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学术·人生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8月8日解放战争末期,国民党军败局已定,大批高级将领开始规划后路,与我方保持联系伺机起义。虽然很大程度上是形势所迫,但这些人的做法,还是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减少了军民损失,是一种贡献。1949年5月,时任国军广东绥靖公署副主任的吴奇伟中将,秘密联络一部分粤系军官,决定弃暗投明。吴奇伟出身北伐“铁军”第四军,抗战时他态度积极,在淞沪会战、万家岭战役、鄂西会战时都有很好的指挥表现。而解放战争中,吴奇伟也没有与我军过多积怨,49年选择起义是很明智的。原本这样的事情,应当高度保密、低调进行,但吴奇伟非常尊重和信赖粤系首领张发奎,起义前他专程去见对方,并将自己的打算和盘托出,“请示”这位老上司的意见。张发奎在国军高层,是一个特别的人物。他虽然是国民党陆军上将、粤军大佬,但却与我方渊源极深。张发奎一贯不认可蒋某人,同时也不打算继续留在大陆,事实上他的晚年主要在香港度过。吴奇伟是张发奎嫡系爱将,听闻对方的想法后,张发奎并不吃惊、也不反对,而是语重心长地叮嘱了一句:你过去以后,好好找一找剑英!都是第四军出来的兄弟,我想他还是会照顾你的。吴奇伟非常感慨,他对张发奎所言深以为然。后来吴奇伟通电起义,并且得到我方厚待,出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等职务,还当上了广州大学董事长。叶剑英在建国后恰好主持华南地区工作,吴奇伟主动拜访过他多次,二人的关系不错。张发奎很关照...
发布时间: 2024 - 08 - 08
浏览次数:4
来源:凤凰新闻2023年8月9日1974年5月30日一清早,毛泽东主席突然提出想见一个人,而且是希望在一小时内就见到他。这种情况在主席的晚年,是十分罕见的。因为此时的毛泽东主席已经是81岁高龄的老人了,而且身体健康状况一直不佳。更令人忧心的是,1974年的毛泽东还患上了白内瘴眼疾,视力也在日益下降。但是,就在5月30日一清早,毛泽东主席突然通知身边的人,让外交部联络处的人联系一个人,他要见见这个人,而且越快越好,甚至作出了时间的限制:他要一小时内,在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见这个人。这个人是谁呢?此人正是与杨振宁先生一同首次获得世界诺贝尔物理奖的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先生。1974年5月,这是李政道第二次回国访问。早在1972年9月,李政道便回国访问过一次。尽管,他也希望能见到毛主席,但他十分清楚,鉴于身体状况,毛泽东主席已经很少接见外宾了。所以,李政道这一次回国访问,也没有向外交部有关工作人员提出过想见毛泽东主席。然后,1974年5月30日一清早,这种令他十分意外的事却发生了。李政道与夫人秦惠䇹在5月29日便计划好了,准备结束他们的这次回国旅程,将于次日从北京飞香港,然后从香港返回美国芝加哥。5月30日早上6点,李政道博士下榻的北京饭店的房间内电话铃响了起来。来人告之他,是外交部电话,通知李政道先生:毛泽东主席想在一小时内,在中南海住所见他,一会儿后有车来接他。这一通知令李政道与夫人秦惠䇹...
发布时间: 2024 - 08 - 06
浏览次数:4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8月2日1972年1月10日,中央为陈毅元帅举办了追悼会。毛主席虽然身体不好,但还是坚持来到了现场。在灵堂之中,毛主席注意到有一副挽联,写的是:“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山河,永离赤县;挥戈挽日接樽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不同流俗看到这挽联的内容,毛主席满心赞赏,不住地点头,说道:“写的好啊!”随后,他又转过身来,指着挽联上的落款人,问陈毅的夫人张茜:“这个人来了吗?”张茜听主席这么问,含泪摇了摇头,十分为难地说:“他没来,因为他身份比较敏感,追悼会不允许他参加。”毛主席一听,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张茜又补充道:“他们夫妇刚从吉林回来,一没有户口,二没有工作,生活很困难。”听到这番话,毛主席若有所思,不一会儿,毛主席就告诉周总理,找到写挽联的这个人,帮助他落实户口,还要给他找一份工作。那么,这个人是谁,为什么凭一副挽联,就能够引起毛主席如此的关注呢?写挽联的这个人,正是陈毅生前的至交好友——著名的收藏家、书画家张伯驹。张伯驹出身名门,是民国四公子之一。16岁时,他便被推荐到了袁世凯的模范团学习。后来,他又先后在川闽两湖经略使曹锟、陕西督军张镇华手下工作。张伯驹这样的名门贵公子,当然不愁前途。但是,他在军中混迹了几年,却渐渐意识到,军阀政治太过黑暗,中国之所以陷入内外...
