春秋王实味:延安处决谜案作者:温济泽目 录01 平反决定02 冤案是怎样造成的?03 复查是怎样提出的?04 一个悬案05 曲折的过程06 告慰关心此案的人们01 平反决定几十年前,在延安,发生过一桩冤案——王实味案,曾经轰动一时,震动了延安和一些根据地,也引起了国民党统治区一些人的注视。毛泽东在1949年进北京后,知道王实味被错误地处决了,大为震怒,曾厉声说要还他一个王实味。多年来,国内外有不少人仍对此案颇为关心。现在可以告诉大家:王实味问题已经彻底平反了。王实味被强加过三个罪名:“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暗藏的国民党探子、特务”,“反党五人集团成员”。这三顶帽子都是在1942年戴上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近十年来,终于逐个得到了平反。中共中央组织部在1982年2月作出决定,否定了所谓“反党五人集团”的存在。1986年8月,《毛泽东著作选读》出版,在有关“王实味”的一个注释中,公开宣布:“关于他是暗藏的国民党探子、特务一事,据查,不能成立。”“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这个同样是莫须有的罪名,是由公安部作出决定予以纠正的。公安部在1991年2月7日作出的《关于对王实味同志托派问题的复查决定》中说:经复查,王实味同志1930年在沪期间与原北大同学王凡西、陈清晨(均系托派分子)的来往中,接受和同情他们的某些托派观点,帮助翻译过托派的文章。在现有王实味的交代材料中,王对参加托派组织一...
发布时间: 2025 - 06 - 20
浏览次数:4
抗日战争为什么没有赣军,今天给您解读!
发布时间: 2025 - 06 - 18
浏览次数:5
来源:视频号 2025年5月28日地球用不着拯救!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址学家丁仲礼:人类应考虑如何拯救人类
发布时间: 2025 - 06 - 03
浏览次数:2
来源:人民网-文史频道 2025年5月27日文章摘自《毛泽东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金冲及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一九七六年,是毛泽东度过的最后一年。元旦当天,全国各大报刊都在头版刊载了他十年前写的两首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标题下方,印着笔迹颤抖的“毛泽东”签名。①同时发表的经过毛泽东圈阅的“两报一刊”元旦社论写道:发表这两首词“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怎样看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当前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集中反映”。社论还公布了毛泽东不久前批评“三项指示为纲”时所讲的一段话:“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②在这前一天,上年岁末,毛泽东在书房里会见两位美国客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尼克松·艾森豪威尔和女婿戴维·艾森豪威尔。交谈中,讲到毛泽东将发表的两首词。毛泽东说,“老的。”“有一首是批评赫鲁晓夫的”。使两位客人感到出乎预料的是,毛泽东谈话的主题仍是“斗争”。他说:“我们这里有阶级斗争,CLASSSTRUGGLE(阶级斗争)!在人民内部也有斗争。共产党内部也有斗争。”他以不容质疑的口吻宣告:“不斗争就不能进步。”“八亿人口,不斗行吗?!③”朱莉、戴维注意到,他们面前的毛泽东尽管已被疾病折磨得精疲力尽,“斗争”的话题却使他又“像青年人那样兴奋...
发布时间: 2025 - 06 - 03
浏览次数:4
来源:凤凰新闻2025年5月25日柯庆施于1954年秋由江苏省委调上海,接替陈毅主持中共上海局,至1965年4月去世,前后整整10年。讣告中称他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系当时中央政治局委员一级的规格。柯庆施1922年入党,是中国共产党内为数不多的见到过列宁的高级干部,30年代担任过中共中央秘书长的要职。抗战时期到延安工作之后,仕途便多坎坷。在整风审干期间挨过整,他的妻子因此自杀。建国后,柯庆施在短短数年间由南京市委书记擢升到江苏省委书记,已调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饶漱石,因被定为与高岗结成的“反党结盟”而垮台;同年9月,陈毅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并内定为外交部长的人选。这样在一两年间,华东及上海的第一二把手便相继空缺,柯庆施成为事实上的第一把手。柯庆施出任上海一把手伊始,面临的是两件大事:一是1955年4月全国党代会期间发生的“潘杨事件”,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被诬为“内奸”;另一件是紧接着发生的“胡风事件”。这两件大事对上海影响很大。为此,柯庆施刻意挽留奉调出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张春桥,使之成为自己的类似政治顾问一类的角色。柯庆施长于从领袖的言论中领悟其意向和思路,以得风气之先的果敢予以鼓吹和阐发,这都有赖于擅长舞文弄墨的张春桥。1958年在南宁会议上,毛泽东措辞严厉地批周恩来、陈云力主的反冒进。他取出柯庆施的《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报告当众将周恩来的军:“你...
发布时间: 2025 - 06 - 03
浏览次数:5
来源:凤凰新闻2025年4月23日第四十章 匆匆“谢幕”的王力、关锋、戚本禹1967年红旗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刘少奇看后怒摔报纸:这是栽赃!▲“文革”初期中央文革小组“四秀才”之戚本禹、王力、关锋(从左至右)得到林彪、康生的赏识,王力成为“御用文人”之一。王力,1922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年轻时他便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东北军从事秘密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调往山东《大众日报》担任记者。不久,出任中共山东渤海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担任中共华东局宣传部宣传处长。60年代初,调往越南,做民兵工作的顾问。回国后,升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中苏两党论战时,曾作为“秀才班子”的成员参加了“九评”的撰写工作。康生作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是“秀才班子”的负责人。王力曾随康生多次赴莫斯科谈判,并一起起草“九评”文件。平日不愿意送字给人的康生,曾亲笔给王力写过一副对子:“十下莫斯科,稳坐钓鱼台。”意即王力十次去莫斯科谈判,而“钓鱼台”则是双关语,因为当时写作班子在钓鱼台。1965年对于王力来讲是关键性的一年。这年9月,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中央决定以林彪名义发表《人民战争胜利万岁》一文。这篇文章的执笔者便是王力。文章指出:毛泽东同志关于依靠农民,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理论,对于今天世界上一切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革命斗争,特别是对于亚洲、非洲、拉丁...
发布时间: 2025 - 05 - 30
浏览次数:5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