发布时间: 2024 - 08 - 05
浏览次数:3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7月18日前言1976年7月,此时毛主席已经病重,李敏得知后前来探望,毛主席和李敏寒暄过后,躺在病床上含泪嘱咐李敏:“有件事你要帮我办一下。”李敏不解,认为是毛主席工作的事情,但毛主席却说:“你代替我回韶山看望你的一个叔叔。”李敏得知后也含泪答应,这位叔叔究竟是谁?和毛主席有何关系,为何毛主席临终前如此记挂他?毛主席生前连续多年接济毛泽连在韶山,毛氏算个大家族,毛泽连和毛主席的关系比较特殊,因为毛泽连的胞姐就是毛泽东的继妹毛泽建,毛泽连作为九弟。晚辈一般称他为“九阿公”,他为人忠厚老实,上有老下有小,但是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患有严重的眼疾,毛主席一直对这位九弟格外牵挂,一直将他当做自己的亲兄弟一样对待。而毛泽连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韶山亲友第一个进京看望毛主席的人,毛主席听说家乡有人来看望他,非常欣喜,自从一九二七年就一直没有回过韶山的毛主席,对于他日思夜想的家乡居然有亲人来看望他感到十分诧异。在中南海,分别了二十四年的兄弟相逢了,悬殊的身份地位,没有阻碍毛主席与毛泽连亲情的交流,毛主席率先开口问道:“你是泽连润发九弟吧?”毛泽连此时泪如泉涌哽咽道:“主席三哥,我是润发呀,我这次和表弟一同来北京,是代表家乡人民来看望您的。”之后毛主席和毛泽连侃侃而谈,1925年春,毛主席在韶山发动了农民运动,次年,毛泽连参加儿童团,积极为农民协会站岗放哨,传递信息。大革命失败后...
发布时间: 2024 - 08 - 05
浏览次数:2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7月10日广东香山翠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的故乡。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孙中山之外,这里还走出了第二位现代革命先驱。此一人,便是杨殷。在中国近代史上,特别是我党的早期革命活动中,杨殷可谓叱咤风云,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作为我党我军重要领导人,中共第一任军事部长,也就是第一任军委主席,他的地位一度超过朱老总。此外,他还是我党情报工作的重要开拓者,为我党早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隐蔽战线人才。而就是这样一位风云人物,他最后的结局却令人痛心不已,他临终前说的最后7个字更令人震撼。那么,杨殷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他后来的结局又怎么样了呢?1892年8月12日,杨殷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户华侨家庭,从小家境富裕,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7岁入私塾,11岁到邻村拜师学武,12岁入香山县城学堂读书,15岁考取香港英文书院,18岁转学到广州圣心书院就读。又因为和孙中山是同村人,他很早就开始接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1911年,19岁的杨殷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此后,他开始经常来往于广州、香港、澳门、香山等地,从事秘密工作,传递军事情报和运送武器。1913年,中国近代革命先驱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宋教仁当杨殷得知袁世凯的心腹爪牙、北洋政府上海镇守使郑汝成参与策划了这起刺杀案后,一番谋划,冒死炸伤郑汝成,后全身而退。几年后,杨殷迅速成长为同盟会的骨...
发布时间: 2024 - 07 - 31
浏览次数:8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7月6日公元207年,隆中一对出南阳,时年26岁的诸葛亮即开启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在标志他登上政治舞台的《隆中对》中,诸葛亮即已将消灭分裂割据,一统全国,“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建立巩固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政权作为己任。此后终其一生,都在为实现这一目的而奋斗不懈。只可惜此后27年,诸葛亮5次北伐,“六出祁山”(艺术作品将称诸葛亮北伐称作“六出祁山”,实际上诸葛亮对魏发动的进攻战是五次,其中出兵祁山战场也只有两次),直到最后一次北伐中病亡于前线也未能一统三国。那么,诸葛亮究竟为何没能一统三国?熟谙历史与军事的毛主席,其实早就讨论这个问题。毛主席曾先后指出诸葛亮在军事上所犯的三大失误,并认为诸葛亮的最终之败,怨不得天时,失败的根源就在于其军事战略与实践上的失误。第一大失误即失在用人。1948年,毛主席在同自己的卫士长李银桥交谈时曾提到,诸葛亮错用之人有二,一为关羽,二为马谡。关羽大意失荆州,实际原因并不完全为“大意”,诸葛亮也得承担一定的责任。诸葛亮早在《隆中对》中就说要“占据荆州,联吴抗曹,兵分两路,进击中原,一统天下”,足见荆州的战略意义极其重要。但在驻守荆州的人选上,诸葛亮却用了十分骄傲,更一贯看不起东吴,拒不执行联吴抗曹战略方针的关羽。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毛主席曾谈关羽:关羽这个人虽然斩华雄,诛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擒庞德,威震华...
发布时间: 2024 - 07 - 30
浏览次数:6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